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这行,选对选题就成功了一半。但多少人卡在 “选选题” 这一步?总有人拍脑袋定方向,觉得 “我觉得这个好”“我身边人都在聊”,结果发出去石沉大海。听我的,别信感觉,信数据。用户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都在告诉你:这个选题,到底有没有火的潜质。
📊 先看搜索数据:用户用脚投票的证据
搜索数据是最直接的信号。用户有需求,才会去搜。没人搜的选题,再自嗨也火不了。
怎么看?百度指数、微信指数、Google Trends,这些工具是标配。输入你想做的关键词,看三个指标:搜索量基数、增长趋势、相关词热度。搜索量基数大,说明关注的人本来就多。比如 “考研英语怎么学”,常年有稳定的搜索量,这种选题只要内容不差,至少不会冷场。
增长趋势更关键。基数小但突然上涨的词,往往是潜力股。去年 “淄博烧烤” 就是典型,3 月初搜索量还很低,到了 3 月底突然飙升,这时候追进去,很容易吃到流量红利。反过来,那些搜索量持续下降的词,比如 “某某过气明星八卦”,再写就很难有热度了。
相关词也不能忽略。搜 “减肥”,出来的相关词可能是 “减肥食谱”“运动减肥”“快速减肥”。哪个相关词搜索量高,说明用户更关心这方面。选 “减肥食谱” 肯定比泛泛地写 “减肥方法” 更精准,也更容易出效果。
还有个小技巧,看搜索引擎的 “相关搜索” 和 “下拉框”。这些是用户实际在搜的词,代表最真实的需求。比如搜 “夏天穿什么”,下拉框可能有 “夏天穿什么显瘦”“夏天穿什么凉快”,直接拿这些当选题,命中率会高很多。
🔄 社交平台数据:用户用情绪投票的地方
光有搜索还不够。有些选题,用户可能没主动去搜,但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时候,就得看社交数据。
微博的话题榜、抖音的热榜、小红书的热门笔记,这些地方藏着用户的兴奋点。看什么?话题阅读量、讨论量、增长速度,还有内容的互动率。一个话题阅读量过亿,但讨论量只有几万,可能是刷出来的,或者用户只是看看,没兴趣参与。真正有潜力的选题,讨论量和阅读量得匹配,而且增长速度要快。比如某个社会事件,几小时内话题阅读量从千万冲到亿级,讨论量同步暴涨,这就是强信号。
互动率更能说明问题。同样是讲 “职场沟通”,一篇笔记点赞 1 万,评论 500;另一篇点赞 8000,评论 2000。后者虽然点赞少,但评论多,说明用户有强烈的表达欲,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这种选题,更容易引发二次传播,火的可能性更大。在小红书和抖音上,还要看 “收藏率”。用户收藏,意味着觉得内容有价值,想以后再看,这类选题的长尾效应会更好。
还要注意 “UGC 内容量”。如果一个选题,已经有很多用户自发创作内容,说明用户有表达欲,你加入进去,更容易被卷入流量池。反之,一个选题没人发 UGC,要么是太冷门,要么是用户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就得谨慎。
📈 用户行为数据:你的私域流量给出的答案
如果你的平台已经有一定用户,那自家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判断选题的黄金标准。因为这是你的精准用户,他们的偏好最有参考价值。
看历史数据。你发过的内容里,哪些选题阅读量高、停留时间长、转发率高?把这些选题归类,找共同点。比如你是做育儿号的,发现 “宝宝辅食” 相关的文章,比 “育儿知识” 阅读量高 30%,停留时间长 2 分钟,那以后就多做 “宝宝辅食” 类的选题,错不了。
还有 “跳出率”。如果一篇文章,用户点开几秒就关掉,说明选题可能不符合他们的预期。比如你标题写 “3 个方法瘦 10 斤”,内容却讲养生,用户肯定不买账。这时候,就得调整选题方向,让内容和用户预期匹配。
用户的评论和私信也别放过。很多时候,用户会在评论里说 “想看 XX 内容”“能不能讲讲 XX”,这是直接的选题线索。把这些需求整理出来,高频出现的,就是你该做的选题。我之前做过一个科技号,用户总在评论问 “新手怎么选笔记本电脑”,后来专门写了一篇,阅读量直接破了平台记录。
另外,看用户的分享行为。用户愿意分享的内容,要么是觉得有用,要么是觉得有趣,能彰显自己的品味或观点。这类选题,自带传播属性,更容易火。所以,多关注那些转发率高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复制这种成功模式。
📊 用户画像数据:知道给谁看,才能火得准
同样一个选题,给不同的人看,效果天差地别。所以,判断选题火不火,还得结合你的用户画像。
你的用户是男是女?多大年纪?在哪个城市?收入怎么样?这些基础数据很重要。比如 “高端护肤品推荐”,如果你的用户大多是学生,收入不高,那这个选题肯定火不了。但如果用户是一线城市的白领,那就很有可能爆。
还要看用户的兴趣标签。通过平台的后台数据,能看到用户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内容。比如你的用户兴趣标签里,“美食”“旅游” 占比最高,那做 “旅游中的美食攻略” 这类选题,就比做 “科技新闻” 更容易获得关注。
用户的消费习惯也能参考。如果你的用户经常在电商平台买母婴用品,那 “母婴好物推荐”“育儿经验” 这类选题,他们会更感兴趣。反之,如果用户很少买奢侈品,那写 “奢侈品评测” 就很难有共鸣。
甚至用户的活跃时间,也会影响选题的效果。比如你的用户大多是上班族,晚上 8-10 点活跃,那在这个时间段发选题,更容易被看到和互动,火的概率也会提高。如果选在白天上班时间发,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 竞品数据:别人火过的,你可能也能火
别自己闷头研究,看看你的竞品在发什么。竞品的数据,是最直接的参考。
找几个和你定位相似、做得好的账号,分析他们近期的爆款内容。看这些爆款选题的共同点:是讲方法?还是讲故事?是蹭热点?还是解决痛点? 比如竞品连续三篇关于 “职场晋升” 的文章都火了,说明你的用户对这个话题也有需求,你可以跟着做,换个角度或者更深入一点,效果大概率不会差。
但别直接抄。竞品火了,说明用户喜欢,但重复的内容会让用户审美疲劳。你要做的是 “差异化跟进”。比如竞品写 “职场晋升的 3 个技巧”,你可以写 “职场晋升避坑指南”,或者 “新人如何快速晋升”,换个角度,既利用了热点,又有自己的特色。
还要看竞品的 “次爆款”。有些内容没成大爆款,但数据比平时好,说明这个选题有潜力,只是竞品没做好。你可以分析它的不足,比如内容不够深入,或者案例不够生动,然后你把这些短板补上,可能就能做出爆款。
另外,关注竞品的评论区。用户在竞品评论里提的问题、表达的不满,都是你的选题机会。比如竞品写了 “减肥方法”,评论里很多人说 “管不住嘴怎么办”,你就可以做一个 “管不住嘴也能减肥的方法”,精准解决用户的痛点。
🧩 综合判断:数据交叉验证,降低失误率
单独看某一项数据,可能会出错。比如搜索量高的选题,可能社交平台讨论度低,说明用户只是有需求,但没情绪,不容易传播。这时候,就得综合多项数据来判断。
一个能火的选题,最好满足这几个条件:搜索量在增长,社交平台讨论度高,你的用户画像匹配,而且竞品已经有类似爆款。这样的数据交叉验证后,选题火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反之,如果搜索量低,社交讨论少,用户画像不匹配,那不管你多喜欢这个选题,都别碰。硬做,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还有个小提醒,数据是动态变化的。今天的数据好,不代表明天还好。所以,选题确定后,还要持续跟踪数据,一旦发现数据下滑,及时调整。比如某个选题发出去后,阅读量增长缓慢,互动率低,可能是标题不行,或者内容没戳中痛点,这时候可以修改标题,或者补充内容,也许能挽救一下。
判断一个选题会不会火,真的不用靠感觉。把这些数据串起来看,用户的需求、情绪、偏好,都清晰可见。跟着数据走,选题的命中率会越来越高,火起来也只是迟早的事。记住,数据不会骗人,骗人的只有自己的幻想。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