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诱导分享套路
打开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经常刷到 “分享到 3 个群就能领福利”“集 20 个赞免费兑换课程” 的链接?这些公众号玩的诱导分享把戏,说白了就是抓住用户想占便宜的心理。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套路其实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最常见的要数 “利益交换”。比如关注公众号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就能领优惠券;或者拉 5 个好友关注,就能解锁独家资料。某教育类公众号去年搞过 “分享 3 个家长群,免费领期末复习卷” 的活动,短短两天就带来了 5 万 + 的新增关注。他们算准了家长们为了孩子愿意花时间操作。
还有一种是 “制造焦虑”。健康类公众号爱用 “不转不是中国人”“这几种食物吃了会致癌,赶紧告诉家人” 这类标题,配上危言耸听的内容,逼着用户转发。用户转发时可能都没细看内容,纯粹是被标题吓到,怕自己或家人中招。
测试类 H5 也是重灾区。“测测你的隐藏性格”“生成你的 2024 运势报告”,结果出来后告诉你 “分享到朋友圈才能看完整结果”。很多人好奇自己的测试结果,不知不觉就被套路了。某星座公众号靠这类测试,单篇文章分享量突破 100 万,后台数据显示 70% 的用户是为了看完整结果才分享的。
🧠 用户为什么会乖乖 “上套”?
说起来挺有意思,明知道是套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分享。这背后藏着挺深的心理学问。
损失厌恶心理在这儿起了大作用。比如看到 “前 100 名分享者能领现金红包”,用户会觉得不分享就亏了。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是对收益的两倍。公众号就是利用这点,让用户觉得不行动就会错过什么,哪怕那点福利其实不值钱。
社交认同也很关键。当你看到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转发同一个链接,会不自觉地跟着转。尤其是宝妈群体,看到其他家长都在分享育儿资料,会担心自己不转就跟不上节奏,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 “别人都在做,我不做就吃亏” 的想法,让诱导分享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还有人是为了维护社交关系。比如朋友发来一个 “帮我砍一刀” 的链接,哪怕知道是诱导分享,也不好意思拒绝。毕竟拒绝了可能影响朋友关系,转一下只是举手之劳。这种 “人情绑架” 式的诱导,利用的就是用户的社交压力。
好奇心也是个大杀器。那些 “点击查看你的前世身份”“不看会后悔的秘密” 之类的标题,成功勾起了用户的好奇心。为了满足这份好奇,用户愿意付出分享的代价。某娱乐号做过测试,标题加 “揭秘” 两个字,分享率能提升 30%,可见好奇心的威力。
🛡️ 平台怎么管?这场 “猫鼠游戏” 从未停过
微信对诱导分享的态度,这些年变得特别明显。早期公众号刚起来的时候,平台对诱导分享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时候很多公众号靠 “分享领福利” 快速做大规模,甚至成了行业潜规则。
2018 年是个转折点。微信突然发布公告,明确禁止 “以奖励等方式诱导用户分享”,违者会被限制功能甚至封号。当时一批靠诱导分享起来的大号被处理,整个行业都慌了。我记得有个做职场内容的公众号,因为搞 “分享领简历模板” 被封了 7 天,解封后粉丝掉了近 10 万。
之后微信又陆续升级了规则。2020 年推出 “外链管理规范”,限制诱导分享的 H5 传播;2022 年上线 AI 监测系统,自动识别带有诱导关键词的文章。现在你要是在公众号里写 “分享到群”“集赞”,很可能发不出去,系统直接就拦截了。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众号运营者也在变着法子钻空子。他们把 “分享” 换成 “扩散”,“集赞” 改成 “点亮❤️”,甚至用谐音字规避检测。有个母婴号更绝,在图片里藏诱导信息,文字里只字不提,就为了躲开系统监测。平台和运营者的这场拉锯战,到现在还没停。
🧮 运营者冒险做这个,到底图什么?
说真的,现在搞诱导分享风险不小,为啥还有人敢做?答案很简单 —— 流量太难拿了。
公众号的打开率这些年一直在降,从早期的 10% 跌到现在的 2% 左右。中小公众号想活下去,必须想办法拉新。正规的推广方式要么太贵,要么效果慢。相比之下,诱导分享的成本低得离谱,一张优惠券、一份资料,就能换成千上万的曝光。
很多运营者是被 KPI 逼的。老板只看粉丝数和阅读量,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有个做美妆号的朋友跟我说,她上个月因为没完成涨粉指标被扣了奖金,这个月只能冒险搞了次 “分享领小样” 的活动。虽然知道可能被处罚,但不做就可能丢工作。
短期收益确实诱人。某美食号搞了次 “分享文章抽霸王餐”,3 天内阅读量从平时的 5000 涨到 8 万,新增粉丝 3000 多。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很多运营者明知有风险也想试试。但他们往往忽略了长期代价 —— 被诱导来的用户大多是为了福利,不是真的喜欢内容,领完福利就取关,留存率特别低。
更麻烦的是伤品牌。经常搞诱导分享的公众号,很容易让用户觉得 “low”。我认识的一个科技类大号,之前因为频繁搞集赞活动,评论区全是骂声,不少老粉留言说 “再也不想看你们的内容了”。短期流量上去了,长期的口碑却砸了。
🔮 这事到底能走多远?
现在看,诱导分享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用户这边,已经越来越反感这套。朋友圈里看到 “帮忙砍一刀” 的链接,很多人直接划过,甚至屏蔽发链接的人。某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 年愿意参与诱导分享的用户比例,比 2020 年下降了 60%。大家慢慢明白,那些福利要么不值钱,要么兑现起来特别麻烦。
平台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微信现在不仅封账号,还会限制关联主体,也就是说你这个号被封了,用同一个身份证注册的其他号也可能受影响。这种连坐机制,让很多运营者不敢轻易冒险。而且技术手段也在升级,AI 能识别的套路越来越多,想钻空子越来越难。
其实已经有聪明的运营者在转型了。他们不再靠诱导,而是把精力放在内容上。有个职场号靠写 “真实职场故事” 火了,用户觉得内容有价值,自愿转发,现在的分享率比以前搞诱导活动时还高。还有的号靠社群运营,把用户拉进群里做互动,不靠福利也能让用户主动分享。
未来的趋势很明显 —— 只有尊重用户、靠内容取胜的公众号才能活下来。诱导分享这种走捷径的方式,短期可能有点用,但长期来看,只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毕竟用户不是傻子,平台也不是摆设,踏踏实实做内容,才是最稳的路。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