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分享的常见 “套路”
打开不少公众号文章,总能看到各种诱导分享的 “套路”。有的说 “分享到朋友圈,即可解锁全文精彩内容”,还有的搞 “分享给 3 个好友,就能参与抽奖赢取 iPhone”,更有甚者直接威胁 “不转发就看不到下一期更新”。这些手段说白了,就是利用用户想获取利益或者害怕错过信息的心理,逼着他们去分享。
就拿抽奖来说,运营者往往把奖品设置得特别诱人,比如最新款的手机、高额的现金红包。用户一看,觉得转发一下又不费什么事,万一中奖了呢?于是就乖乖按照要求分享。可实际上,这些抽奖很多都是 “套路”,中奖概率低得可怜,甚至有些就是虚假宣传,目的就是为了骗取用户的分享。
还有那种解锁内容的,前面放一点不痛不痒的内容吊足用户胃口,关键部分却藏起来,非要分享之后才能看。用户为了知道后续,只能无奈分享。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用户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心里肯定不舒服。
📈短期流量增长的假象
不可否认,诱导分享在短期内确实能给公众号带来流量的增长。原本只有几百阅读量的文章,经过一番诱导分享,可能一下子就涨到几千甚至上万。粉丝数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增加,这让很多运营者觉得这招 “真香”。
可仔细想想,这些增长的流量有多少是真实有效的呢?通过诱导分享来的用户,大多是冲着利益或者一时好奇来的,他们对公众号的内容可能根本不感兴趣。比如那些为了抽奖而关注的用户,抽完奖之后大概率就会取消关注,留不住人。
而且,这种流量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停止诱导分享,流量就会迅速跌回去。就像吹气球一样,看起来很大,一戳就破。运营者如果沉迷于这种短期的流量增长,很容易忽视内容本身的建设,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长期的流量反噬
微信平台对于公众号诱导分享的行为一直是明令禁止的。平台有专门的监测机制,一旦发现公众号存在诱导分享的情况,就会进行处罚。轻则限制公众号的部分功能,比如不能再群发消息、不能使用自定义菜单;重则直接封禁账号,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
被处罚之后,公众号的权重会大幅下降,在微信的搜索排名中会靠后很多,用户很难再找到这个公众号。就算之前积累了不少粉丝,也会因为功能被限制而逐渐流失。这就是典型的流量反噬,原本想通过诱导分享获取更多流量,结果反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另外,诱导分享还会让公众号的口碑变差。用户被骗过一次之后,就会对这个公众号产生反感,不仅自己不会再关注,还会告诉身边的人不要关注。负面评价一旦传开,就很难挽回了,新用户也不愿意进来,流量自然就越来越少。
💔用户流失的具体表现
用户流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取消关注的人数增多。很多用户在被诱导分享之后,冷静下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觉得这个公众号不地道,于是果断取消关注。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欺骗,比如抽奖根本没中奖、解锁的内容毫无价值时,取消关注的比例会更高。
还有就是用户互动越来越少。以前可能还有用户在文章底部留言、点赞、在看,可一旦用户对公众号产生抵触情绪,就不会再参与这些互动了。文章的阅读量也会越来越低,就算推送了新内容,也没多少人看。
更严重的是,用户会对公众号产生信任危机。公众号的核心是和用户建立信任关系,而诱导分享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这种信任。用户会觉得运营者只看重流量,不尊重他们,从而对公众号的所有内容都产生怀疑,不管发什么都觉得是 “套路”。
🚀正确的运营之道
想要公众号长久发展,靠诱导分享肯定是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要靠优质的内容。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公众号能持续输出干货、有趣、有深度的内容,自然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比如有的公众号专注于分享职场经验,里面的文章全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能帮用户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公众号根本不需要诱导分享,用户自己就会主动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因为他们觉得内容有价值。
除了内容质量,还要注重用户体验。回复用户留言要及时,举办的活动要真实可靠,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套路”。让用户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他们才会愿意一直关注公众号。
另外,精准定位用户也很重要。搞清楚自己的公众号是给谁看的,他们有什么需求和喜好,然后根据这些来创作内容、开展活动。只有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才能提高用户的粘性,实现流量的稳定增长。
总之,公众号诱导分享看似是一条获取流量的捷径,实则是一条不归路。短期的流量增长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和长期的损失。只有踏踏实实做内容、真心实意对待用户,才能让公众号走得更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