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小红书的都知道,标题是笔记的脸面。用户刷首页时,留给每个标题的时间可能就一两秒。能不能让他们停下手指点开看,标题里藏着大学问。今天就拆解一个核心技巧 —— 用 “好奇心缺口” 做标题,这招玩明白了,流量真的会不一样。
📌 先搞懂:什么是 “好奇心缺口”?
简单说,就是你在标题里故意留个 “坑”。用户看到一半,心里会想 “哎?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后面到底咋回事?” 这种没被满足的求知欲,就是让他们点进来的动力。
小红书用户刷内容,本质是在 “找答案” 或 “看新鲜”。可能是想解决某个问题,比如 “油皮怎么选粉底液”;也可能是想打发时间,看看别人的生活。但不管哪种,标题里要是有个他们认知之外的信息点,或者和固有想法反过来的说法,手指大概率会动一下。
举个例子,同样是讲 “平价粉底液”,普通标题可能是 “100 元以内好用的粉底液推荐”。但用好奇心缺口的标题会说 “别再买贵的了!这瓶冷门粉底比大牌还能打”。后者就留了个缺口:“为啥冷门的比大牌好?”“到底是哪瓶?” 用户自然想点进去找答案。
📌 制造 “信息差”:我知道的你不知道
这是最直接的玩法。小红书用户特别吃 “内部消息”“小众技巧” 这套。标题里直接告诉他们 “有个东西你没见过 / 不知道 / 没试过”,缺口就出来了。
比如讲收纳,普通标题是 “衣柜收纳小技巧”。换个思路,“整理师私藏的衣柜死角利用法,90% 的人没试过”。这里的 “整理师私藏”“90% 的人没试过” 就是在制造信息差。用户会觉得 “我可能就是那 90%,得看看是啥招”。
再比如护肤类,“熬夜党救星!这个成分化妆师都在偷偷用”。“偷偷用” 三个字就很妙,暗示这是不为人知的秘密,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关键是要找准用户的知识盲区,比如行业内幕、小众方法、专业人士的私房招,这些都是制造信息差的好素材。
📌 用 “认知冲突” 打破固有想法
人对和自己固有认知不一样的东西,总会多留意一眼。标题里放个反常识的说法,缺口就自然形成了。
比如减肥内容,大家都觉得 “减肥要少吃”,那标题可以写 “我靠多吃瘦了 10 斤,原来以前的方法全错了”。这里的冲突点是 “多吃还能瘦”,和用户的常识对着干,他们肯定想点进来看看你到底在说啥。
还有护肤里的 “反套路”,比如 “每天涂防晒的我,居然比不涂的人晒得更黑?”。防晒本来是护肤常识,标题里说 “涂了更黑”,这就和用户的认知拧巴上了。不用怀疑,这种标题的点击率绝对比平铺直叙的高。记住,冲突感越强,好奇心缺口就越大。
📌 带点 “挑衅”:否定用户的现有认知
不是真要和用户吵架,而是用一种 “你可能错了” 的语气,戳一下他们的固有想法。人都不喜欢自己是错的,看到这种标题,会下意识点进来想证明 “你才错了”,或者想知道 “我到底错在哪”。
比如讲穿搭,“那些说小个子不能穿长款外套的,进来看看这组图”。直接否定了 “小个子穿长款外套不好看” 的普遍认知,小个子用户看到会不服气,点进来看看你怎么搭配;其他用户也会好奇,到底怎么穿才能好看。
还有关于早餐的,“天天吃水煮蛋的人,可能都做错了”。水煮蛋是很常见的早餐,标题说 “做错了”,用户会想 “吃个鸡蛋还有啥对错?”,好奇心被勾起来,自然就点进去了。这种标题的关键是找用户习以为常的事,然后说 “这事不对”,缺口就这么来了。
📌 留个 “半截话”:把答案藏在正文里
就像讲故事讲到高潮突然停住,标题里只说一半,剩下的让用户自己去正文找。这种 “话说一半” 的感觉,最能勾着人往前走。
比如分享购物经验,“花 300 块买的平替,居然比原版……”。比原版啥?好?差?还是不一样?标题不说完,用户只能点进去看。
还有讲生活小技巧的,“冰箱异味重?试试这个方法,3 分钟就能……”。3 分钟能啥?去除异味?还是有别的效果?不说清楚,就是要让用户好奇。这种标题要注意节奏,把最关键的结果藏起来,前面的铺垫要足够吸引人。比如 “试了 10 种美白方法,最后发现只有这个……”,用户会想 “只有这个啥?有效?还是没用?”,不点进来心里就痒痒。
📌 加个 “限定词”:缩小范围,精准勾人
限定词能让标题更具体,也能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同时,限定词也能制造缺口,比如 “针对 XX 人群的秘密”“只有 XX 时候才有效的方法”。
比如讲化妆,“油痘肌千万别用的粉底液,我踩过的坑告诉你”。“油痘肌” 是限定词,这类用户看到会觉得 “这是说给我听的”,而且 “千万别用”“踩过的坑” 也让他们好奇到底是哪款。
还有讲学习的,“备考雅思的人,这个 APP 一定要删”。“备考雅思的人” 是限定词,他们会想 “哪个 APP?为啥要删?”,好奇心就来了。限定词可以是人群、场景、时间,选对了能精准打到目标用户的痛点,让他们觉得 “这标题说的就是我的事,必须看看”。
📌 避坑提醒:用 “好奇心缺口” 的几个禁忌
不是所有的 “缺口” 都能带来流量,有些坑踩了,反而会让用户反感。
首先,不能太夸张。比如 “用了这个方法,一周瘦 20 斤”,这种一看就不真实的标题,用户只会觉得你在骗人,就算点进来也会马上划走,还可能举报。好奇心缺口是基于真实内容的,不能为了流量瞎编。
其次,别玩文字游戏。比如标题说 “我分手了,因为他……”,点进去发现是推广某款产品,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做法,会让用户觉得被欺骗,账号信任度会下降。
最后,别把缺口留太大。如果标题和正文完全没关系,用户点进来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会很失望。比如标题说 “揭秘明星减肥的秘密”,正文却在讲自己的减肥日记,这种缺口就成了 “欺骗”,不可取。
用 “好奇心缺口” 做标题,核心是懂用户。知道他们关心啥、疑惑啥、想知道啥,然后在标题里轻轻 “撩” 一下,让他们忍不住想点进来。多观察那些爆款笔记的标题,慢慢就能摸到规律。记住,好标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对着用户的心理一点点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