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红书,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那些能让你停下来的笔记,十有八九都有一张 “抓眼” 的封面。做过小红书的人都知道,封面就是笔记的 “脸面”,决定了用户会不会点进来。今天就拆解一下,那些爆款笔记的封面到底有什么共同点,怎么才能做出一张让人忍不住点击的 “神图”。
🎨 色彩:用视觉冲击力 “撞” 进用户眼里
爆款封面的色彩从来都不是随便调的。你会发现,高饱和度的颜色出现频率特别高。比如亮黄色的背景配红色文字,或者宝蓝色的物体放在白色底板上,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在滑动屏幕时能瞬间抓住注意力。
但不是所有高饱和都能出效果。有些笔记用了一堆鲜艳的颜色,反而显得杂乱。真正厉害的封面,往往是 “主次分明” 的 —— 要么背景是纯色,主体用对比色;要么主体是一个颜色,周围用低饱和色衬托。比如美食笔记里,经常把红色的小龙虾放在黑色盘子里,再配一张白色的桌布,简单三色,却能让食物看起来特别有食欲。
还有一种小心机是 “季节色”。夏天多用薄荷绿、天蓝色,冬天则常用焦糖色、暖橙色。这种符合季节氛围的颜色,会让用户产生莫名的亲切感。你翻一下那些百万赞的穿搭笔记,封面色彩几乎都和当下的季节呼应,这不是巧合,是运营者故意设计的。
🔠 文字:用最少的字说清 “用户能得到什么”
爆款封面的文字,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你去看那些点赞过万的笔记,封面文字大多不超过 10 个字,而且一定包含 “关键词”。比如 “3 步瘦肚子”“平价口红推荐”,用户扫一眼就知道这篇笔记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
文字的位置也有讲究。要么放在封面顶部或底部,要么在主体物的空白处,绝对不会挡住核心内容。很多人喜欢用大粗体字,甚至加个边框,目的就是让文字在色彩复杂的封面里依然清晰。还有些笔记会用表情符号代替文字,比如用 “💸” 代替 “省钱”,用 “📚” 代替 “教程”,既省空间又增加了趣味性。
但要注意,文字和背景的对比度一定要够。有次看到一篇笔记,白色文字配浅灰色背景,滑动的时候根本看不清写了什么,这种封面就算内容再好,也很难被点开。
👤 人物:真实感比 “完美” 更重要
带人物的封面,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爆款封面里的人物,很少是那种精修到失真的样子。反而是有点瑕疵的真实表情更受欢迎 —— 比如笑出皱纹的脸,或者惊讶时微微张开的嘴。这种 “不完美” 会让用户觉得 “她和我一样”,从而放下防备心理。
人物的动作也很关键。比如美妆笔记里,博主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旁边配文字 “内双肿眼泡必看”;健身笔记里,博主做出一个标准的动作,旁边标注重心在哪里。这种 “指向性” 的动作,能引导用户的视线,同时传递出笔记的核心内容。
还有一种情况是 “局部特写”。比如只拍手部涂着指甲油的样子,或者脚部穿着新鞋子的样子,这种局部画面比全身照更有焦点,也更能突出产品特点。尤其是穿搭和美妆类笔记,局部特写的封面点击率往往更高。
📍 场景:让用户 “代入” 自己的生活
好的封面会讲故事,而场景就是故事的背景。你看那些家居类爆款笔记,封面很少是空荡荡的房间,大多会放一杯咖啡、一本书,或者有人坐在沙发上的一角。这种 “生活化” 的场景,会让用户不自觉地想:“我家也可以这样布置”。
场景还要和内容匹配。比如旅游笔记,封面如果是在景点门口拍的游客照,就不如拍一张 “在景点吃当地小吃” 的场景。前者只是告诉用户 “我去过这里”,后者却能让用户联想到 “我去了也能吃到这个”,代入感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种 “反差场景” 很容易出爆款。比如在垃圾堆里拍穿搭,或者在菜市场拍美妆,这种打破常规的场景组合,会让用户产生好奇:“她为什么要在这里拍?” 好奇心一上来,点击也就来了。
📊 信息密度:少而精,别做 “信息垃圾场”
有些人为了让封面内容丰富,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堆上去。结果呢?用户一眼看过去,什么都看不清,自然不会点击。爆款封面的信息密度,永远是 “少而精” 的。
比如教程类笔记,封面通常只放 “最终成果” 和 “核心步骤”。做蛋糕的笔记,封面可能就是一个做好的蛋糕,旁边放一把刀,配文字 “新手也能做”。不需要把鸡蛋、面粉这些原材料都堆上去,用户想知道的是 “我能不能做出这样的蛋糕”,而不是你用了什么材料。
信息的 “层次感” 也很重要。重要的内容放大、加粗,次要的内容缩小、变淡。比如好物推荐笔记,会把产品名称和价格用大字体突出,品牌 logo 则用小字体放在角落,既不影响美观,又能让用户快速 get 重点。
🌀 反常规:偶尔 “破规矩” 更能出奇制胜
看了太多千篇一律的封面,用户其实会审美疲劳。这时候,反常规的封面反而能脱颖而出。比如故意用模糊的焦点,或者倾斜的构图,只要不影响内容识别,这种 “不完美” 的封面反而显得更真实。
还有一种是 “留白”。大部分封面都塞满了内容,你偏要留一大块空白,只在角落放一个小主体。这种 “极简风” 在一堆复杂的封面里,反而像一股清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但反常规不是瞎搞。有次看到一篇笔记,封面是纯黑色,只在中间写了个 “?”,这种完全不知所云的封面,就算有人点进来,也会因为预期不符而马上退出。反常规的前提是,用户能通过封面猜到笔记的大致内容。
做小红书封面,核心就是 “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用户,滑动屏幕时,什么样的封面会让你停下来?是颜色够亮眼,还是内容对你有用?是让你觉得 “我也能做到”,还是让你产生了好奇心?把这些想清楚,再去设计封面,爆款的概率自然会高很多。毕竟,用户的点击从来都不是随机的,而是被封面里的某个点 “打动”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