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为什么追风口的人大多死得快?
你打开小红书,是不是总刷到 “XXX 赛道月涨 10 万粉” 的帖子?美妆火了一窝蜂拍化妆教程,穿搭火了全去做 OOTD,辅食火了全成育儿博主。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跟风冲进去的账号,三个月后基本就销声匿迹了?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一个姑娘看到 “居家好物” 风口,辞掉工作囤了三万块钱的样品,每天拍开箱视频。结果呢?数据时好时坏,三个月后粉丝刚到 5000,连样品钱都没赚回来。她后来跟我说,光她关注的同类型账号,那段时间就消失了 20 多个。
风口的本质是什么?是平台流量暂时倾斜的红利,但红利永远只属于头部玩家和有准备的人。当你看到 “风口来了” 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上万人在抢同一个关键词了。新账号没权重没内容沉淀,拿什么跟那些已经做了半年一年的账号竞争?
更要命的是,风口赛道的内容同质化极其严重。你拍 “10 元好物”,别人也拍;你做 “极简收纳”,别人比你更会摆拍。用户刷到第三个就审美疲劳了,你的内容就算再用心,也很难被记住。
🔍 挖透自己:你的 “非替代性” 藏在哪里?
确定赛道的第一步,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而是扒开自己的经历找答案。我见过一个护士博主,没跟风做美妆,而是拍 “护士夜班生存指南”,分享怎么快速补觉、怎么跟患者沟通,现在粉丝 30 多万,还接了医疗用品的广告。
怎么挖自己的优势?教你个笨办法:拿张纸写下三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你做什么事的时候,别人总说 “你太厉害了”?可能是你整理的 Excel 表格特别清晰,可能是你总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你特别会骂醒 emo 的朋友。
第二,你愿意为了什么事熬夜?有人为了研究菜谱能试做十几次,有人能对着一部老电影分析镜头语言,这些 “不用逼自己就能投入” 的事,才是能长期输出内容的燃料。
第三,你有没有什么 “小众经历”?我关注过一个账号,博主以前是动物园饲养员,现在拍 “动物冷知识”,比如 “熊猫为什么总躺着吃”“鳄鱼真的会流泪吗”,这种内容别人想抄都抄不了,因为没那个经历。
别觉得这些东西 “不够火”。小红书的算法其实很喜欢 “细分内容”,因为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你是个会计,分享 “普通人能看懂的理财技巧”;你爱打游戏,讲 “女生如何从零开始玩原神”,这些垂直领域的内容,反而更容易被平台推荐。
🛠️ 用 “最小成本测试法” 验证你的赛道
找到了几个可能的方向?别急着 all in,先做小范围测试。有个做职场内容的博主,一开始不确定是拍 “应届生面试” 还是 “35 岁职场危机”,她就每周各更两条,看数据反馈。结果发现 “35 岁转型” 的内容互动率高 30%,才确定了最终方向。
测试的时候记住三个指标:完播率、收藏率、评论关键词。完播率低,说明内容开头没抓住人;收藏率高,说明用户觉得有实用价值;评论里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你接下来要深挖的方向。
我建议用 “7 天测试法”:每天发一条不同方向的内容,标题里明确包含赛道关键词,比如 “设计师副业接单 | 第一次接活要注意什么”。7 天后拉表格对比,哪个方向的平均数据最好,就优先深耕。
这里有个坑要避开:别用 “我觉得” 代替数据。有人觉得自己拍的 “旅行攻略” 特别好,但数据就是上不去,还怪平台不给流量。其实不是内容差,是这个赛道里你的优势不够突出。这时候就得及时调整,而不是硬扛。
🚀 差异化公式:别人做 100 分,你做 “100 分 + 1”
确定了赛道,不等于就能火。同一个领域,怎么做出让人记住的内容?我总结了个公式:核心优势 + 独特视角 + 固定风格。
比如职场赛道,大家都在讲 “如何提加薪”,你可以结合自己做 HR 的经历,讲 “领导听到这三句话,大概率会同意加薪”;大家都拍 “租房改造”,你如果擅长手绘,就可以拍 “用漫画记录改造过程”。
固定风格也很重要。有的博主开头永远说 “哈喽我是 XX,一个在 XX 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有的博主结尾总问 “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有用吗?评论区告诉我”。这种 “固定记忆点” 能让用户刷到你就知道 “哦,是那个 XX 的博主”。
我关注的一个读书博主,别人都在拍 “好书推荐”,她偏偏做 “烂书吐槽”,把那些被吹上天但内容拉垮的书扒得明明白白。她说自己就是看不惯 “营销大于内容” 的现象,结果反而吸引了一批 “怕踩坑” 的粉丝,现在每条视频点赞都过万。
📈 长期主义:你的赛道要能 “滚雪球”
真正能做起来的账号,赛道一定有 “积累性”。什么意思?就是你今天发的内容,能为明天的内容铺路,粉丝看了这篇还想看下一篇。
比如做 “考研干货” 的博主,从 “如何选专业” 到 “复习计划” 再到 “复试技巧”,内容能形成系列,用户会主动去翻你以前的帖子。而那些做 “热点蹭流” 的账号,今天发这个明星,明天发那个事件,粉丝根本留不住,因为没有持续关注的理由。
怎么判断赛道有没有积累性?问自己:这个领域的内容,能不能做出 “入门 - 进阶 - 精通” 的体系?能不能随着你自身成长不断升级?比如从 “新手妈妈” 到 “育儿专家”,从 “职场新人” 到 “管理层”,这种成长型账号,粉丝粘性特别高。
我认识一个博主,一开始分享 “零基础学 Python”,粉丝跟着她从入门到考证。后来她自己转行做了数据分析师,又开始分享 “数据分析职场经验”,老粉一路跟着她成长,现在她的广告报价是刚起号时的 20 倍。
💡 最后一句话:你的赛道,藏在 “别人需要 + 你擅长” 的交叉点里
别再问 “现在做什么能火” 了,这个问题本身就错了。小红书每天有几十万个新账号,但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 “我就是为这个赛道而生” 的人。
你可能会说,我好像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优势。没关系,优势是可以培养的。从今天开始,每天花 10 分钟记录自己做得好的事,哪怕是 “很会安慰人”“买东西砍价很厉害” 这种小事。这些碎片最终会拼成你的独特赛道。
记住,平台的算法再变,用户的需求再变,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人们永远会为 “真诚的、独特的、有价值的内容” 买单。与其在风口里当炮灰,不如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当国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