搞内容创作的人,估计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坐在电脑前,脑子像被掏空了一样,半天想不出一个能写的选题。有时候灵感来了,随手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过几天想翻出来用,结果滑了半天屏幕也找不到。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样的选题库,更别说用什么方法去管理了。
其实啊,不管是写公众号、做短视频,还是运营小红书,选题库都是内容创作的 “弹药库”。没有它,就像战士上了战场却没带枪,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你可能会说,我也想建选题库啊,但建了之后乱糟糟的,找起来比没建还费劲。这时候,“标签法” 就能派上大用场了。用对了这个方法,你的选题库会变得条理清晰,找选题的时候唰唰几下就能定位到想要的,效率能提高一大截。
📌 先搞明白:为啥非要建选题库?
别觉得建选题库是多复杂的事,它没你想的那么麻烦,但作用可不小。
平时我们刷手机、看文章、和人聊天,总会有一些零碎的想法冒出来。可能是一句有意思的话,可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可能是一个读者可能会关心的问题。这些东西要是不及时记下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等你真的要坐下来创作的时候,就只能对着空白的屏幕发呆。
有了选题库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多小的灵感,都能随手丢进去。时间长了,里面就会攒下各种各样的选题,再也不用担心没东西可写。而且,这些选题经过整理和沉淀,会比临时想出来的更成熟、更有深度。
更重要的是,选题库能帮你形成自己的创作节奏。你可以提前规划好一段时间的内容,不用每天都为了找选题焦头烂额。比如你是周更的博主,周末的时候就能从选题库里挑出下周要用的选题,提前做准备,这样既能保证内容质量,又能减少焦虑。
🏷️ “标签法” 到底是个啥?
简单说,“标签法” 就是给每个选题打上不同的标签,就像给每个文件贴上不同的标签一样,方便我们分类和查找。
比如说,你想到一个选题 “新手如何快速掌握 PS 基础操作”,你可以给它打上 “PS”“新手”“教程” 这些标签。等你下次想找适合新手的教程类选题时,只要搜索这几个标签,这个选题就会立刻冒出来。
标签就像是选题的 “身份证”,每个标签都代表着选题的一个属性。通过这些属性,我们能快速了解一个选题的特点,也能快速把相似的选题归到一起。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灵活。你不用像建文件夹那样,必须把一个选题固定分到某个类别里。一个选题可以有多个标签,属于多个 “类别”,这样在查找的时候就能有更多的维度。
🔖 标签该怎么分类?
标签的分类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看你的创作领域和个人习惯。但有几个常见的分类方向,你可以参考一下。
按内容类型分:这是最基础的一种分类方式。比如你写的是职场内容,那内容类型可能有 “干货技巧”“职场故事”“行业分析”“观点讨论” 等。要是你做的是美食领域,可能会有 “家常菜做法”“餐厅测评”“食材科普” 等标签。这种分类能让你清楚每个选题属于哪种内容形式,方便你平衡不同类型的内容输出。
按目标受众分:不同的受众关心的问题不一样。还是拿职场内容来说,受众可能有 “职场新人”“中层管理者”“想转行的人” 等。给选题打上受众标签,能让你在特定阶段精准定位到适合某类人群的选题。比如到了毕业季,你就可以多推带有 “职场新人” 标签的选题。
按热点程度分:有些选题是跟着热点走的,有些则是长期都有价值的。你可以设置 “实时热点”“近期热点”“常规内容”“经典永流传” 这些标签。“实时热点” 可能就这几天有用,得赶紧安排;“常规内容” 则可以慢慢打磨,什么时候发都行。这样分类,能帮你合理安排选题的发布时间。
按关键词分:每个选题都会有核心的关键词。比如 “如何提高写作效率” 这个选题,关键词就是 “写作效率”。把这些关键词作为标签,能让你快速找到和某个主题相关的所有选题。尤其是当你的选题库越来越大的时候,关键词标签会非常好用。
按创作状态分:这个标签能帮你跟踪选题的进度。比如 “待写”“写作中”“已发布”“废弃” 等。这样你打开选题库,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选题还没处理,哪些已经完成了,避免重复劳动或者遗漏。
✏️ 用 “标签法” 建选题库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选一个合适的工具。你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备忘录,也可以用专门的笔记软件,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甚至是 Excel 表格也行。只要这个工具支持给内容打标签,并且能通过标签搜索就行。
第二步,随时记录选题。不管是在地铁上、吃饭时,还是睡觉前,只要有灵感冒出来,马上记下来。不用写得很详细,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行。比如 “夏天防晒的几个误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存不下钱”,先记下来再说。
第三步,给选题打标签。记录完选题后,花一两分钟给它打上合适的标签。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纠结,不知道该打哪些标签,没关系,多试几次就熟练了。记住,标签不用太多,三五个就够了,太多反而会混乱。
第四步,定期复盘和调整标签。过一段时间,你可以看看自己打的标签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有些标签可能太相似了,像 “职场技巧” 和 “职场方法”,可以合并成一个。还有些标签可能从来没被用到过,那就可以删掉。让标签体系越来越贴合你的需求。
举个例子,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有人分享 “用思维导图整理工作思路的方法”,你赶紧记下来这个选题。然后给它打标签,内容类型是 “干货技巧”,目标受众是 “职场人”,关键词是 “思维导图”“工作思路”,创作状态是 “待写”。这样一套操作下来,这个选题就清清楚楚地待在你的选题库里了。
🔍 怎么用标签快速查找选题?
学会了打标签,还要学会怎么用标签查找选题,这才是 “标签法” 的核心价值。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合搜索标签。比如你这个月想发几篇适合职场新人的干货技巧,你就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 “职场新人”+“干货技巧”,所有带有这两个标签的选题就会被筛选出来。
你还可以根据发布计划来查找。比如下个月有个重要的节日,你想发一些和这个节日相关的内容,你就可以搜索 “节日” 这个标签,再结合其他标签,找到合适的选题。
另外,你可以定期浏览某个标签下的选题,看看有没有可以深入挖掘的。比如你翻看 “行业分析” 这个标签下的选题,可能会发现几个相关的选题,把它们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内容。
要是你的选题库比较大,还可以用排除法。比如你不想发故事类的内容,就可以在搜索结果里排除带有 “故事” 标签的选题,这样能更快找到你想要的。
⚠️ 用 “标签法” 的注意事项
标签要统一: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你给一个选题打了 “职场新人” 的标签,那以后提到同样的受众,就都用 “职场新人”,别一会儿用 “新人”,一会儿用 “职场小白”,不然搜索的时候会漏掉很多选题。可以建一个标签列表,把常用的标签记下来,每次打标签的时候对照着用。
别过度打标签:有些人为了精准,给一个选题打十几个标签,这完全没必要。标签太多,不仅增加了打标签的时间,还会让搜索结果变得杂乱。记住,每个选题有三到五个核心标签就足够了。
及时更新选题状态:选题的状态是会变的,从 “待写” 到 “写作中”,再到 “已发布”,要及时更新标签。这样你才能清楚地知道每个选题的进度,避免重复创作。
定期清理选题库:有些选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不适合发布了,比如过时的热点、已经写过的内容等,要及时删掉或者归档,别让它们占用空间,影响你查找其他选题。
建立自己的选题库,并用 “标签法” 来管理,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只要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创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再也不用为了找选题而发愁,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容本身的打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