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涨粉难。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轻松涨粉的账号,其实都抓住了一个核心 —— 他们的选题总能精准戳中用户的痛点。用户点开文章,觉得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顺手就点了关注。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选题和用户痛点的深度绑定。
🎯 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痛点才不会跑偏
很多人做公众号,上来就想着写爆款,却连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都搞不清楚。这就像射箭不看靶心,射得再用力也没用。
先画用户画像,把模糊的 “用户” 变成具体的 “他”。别再说你的用户是 “年轻人”“宝妈” 这种宽泛的词。要细化到年龄、职业、收入、生活场景。比如同样是宝妈,一线城市的职场宝妈和三四线城市的全职宝妈,痛点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愁的是 “如何平衡工作和带娃”,后者可能更关心 “怎么用最少的钱给孩子买最好的东西”。只有画像清晰了,你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找痛点。
从用户的 “高频场景” 里找痛点。人每天重复的场景里,藏着最多没被解决的问题。上班族每天通勤、开会、加班,这里面有 “通勤时间怎么高效利用”“开会时如何快速记笔记”“加班后怎么快速恢复精力” 等一堆痛点。学生党每天上课、复习、考试,痛点可能是 “记单词总忘怎么办”“考前一周如何突击复习”。你的选题越是贴近这些高频场景,用户就越容易觉得 “这篇文章是专门写给我的”。
别贪多,聚焦一个细分人群的核心痛点。什么都想写,结果就是什么都写不深。那些涨粉快的账号,往往只服务一小群人,把他们的一个痛点挖透。比如专门帮 “应届生写简历” 的号,就盯着简历里的各种坑,用户有相关需求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 多渠道挖痛点,选题才有源头活水
知道了目标用户是谁,接下来就得知道他们到底在愁什么。别坐在家里瞎猜,用户的痛点,藏在各种公开的信息里。
翻评论区和私信,这里有最真实的声音。用户看完文章后的留言,哪怕是吐槽,都是金矿。比如你写了一篇关于 “小户型收纳” 的文章,有人评论 “衣柜总乱,有没有具体的分区方法?” 这就是个没被满足的痛点,下次就可以围绕这个写。私信里用户问的问题,更是直接的选题线索,别忽略。
去同类账号的爆款里找规律。不是让你抄袭,而是看那些互动高的文章,都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打开一个同类大号,按 “最热” 排序,前 20 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大概率能总结出几个高频痛点。比如职场类账号的爆款,经常出现 “工资低”“被领导 PUA”“想跳槽又不敢”,这些就是职场人普遍的痛。
用搜索工具看用户在搜什么。百度指数、微信指数,输入你行业的关键词,看看用户最近在搜什么相关的问题。比如做美妆的,搜 “敏感肌”,可能会发现 “敏感肌能不能用防晒”“敏感肌修复步骤” 这些高频搜索词,这些就是现成的选题。还有小红书、知乎,用户在上面问的问题,都是赤裸裸的痛点。
✅ 选题要 “有用”,用户才会觉得 “值得关注”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觉得 “这个号以后能帮到我”。所以你的选题,必须带着 “解决问题” 的属性。
直接给 “方法论”,别光喊口号。用户看文章是来求答案的,不是来听你讲道理的。比如写 “拖延症怎么办”,别只说 “拖延症不好,要改”,而是告诉用户 “5 分钟启动法”“任务拆解技巧” 这些具体能操作的方法。越具体的解决方案,用户转发和关注的欲望越强。因为他们会觉得 “这个号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得留着”。
戳中 “情绪痛点”,也要给 “情绪出口”。除了实际问题,用户的情绪困扰也是痛点。比如 “30 岁还没结婚,被催婚好烦”,这就是典型的情绪痛点。写这类选题时,不能只共情说 “我懂你”,还要给点安慰或者应对方法,比如 “如何礼貌回怼催婚的亲戚”,让用户觉得不仅被理解,还学到了东西。
用 “反常识” 的角度解读痛点,制造新鲜感。同一个痛点,大家都写烂了,你换个角度写,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 “省钱” 这个痛点,别人都写 “省钱 100 个小技巧”,你可以写 “这些省钱行为,其实更费钱”,指出用户以为对的做法其实是错的,再给出正确的思路。用户会觉得 “原来我一直搞错了”,自然会想关注你看更多。
🔄 打造 “系列选题”,让用户养成 “追更” 习惯
一篇爆款能带来一波粉,但想让粉丝留下来,甚至主动推荐给别人,得靠持续输出。系列选题就是最好的办法,它能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总能围绕我的痛点出内容,不能取关”。
围绕一个核心痛点,做 “深度拆解”。比如 “副业赚钱” 这个痛点,你可以拆成 “适合上班族的 5 个副业”“副业避坑指南”“副业如何兼顾主业”“月入 5000 的副业实操步骤” 等系列。每次只讲透一个小点,用户看完一篇,会期待下一篇,慢慢就养成了打开你公众号的习惯。
用 “问题接龙” 的方式,让用户参与选题。写完一篇关于某个痛点的文章后,在文末问用户 “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 收集他们的留言,下一篇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写。这样既保证了选题贴合用户痛点,又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在乎我的想法”,增强粘性。
固定更新频率和主题,形成 “用户生物钟”。比如每周三写 “职场避坑”,每周五写 “省钱技巧”,用户到了时间就会想 “今天那个号该更新了,去看看有没有我需要的”。这种规律性的输出,能让用户对你的公众号产生 “依赖感”,关注自然就稳了。
🔥 结合 “热点” 和 “痛点”,借势放大传播
热点自带流量,但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蹭。只有那些能和用户痛点结合的热点,才能带来有效涨粉。
从热点事件里,找到用户的 “代入感”。比如某个明星因为 “熬夜猝死” 上了热搜,这时候职场人的 “熬夜加班” 痛点就被放大了。你可以写 “比熬夜更可怕的是,你根本不会高效工作”,把热点和 “职场人如何平衡工作和休息” 的痛点结合起来,既蹭了流量,又解决了用户的实际困扰。
热点过后,挖掘 “长尾痛点”。有些热点过去了,但它背后的痛点还在。比如 “35 岁被裁员” 的新闻热度下去了,但 “职场危机” 这个痛点一直存在。这时候可以写 “35 岁前,如何为自己铺好后路”,从热点延伸到用户长期存在的焦虑,这样的选题生命力更长。
别为了蹭热点硬凑,偏离用户痛点只会掉粉。有些热点和你的目标用户痛点八竿子打不着,强行蹭只会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不务正业”。比如你是做母婴号的,非要去蹭娱乐圈的八卦,除非这个八卦能和 “育儿” 扯上关系,否则只会让粉丝反感。
⚠️ 避开这些选题坑,别让痛点变成 “尬点”
选对了是痛点,选错了可能就成了用户眼里的 “废话”,甚至引起反感。
别假装 “懂用户”,乱造痛点。有些人为了选题,自己脑补用户的痛点,结果写出来的东西用户根本不买账。比如学生党根本不关心 “如何保养奢侈品包”,你非要写,就是自嗨。所有痛点都必须基于真实的用户反馈,不能凭空捏造。
别写 “太泛” 或 “太偏” 的痛点。太泛的痛点,比如 “人活着好难”,用户看了觉得 “说了等于没说”;太偏的痛点,比如 “左手六指如何学弹钢琴”,关注的人太少,形不成传播。选题要找 “小众但有一定人群基数” 的痛点,比如 “戴眼镜的人如何画眼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有这个困扰的人会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了”。
别反复炒冷饭,要持续挖掘新痛点。用户的痛点会随着时间变化,比如几年前宝妈可能愁 “买进口奶粉不方便”,现在可能愁 “如何应对孩子沉迷手机”。如果你的选题一直停留在过去,用户会觉得 “这个号跟不上我的需求了”,自然会取关。要定期重新调研用户,发现新的痛点。
公众号涨粉,从来不是靠运气。每一个关注背后,都是用户觉得 “这个号对我有用” 的判断。而选题,就是让用户产生这个判断的第一道门槛。精准定位用户,深挖他们的痛点,用有用的内容持续满足他们,涨粉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记住,用户不是因为你写得好而关注你,而是因为你写的东西,刚好是他们需要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