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的都知道,爆文可遇不可求。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动不动 10 万 + 的文章,背后都藏着同一个秘密 —— 把 “用户思维” 刻进了骨子里。别觉得这是句空话,我见过太多作者天天研究排版、追热点,就是不琢磨读者到底想看什么,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嗨到不行,读者却懒得点开。
🧐 先搞懂 “用户思维” 到底是个啥?
说简单点,用户思维就是把 “我要写什么” 换成 “你需要什么”。但 90% 的人都停留在表面理解。比如母婴号作者,总觉得 “我是妈妈,我写的肯定对”,但年轻妈妈和资深奶奶的需求能一样吗?前者可能焦虑 “宝宝辅食怎么做”,后者更关心 “怎么哄睡不哭闹”。
真正的用户思维,是像侦探一样拆解读者。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留言区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菜单栏哪个入口点的人最多?甚至可以拉个读者群,直接问他们 “最近被什么事儿烦得睡不着”。我之前帮一个职场号做调整,发现读者总在后台问 “如何拒绝加班”,但原作者天天写 “高效工作法”,方向完全跑偏,调整后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
还有个误区得说清楚,用户思维不是讨好所有读者。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就像美食号,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甜,非要兼顾反而两边不讨好。不如聚焦一类人的核心需求,把他们服务到极致。那个专写 “县城青年职场困境” 的号,粉丝不到 10 万,篇篇阅读量比很多百万大号还高,就是因为它把特定人群的痛点挖得太透了。
🎯 用用户思维做选题:别猜,去 “偷”
选题是爆文的心脏,而好选题从来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有个笨办法但特别管用:去看你领域里的爆款文章,不是抄内容,是看它们解决了读者什么问题。比如教育类爆文,要么是 “焦虑缓解型”(《别怕,孩子成绩波动很正常》),要么是 “方法工具型”(《3 个步骤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更高级的做法是 “预判需求”。比如临近开学,家长群里肯定在聊 “暑假作业没写完怎么办”,这时候提前一周发篇《通宵补作业?这 3 招更管用》,想不火都难。怎么预判?关注行业日历、节气变化,甚至看天气预报。我记得有个本地生活号,暴雨前一天发了《明天暴雨,这份出行避坑指南赶紧存》,当天就刷爆了朋友圈。
还要学会 “把小需求放大”。读者说 “想看省钱技巧”,太笼统了。细化到 “月薪 5000 怎么攒钱买房”“超市临期食品能不能买”,这些具体到场景的选题,比空泛的理论受欢迎多了。有个理财号就靠 “3000 块工资如何规划三餐不超支” 这类选题,硬是从没人关注做到了垂直领域头部。
✍️ 标题里藏着用户思维的密码
标题是文章的脸,读者扫一眼的时间不到 3 秒。那些能让人停下来的标题,都精准戳中了某个点。比如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没升职?”—— 戳中职场人的自我怀疑;“我删掉了微信里 80% 的人,生活清爽多了”—— 戳中社交焦虑。
别用专业术语堆标题,读者没耐心猜你在说什么。有个健康号写关于 “膳食纤维” 的文章,原标题是 “膳食纤维的摄入标准及来源分析”,阅读量惨淡。后来改成 “天天吃蔬菜还便秘?可能是少了这一步”,直接成了爆款。记住,读者只关心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可以试试 “痛点 + 解决方案” 的标题公式,但别太生硬。“孩子不爱读书?试试把书架放这个位置” 比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好多了。再加点具体场景,比如 “凌晨 3 点,我在家长群里删掉了班主任”,光看标题就想点进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还有个小技巧,标题里带数字的更容易被点开。“3 个方法”“7 天改变”,读者会觉得内容更具体、可操作。但别瞎编数字,“1 个秘诀” 解决所有问题,这种一看就不靠谱的标题,反而会降低信任度。
📝 内容创作:别当老师,做朋友
很多人写公众号喜欢摆架子,开口就是 “我告诉你”“你应该”,读者看到这种腔调就想划走。用户思维的内容,得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比如写职场文章,与其说 “职场沟通要注意语气”,不如说 “上次我跟老板提涨薪,开头说错三个字,结果……”
段落别太长,手机上看密密麻麻的文字特别累。每段最好不超过 3 行,重要的地方空一行隔开。我见过一个情感号,整篇文章都是短段落,夹杂着一两句内心独白,比如 “其实我也纠结了好久”,读者说看的时候像在跟人面对面聊天。
多用读者熟悉的例子。讲理财别总提 “基金定投”,不如说 “每个月奶茶钱省下来,一年后能多买个包”。写育儿文章,别光说 “要耐心”,不如描述一个具体场景:“孩子把牛奶洒了一地,我深吸三口气,没骂他,结果……”
还要学会留钩子。每写完一部分,想想读者接下来会想问什么,在结尾处稍微提一句。比如写完 “怎么选防晒霜”,可以加一句 “但光涂防晒霜还不够,有个细节 90% 的人都忽略了”,读者就会想继续往下看。
💬 互动不是点缀,是用户思维的延伸
别以为文章发出去就完事了,互动才是留住读者的关键。后台留言一定要回,哪怕简单说句 “谢谢”。有个职场号,作者每天花两小时回复留言,读者说 “感觉他就在手机那头等着跟我们聊天”,粉丝粘性特别高。
多在文章里留问题。结尾可以问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或者 “下次想看什么内容,评论区告诉我”。读者觉得自己的意见被重视,才会常来看看。我关注的一个美食号,每周都选读者推荐的菜谱来做,粉丝主动帮他转发到朋友圈。
还可以把读者的故事写进文章里。比如写 “异地恋怎么维持”,可以说 “后台有个女生告诉我,她和男友每天睡前连麦看同一部剧……” 这样既丰富了内容,又让其他读者有共鸣:“这不就是我吗?”
数据分析也很重要。发完文章看看,哪些段落停留时间长,哪些地方跳失率高。如果开头 30% 的地方很多人划走,说明标题和开头没匹配好;如果结尾跳失率高,可能是没给读者留下讨论的点。根据数据调整内容,比自己瞎琢磨管用多了。
说到底,用户思维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多想想 “如果我是读者,我会怎么想”。那些爆文作者,不过是把别人忽略的细节,一点点做到了极致。你写的每一个字,都要让读者觉得 “这就是在说我啊”,做到这一点,离爆文就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