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是自媒体人找素材的前沿阵地,这里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得惊人。
📱
社交媒体刷出灵感火花微博的热搜榜就像一个实时更新的话题数据库,你打开它,就能看到当下最火的讨论。但别盲目跟风,得学会给热点做 “减法”。比如你是美妆博主,热搜上的 #明星红毯造型 #,你可以从中提取妆容亮点,转化成 #普通人如何 get 明星同款眼妆 #这样的选题,既蹭了热度又贴合自身领域。热点和自身定位的契合度,直接决定了内容的传播效果。
抖音和快手的推荐页藏着大量用户偏好数据。你刷的时候,留意那些点赞量高、评论区活跃的视频,分析它们的内容结构。是开头有反转?还是结尾有互动?把这些共性记下来,用到自己的选题里。比如看到很多人拍 “办公室好物分享” 火了,你可以细化成 “月薪 3000 能入手的办公室神器”,更有针对性。
小红书的笔记标题很有讲究,很多爆款笔记的标题都精准戳中了用户痛点。像 “油痘肌怎么选粉底液?”“租房党必看的收纳技巧”,你可以把这些标题里的关键词记下来,组合成自己的选题。逛小红书的时候,多看看评论区,用户问 “有没有平价替代?”“敏感肌能用吗?” 这些都是现成的素材方向。
微信公众号的 “看一看” 里,有你常读账号的更新,还有朋友分享的文章。你可以关注和自己同领域的头部账号,看他们最近在写什么。但不是让你照搬,而是分析他们的选题角度。比如同样写健身,有的账号侧重减脂餐,有的讲居家运动,你可以找一个更细分的点,比如 “上班族 15 分钟午休健身操”。
📰
新闻资讯里挖深度选题主流新闻 APP 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上面的政策新闻、社会趋势,能帮你把握大方向。比如看到 “国家推动乡村振兴” 的新闻,农业领域的自媒体可以写 “乡村特色产业创业故事”,旅游自媒体可以做 “小众乡村旅游地推荐”。政策风向是长期选题的指南针,跟着政策走不容易出错。
行业垂直新闻网站更专业,比如做科技自媒体的看 36 氪,做教育的看芥末堆。这些网站会报道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新公司,你可以把这些信息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你的粉丝。比如看到 “某公司推出新的 AI 工具”,你可以写 “这款 AI 工具能帮自媒体人做什么?亲测体验”。
地方新闻客户端能让你找到本土化素材。如果你做的是本地生活自媒体,那本地的庙会、新开业的商场、交通线路调整,都是好选题。比如 “周末去逛 XX 新商场,这些店千万别错过”,很容易引起本地用户的共鸣。
💬
垂直社群里抓真实需求豆瓣小组里有各种兴趣社群,比如 “读书小组”“租房交流群”。你加入和自己领域相关的小组,看组员们在讨论什么问题。有人问 “有没有适合新手的理财书?” 理财自媒体就可以出一期书单推荐。小组里的热门帖子,往往反映了大家当下最关心的事,是选题的活水源。
QQ 群和微信群里,用户的日常聊天藏着很多素材。比如妈妈群里经常聊 “孩子挑食怎么办”“幼儿园选公立还是私立”,母婴自媒体就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你可以在群里多观察,少说话,把大家反复提到的问题记下来,这些都是真实的用户需求。
知乎的问答区是个宝藏,很多用户会在上面提出具体的问题。你搜索自己领域的关键词,看看哪些问题的关注量高、回答少。比如 “新手学摄影买什么相机好?” 如果相关优质回答不多,你就可以好好写一篇,既有针对性又有竞争力。知乎的问题本身就是很好的标题模板,直接用或者稍作修改都行。
生活里的点滴小事,其实都是素材。你早上买早餐,发现老板用了新的包装,环保又好看,做设计自媒体的可以写 “从早餐包装看设计美学”。坐地铁时,听到别人讨论一部新剧,你可以去看看这部剧,分析它火的原因,做娱乐自媒体的就能出一期剧评。生活处处有素材,关键是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接下来说说怎么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这些时间看似零散,攒起来能做不少事。
⏳
通勤时间变学习加油站上班路上的半小时,别光刷短视频。你可以打开播客 APP,订阅一些行业相关的节目。比如做自媒体运营的,听听 “运营研究社” 的播客,里面会分享很多实操案例。听的时候,听到有用的点子,就用手机语音备忘录记下来,不用太详细,几个关键词就行,比如 “用户分层运营”。
坐公交或地铁时,信号不好的话,可以提前下载好行业报告。很多平台都有免费的报告,比如艾瑞咨询、易观分析。你快速浏览报告里的图表和结论,把重要的数据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比如 “2024 年短视频用户增长 15%”,这些数据能让你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如果是开车通勤,那就听有声书。选一些和你领域相关的书籍,比如做美食自媒体的听《饮食文化史》,做旅行自媒体的听《中国国家地理》。听书的时候,留意那些有趣的知识点,比如某个地方的特色食材背后的故事,都能成为你内容里的亮点。
🚶
碎片间隙做素材整理排队买咖啡的几分钟,打开手机相册。你平时拍的那些素材照片,比如好看的风景、有趣的瞬间,给它们打上标签。用手机自带的相册分类功能,建几个相册,像 “美食素材”“风景素材”“人物素材”,标签打得越细,后面找起来越方便。比如一张蛋糕的照片,标签可以是 “甜点”“下午茶”“颜值高”。
等电梯的时候,打开你的选题库文档。之前记的那些零散选题,这时候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把类似的选题合并,比如 “春季穿搭技巧” 和 “春天适合穿的颜色” 可以整合成一个系列。再删掉那些明显不合适的,比如和你领域完全不搭的选题,让选题库保持清晰。
午休前的十分钟,回复几个粉丝的留言。别小看这个动作,和粉丝互动能让你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有人说 “想看你测评 XX 产品”,你就记下来;有人提 “这个话题能不能再深入讲讲”,说明这个方向有深挖的价值。粉丝的反馈是最好的素材来源,一定要重视。
📱
工具助力碎片时间高效用印象笔记是个整理素材的好工具,它支持多端同步。你在外面看到一句好的广告语,拍张照存到印象笔记里,标注上 “文案灵感”;看到一篇好文章,把链接保存进去,写上自己的简短感想。碎片时间里积累的这些素材,回头统一整理,就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一定要用好,能帮你快速定位素材。
思维导图 APP 可以在碎片时间里搭选题框架。比如你想到 “夏日饮品推荐” 这个选题,趁排队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列出几个分支:奶茶类、果茶类、自制饮品类。每个分支下面再简单写几个点,比如奶茶类里写 “网红奶茶测评”“隐藏菜单点法”。这样等你有空写的时候,就不用从头构思框架了。
番茄 Todo 这类时间管理 APP,能帮你把碎片化时间利用得更专注。比如你有 20 分钟空闲,打开 APP 设置一个 20 分钟的番茄钟,专注做一件事:要么刷 30 分钟小红书找素材,要么整理 5 个选题。专注的时候,别被手机通知打扰,效率会高很多。
晚上睡前的 15 分钟,花在复盘上很值。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今天找到的 3 个好素材,1 个不错的选题,还有哪些时间被浪费了。比如 “今天在地铁上听播客收获了用户运营的新方法”“浪费了 10 分钟刷无意义的视频”。复盘能让你第二天的碎片时间利用更有方向,坚持复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自媒体找素材和选题,没有固定的公式,关键是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多积累、多思考。而碎片化时间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硬币,捡起来的时候觉得不起眼,攒多了也能凑成一笔 “财富”。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你会发现做自媒体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