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最头疼的是什么?不是写不出东西,是不知道写什么。对着屏幕发呆半小时,选题框还是空的。这种情况我刚入行时天天遇到。后来发现,不是没内容可写,是没找对方法。今天就把我压箱底的 3 个免费选题工具分享出来,全是新手能直接上手的,看完至少能解决你 80% 的选题焦虑。
📌 5118 选题工具:挖关键词就像开盲盒
第一次用 5118 时我惊了,免费版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它最核心的功能是「关键词挖掘」,但和普通工具不一样,能挖出用户真正在搜的「长尾需求」。
打开 5118 官网,直接进「选题工具」板块。比如你做美食领域,输入「家常菜」,它会跳出一串相关关键词。别只看排在前面的,往下翻,那些带疑问的短语才是宝藏 ——「上班族快手家常菜 30 分钟」「夏天开胃家常菜 不下饭算我输」。这些词看着长,其实精准对应了某类人群的具体需求。
它还有个「需求图谱」功能,能显示用户搜这个词时还关心什么。搜「减肥餐」,旁边会跳出「一周菜单」「不挨饿」「低成本」这些关联词。把这些词组合一下,「低成本减肥餐 一周不重样」,这不就是现成的选题吗?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只看热度高的词。但免费版 5118 有个「长尾词指数」,能看到那些搜索量不算顶尖但竞争小的词。比如「早餐吃什么 简单方便」比「早餐做法」竞争小一半,但精准度更高。每天花 10 分钟挖 5 个这样的词,一周的选题库就满了。
🔥 知乎热榜:蹭热点但不做热点的傀儡
知乎热榜是我每天必刷的,但不是让你直接写榜上的内容。新手很容易掉进「追热点必火」的坑,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和自己领域八竿子打不着。
打开知乎 APP,点「热榜」进去,前 20 名的热点先别急着写。看右边的「分类」,比如你做职场领域,就盯着「职场」「社会」分类里的话题。看到「年轻人为什么反感团建」这种话题,别直接写吐槽,换个角度:「反感团建的年轻人,真正需要的团队活动是什么?」
有个小技巧,把每天的热榜前 50 名截图保存,晚上花 5 分钟标重点。比如连续 3 天出现「副业」相关话题,说明这个方向最近有热度。这时候写「适合上班族的 3 个轻副业,每天 1 小时就行」,流量不会差。
但记住,知乎热榜更新快,上午的热点下午可能就凉了。如果你的内容需要深度,不如等热点发酵 12 小时,看看大家讨论的焦点有没有变化。比如某个社会事件刚出来时争议大,过一天可能会出现新的细节,这时候切入反而更容易写出新意。
📈 微信指数:比热点更早一步的「预判神器」
微信指数是被严重低估的免费工具,尤其是做公众号、视频号的新手,不用它真的亏。它能告诉你一个关键词在微信生态里的热度变化,相当于提前告诉你「这个话题要火了」。
怎么用?打开微信,搜「微信指数」小程序,输入你领域的关键词。比如做育儿领域的,搜「幼儿园入园准备」,看曲线走势。如果最近 3 天曲线一直在上升,说明家长们开始关心这个问题了。这时候写「9 月入园,这 5 样东西比书包更重要」,肯定有人看。
更绝的是对比功能。输入两个相关词,比如「极简收纳」和「断舍离」,看哪个曲线更陡。如果「极简收纳」上升更快,说明读者现在更想知道具体怎么做,而不是理念。这时候选题就要偏向实操,少谈理论。
新手容易忽略的是「地域筛选」。微信指数能看不同城市的热度,如果你做本地号,比如在成都做美食,搜「成都火锅」时发现高新区的热度最高,那可以写「高新区藏着 3 家本地人都排队的社区火锅」,精准度直接拉满。
用这三个工具时,我有个习惯,每天花 20 分钟把挖到的选题记在表格里。表格分三列:关键词、热度、可写角度。一周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选题库至少有 30 个能用的方向。
其实选对工具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秘诀是「带着问题用工具」。比如你今天想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内容,先打开 5118 搜这个词,看看大家最常问的是「和领导沟通紧张怎么办」还是「跨部门沟通技巧」。再去知乎热榜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热点事件,能不能结合进去。最后用微信指数确认一下这个话题最近是不是在升温。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坚持两周,你会发现自己对选题的敏感度明显提高。新手不用追求一下子写出爆文,先保证每周有稳定的选题输出,用这三个工具打底,慢慢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记住,好选题不是等出来的,是挖出来的。这三个免费工具足够你从 0 到 1 搭建自己的选题系统,赶紧收藏起来,明天就试着用用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