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这行,谁还没遇见过选题荒啊?天天琢磨写点啥,刷遍了热门榜单还是没头绪。其实啊,别总盯着那些爆款看,多看看竞争对手栽过的跟头,说不定灵感就来了。竞争对手的 “失败” 可不是没用的垃圾,那里面藏着用户真实的需求和市场的空白,就看你会不会挖了。
🚨 先搞明白:竞争对手的 “失败” 到底指啥?
可别以为 “失败” 就是阅读量低那么简单。有的文章数据看着还行,但评论区全是吐槽;有的选题挺好,可写出来干巴巴的没人愿意转;还有的明明是个热点,却因为角度太偏,火不起来。这些都算失败。
就拿情感类账号来说,有个号写 “异地恋必备技巧”,列举了十条注意事项,看着挺实用吧?结果评论区全是 “说的都是废话,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异地恋最大的问题是信任,这些技巧有啥用”。这就是典型的内容没戳中用户痛点,看似迎合了需求,实际上没说到用户心坎里。
还有科技类账号,前阵子 AI 绘画火的时候,有个号跟风写了篇 “AI 绘画工具测评”,罗列了十几个工具的功能,参数堆了一大堆。数据惨不忍睹,因为普通读者根本不关心那些专业参数,他们就想知道 “哪个工具最好用”“新手能不能快速上手”。这就是没搞懂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把内容写成了行业报告,自然没人看。
所以啊,判断竞争对手的内容算不算失败,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得结合评论区、转发量、收藏量这些维度一起看。那些数据差,或者互动里负面声音多的内容,都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对象。
🔍 怎么扒出竞争对手失败里的 “金矿”?
第一步,先把竞争对手的内容扒拉一遍,建个表格。标题、发布时间、数据、评论关键词都记下来。然后重点看那些数据不好的,或者评论里骂声多的。
看标题。有的标题起得那叫一个离谱,要么太夸张 “震惊!用了这个方法的人都发财了”,点开一看全是废话;要么太模糊 “关于成长,你不得不知道的事”,用户根本不知道里面写的是啥。这种标题失败的,我们就能反着来。标题要精准,让人一眼就知道你要讲啥,比如 “30 岁还没存款?这 3 个攒钱误区赶紧避开”,既具体又戳痛点。
看内容结构。有的文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开头说 A,中间突然跳到 B,结尾又扯回 A,读者看得云里雾里。评论里肯定会有 “没看懂作者想表达啥”“逻辑太乱了” 之类的吐槽。这时候我们就知道,清晰的结构有多重要。可以试试总分总结构,开头亮观点,中间分点说,结尾再总结,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
看内容深度。很多失败的内容都是浮在表面,比如写 “职场焦虑”,就说 “别焦虑,努力就好”,这种空话谁爱听啊?用户要的是具体的解决办法,是 “月薪 5000 如何缓解职场焦虑”“35 岁被裁员后该怎么办”。所以啊,竞争对手只停留在表面的内容,我们就往深了挖,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看互动情况。有的文章下面评论很少,或者评论都是 “路过”“呵呵” 这种无效互动。说明内容没激发用户的表达欲。这时候想想,用户为啥不想说话?是话题太敏感不敢说,还是太无聊懒得说?我们可以选那些用户有表达欲,但竞争对手没做好的话题。比如育儿类账号,有个号写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说教了一大堆,评论寥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 “你家孩子有哪些让你崩溃的瞬间?评论区聊聊”,先引发共鸣,再给出建议,互动肯定差不了。
💡 从用户骂声里找选题,百试百灵
用户的评论区简直是宝藏啊!竞争对手的评论区里,那些吐槽、抱怨、质疑,都是用户的真实声音。把这些声音汇总起来,就能找到他们没满足的需求。
比如美食类账号,有个号发了 “十分钟搞定早餐” 的教程,用了很多高端食材。评论里全是 “这食材超市都买不到,做个屁啊”“十分钟?光是准备食材就得半小时吧”。这说明用户想要的是 “用常见食材”“真正省时” 的早餐教程。那我们就可以做 “5 种超市就能买到的食材,5 分钟搞定早餐”,肯定受欢迎。
还有职场类账号,有个号写 “如何和领导搞好关系”,教了一堆拍马屁的技巧。评论里骂声一片 “职场靠的是实力,搞这些歪门邪道有啥用”“刚入职的新人,更想知道怎么快速适应工作”。这就给了我们选题方向,“新人入职 3 天,快速适应工作的 3 个技巧”,比那些歪门邪道实用多了。
所以啊,每天花点时间翻竞争对手的评论区,把那些高频出现的负面关键词记下来,比如 “没用”“看不懂”“不实用”“太假了”,然后针对这些关键词去做内容,基本上不会错。
📌 从 “过时” 的失败里找 “新机会”
有些话题不是本身不好,而是竞争对手在不合适的时间发了,或者用了过时的案例。这种 “过时” 的失败,稍微改改就能变成好选题。
比如教育类账号,前几年有个号写 “双减政策下,家长该怎么办”,当时政策刚出来,大家都很迷茫,但那个号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教育理念,说来说去就是 “报补习班”,结果被骂惨了。现在再看这个话题,虽然不是刚出来的热点,但家长们的焦虑还在。我们可以结合现在的情况,写 “双减 3 年后,那些适应得好的家庭都做了啥”,用最新的案例和数据,肯定比几年前的内容有价值。
还有旅游类账号,有个号在疫情期间发了 “出国游攻略”,那时候根本出不去,数据能好才怪。现在放开了,大家又开始计划出国游了。我们就可以把那个攻略翻出来,更新一下最新的签证政策、航班信息、防疫要求,变成 “2024 年出国游,这些新变化你必须知道”,这不就是个好选题吗?
再比如财经类账号,有个号在 2020 年写 “疫情期间如何理财”,推荐了一堆封闭期很长的理财产品。当时大家都担心资金流动性,肯定不买账。现在经济慢慢复苏,大家又开始关注理财了,我们可以写 “2024 年,适合普通人的 3 种灵活理财方式”,结合当下的经济环境,肯定比几年前的内容受欢迎。
所以啊,别觉得老话题没用,看看竞争对手几年前栽过跟头的内容,结合当下的时间、政策、社会环境改一改,说不定就能翻红。
🛡️ 找到机会后,怎么避免自己掉坑里?
光从竞争对手的失败里找到选题还不够,得学会避雷。他们踩过的坑,我们可不能再踩了。
先看他们的内容结构。如果竞争对手的内容因为逻辑混乱被骂,那我们写的时候就特意把结构理清楚,用 “第一、第二、第三” 或者 “首先、其次、最后”(哦,不对,不能用这种词,那就换成 “第一步”“接下来”“最后呢”)这样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
再看他们的案例。如果竞争对手因为案例太假被吐槽,那我们就用真实的案例,最好是自己经历的,或者身边人的故事。实在没有,就去找新闻报道里的真实事件,别瞎编。
还有语言风格。如果竞争对手因为太说教、太官方被骂,那我们就用更口语化的表达,像聊天一样跟读者说话。比如不说 “综上所述”,说 “总结一下哈”;不说 “由此可见”,说 “你看嘛”。
另外,发布时间也很关键。如果竞争对手的内容选题不错,但发布在凌晨,数据肯定不好。我们就得研究自己的用户活跃时间,比如职场号,用户可能早上通勤、中午休息、晚上睡前活跃,那就选这些时间段发。
最后,多做小范围测试。找到选题后,先在小号或者粉丝群里问问大家的意见,看看他们感不感兴趣,有没有啥疑问。根据反馈改一改,再正式发布,能减少很多风险。
🌟 总结一下
竞争对手的失败,不是用来嘲笑的,是用来学习的。从他们的标题、内容、评论、发布时间里找问题,把这些问题变成我们的选题方向。记住,用户的吐槽就是需求,市场的空白就是机会。
别再天天愁没选题了,打开竞争对手的账号,从那些数据差、评论烂的内容看起,说不定下一个爆款,就藏在里面呢。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