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就像做菜选食材,选对了哪怕调味简单也能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内容红海有多挤?打开订阅号列表翻三页都找不到想看的,读者早就练就了一秒划走的本事。这时候要是还凭感觉选题,跟闭着眼睛往墙上扔飞镖没区别。
我摸爬滚打这十年,踩过的坑能绕地球半圈。早期天天盯着热搜榜写,结果要么是追得太慢成了冷饭,要么是跟风写了半天没人看。后来才明白,好选题不是等热点砸过来,而是靠工具挖出来。今天就把我私藏的免费公众号选题网站全抖出来,每个都附实用技巧,照着做至少能让你选题效率翻倍。
🔥 热点追踪类:踩着流量风口做内容
追热点不是盲目跟风,得像猎豹盯着猎物那样,在最合适的时机下手。这类网站就是你的雷达,能帮你捕捉到刚冒头的流量信号。
百度热搜榜得天天刷,别只看首页那几个大热点。点进 “更多热搜”,里面的 “上升最快” 板块藏着金矿。比如前阵子 “年轻人开始囤临期药” 这个话题,刚在上升榜出现时没多少人写,我当天就推了篇《临期药能囤吗?药师朋友偷偷告诉我这些》,阅读量直接是平时的三倍。记住,热点出现后黄金发布时间是 3 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就得找新角度了。
微博热搜的 “要闻” 和 “社会” 板块得重点看,公众号读者对这类内容敏感度高。但别照搬热搜词,得转化成公众号语言。比如热搜 “某明星塌房”,直接写八卦容易违规,改成 “从明星塌房看粉丝经济的 3 个陷阱”,既蹭了流量又显得有深度。还有个小技巧,晚上 10 点后刷微博热搜,这时候第二天的潜在热点往往会冒头,提前准备好素材,第二天一早发占尽先机。
头条热榜的 “本地” 选项很有用,如果你做的是区域号,这里能找到不少贴近本地读者的选题。比如我朋友做郑州本地号,从头条热榜 “郑州菜市场凌晨 3 点的烟火气” 找到灵感,写了篇《凌晨 5 点的郑州早市,藏着多少打工人的早餐秘密》,评论区全是本地人共鸣,涨粉效果特别好。
📚 垂直领域类:深耕赛道挖需求
垂直领域的公众号,靠热点撑不起长期流量,得像老农耕地那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深耕。这类网站能帮你挖到目标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知乎热榜的 “专业讨论” 板块是宝藏,尤其是科技、职场、教育这些领域。比如做职场号的,在知乎搜 “职场”,看那些 “有哪些是你入职场后才明白的道理” 这类高赞问题,下面的回答能给你无数选题灵感。把高赞回答里的观点反过来想,往往能出爆款。有人写 “职场中要少说话多做事”,你就写 “职场中这 3 种话必须说,不然永远被欺负”,反差感能勾住读者。
豆瓣小组得精准筛选,每个垂直领域都有对应的小组。比如做母婴号的,“母婴好物”“科学育儿” 小组天天逛,看宝妈们在抱怨什么、打听什么。有次看到很多人在问 “宝宝辅食到底要不要加盐”,我整理了营养师的建议写了篇文,虽然没追热点,但阅读量比平时高不少。记住,豆瓣小组的精华帖要截图保存,里面的用户原话直接能用在标题里,比如 “婆婆非要给宝宝喂米汤,我该怎么反驳?”
虎嗅网的 “深潜” 栏目适合做商业、科技类公众号的人看。里面的文章虽然长,但观点新颖。看的时候别光看内容,多想想 “这个趋势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比如看到 “预制菜行业要爆发”,别写行业分析,改成 “月薪 5 千也能天天吃预制菜?实测 10 款后发现这些坑”,更贴近公众号读者的阅读习惯。
📊 数据工具类:用数据验证选题好坏
别凭感觉判断一个选题好不好,数据不会骗人。这类工具就像体温计,能帮你测出一个选题的 “热度体温”。
新榜的 “公众号热文” 得每天看,按自己的领域筛选,比如 “情感”“职场”。重点看那些 “阅读量 10 万 + 但点赞不多” 的文章,说明选题好但内容一般,你可以用同样的选题写得更深入。还有 “成长指数” 这个指标很重要,成长指数超过 80 的文章,选题大概率有爆款潜质,可以直接借鉴框架换内容。
清博指数的 “榜单” 功能里,“新锐公众号” 榜单比头部大号榜单更有参考价值。这些新锐号能快速崛起,靠的往往是独特的选题角度。我之前从一个新锐职场号的爆款《领导突然夸我,其实是在试探这 3 件事》里得到启发,写了篇《同事突然对你好,背后可能藏着这几个目的》,效果出奇的好。
微小宝的 “选题库” 可以按 “阅读量”“在看数”“发布时间” 筛选,还能看同领域公众号的历史爆款选题。比如你做美食号,搜 “家常菜”,能看到过去半年里哪些家常菜选题最受欢迎。有个规律我观察很久了,周末发的家常菜选题,带 “简单”“快手”“懒人” 这些词的阅读量普遍高,因为大家周末想轻松做菜。
💡 灵感发散类:跳出思维找新角度
有时候脑子像被堵住了,怎么都想不出新选题,这时候就得靠这类网站帮你打开思路,像给干涸的土地浇点水。
小红书的 “搜索框联想词” 特别有用,输入你领域的核心词,比如 “减肥”,下面会跳出 “减肥 不掉头发”“减肥 姨妈正常” 这些联想词,这些都是用户真实在搜的问题。我做健康号时,从 “减肥 不掉肌肉” 这个联想词出发,写了篇《减肥不想掉肌肉?这 4 个动作每天 10 分钟就够》,在看数比平时多一倍。而且小红书的 “热门话题” 标签点进去,能看到很多用户原创内容,里面的真实经历能当素材。
B 站的 “热门搜索” 里,“知识”“生活” 板块适合找有深度的选题。比如 “极简主义” 这个话题,B 站上有很多人分享经验,你可以总结成《月薪 3 千也能过极简生活,这 5 个方法亲测有效》。B 站用户喜欢 “干货清单”“实操教程” 类内容,把视频里的观点整理成步骤化的文章,很容易获得认可。
微信指数得天天查,输入你领域的关键词,看 7 天内的波动情况。比如做教育号的,查 “幼小衔接”,如果发现最近指数突然上升,就赶紧围绕这个词做选题。还有个技巧,把相关词都查一遍,比如 “幼小衔接”“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准备”,哪个指数高就用哪个当标题关键词,更容易被微信搜一搜收录。
🧐 用户需求类:从提问里找答案
公众号读者的需求,往往藏在他们的提问里。这类网站就像听诊器,能帮你听到用户真实的声音。
悟空问答里的 “待回答” 问题,按 “浏览量” 排序,挑那些浏览量高但回答少的问题写。比如 “30 岁转行还来得及吗” 这个问题,浏览量几百万但好回答不多,我写了篇《30 岁从国企辞职,我用这 3 个方法成功转行新媒体》,用个人经历回答,共鸣特别强。记住,回答问题时别讲大道理,多分享具体案例和方法,读者更愿意看。
百度知道的 “热门问题” 板块,按 “最新” 排序,能看到用户刚提出的疑问。比如做家居号的,看到 “租房怎么低成本改造” 这个问题,就可以写篇《月薪 2 千也能把出租屋改造成 ins 风,这 8 样东西少不了》。百度知道的用户更关注实用性,标题里最好带具体数字和解决方案,比如 “3 个方法”“5 样东西”。
搜狗问问的 “生活”“职场” 分类里,有很多接地气的问题。比如 “同事总借我的东西怎么办”,这类职场小困扰很容易引发共鸣。我之前写过《同事借东西不还?这 3 句话既不得罪人又能要回来》,评论区全是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互动效果特别好。
选对了选题,写文章就像顺着水流划船,省力又高效。但光靠工具还不够,得养成每天花 1 小时整理选题的习惯,把看到的好选题记在表格里,标注好适用领域、可能的角度、发布时机。坚持一个月,你就会发现自己对选题的敏感度突飞猛进。
最后想说,没有永远的爆款选题,只有不断适应读者需求的观察力。这些工具只是辅助,真正能让你在内容红海中脱颖而出的,是把工具用透、把用户看透的耐心和细心。赶紧把这些网站加入收藏夹,明天就开始用起来,相信我,你的下一篇爆款很快就会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