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养号:打好个人 IP 基础
公众号养号是在小绿书打造个人 IP 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稳不稳,直接影响后续 IP 打造的效果。很多人觉得公众号已经是 “过气” 平台,但其实不然,它依然是沉淀用户、输出深度内容的重要阵地。
内容定位要精准到 “窄而深”。别想着什么都写,贪多嚼不烂。你得想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目标用户是谁。比如你擅长做家常菜,那就聚焦 “30 分钟快手家常菜”,目标用户就是那些下班回家想快速做出一顿饭的上班族。要是你今天写家常菜,明天写职场技巧,用户根本记不住你,更别说跟着你到小绿书了。
内容质量得 “有料又有用”。公众号用户对内容的挑剔程度可不低,毕竟大家关注的号不少,没价值的内容一眼就会被划走。写文章的时候,多想想用户看完能得到什么。是学会了一个实用技巧,还是解决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就拿职场领域来说,写 “如何和领导沟通涨薪”,不如具体到 “涨薪前 3 天,这 3 件事必须做好”,给出可落地的步骤,用户才会觉得你靠谱。
更新频率要 “稳如钟表”。固定更新时间很重要,比如每周一、三、五晚上 8 点。用户会形成阅读习惯,到点就想来看看你有没有新内容。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户慢慢就把你忘了。刚开始可能没那么多内容,可以先从一周两更开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逐步增加,千万别为了凑数发些没营养的东西。
互动维护要 “像朋友聊天”。每篇文章底部的留言区要认真回复,用户有疑问及时解答,有不同观点也别硬杠。可以偶尔发起一些小话题,比如 “你最近做过最成功的一道菜是什么”,让用户有参与感。时间长了,用户会觉得你不仅是个内容创作者,更是个能交流的朋友,这种信任感是很难得的,到了小绿书也能延续。
📱小绿书特点:找准 IP 打造方向
小绿书和公众号是完全不同的平台,想把公众号积累的势能转化到小绿书,就得先摸透小绿书的脾气。
用户偏好 “短平快 + 视觉冲击”。小绿书用户刷内容就像逛超市,一眼没看上就划走了。所以内容不能像公众号那样长篇大论,得用几句话、几张图或者十几秒的视频把核心信息抛出来。比如你公众号写了篇 “10 个厨房收纳技巧”,到小绿书就可以拆成 “3 秒找到锅盖的收纳法”,配个前后对比的图片,冲击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标签是 “流量密码”。小绿书的推荐机制很依赖标签,发布内容时一定要带上相关的精准标签。比如做家常菜的,除了 #家常菜,还可以加 #上班族做饭 #新手菜谱 这种更细分的标签。别小看标签,有时候一个好标签能给你带来几倍的流量。
“真实感” 比 “完美感” 更吃香。小绿书用户喜欢看真实的分享,哪怕有点小瑕疵。你在公众号可能把步骤写得滴水不漏,到了小绿书可以分享 “今天做这道菜翻车了,问题出在这一步”,这种真实的体验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千万别把自己包装成完美的 “专家”,那样会拉开和用户的距离。
🔄内容联动:让公众号与小绿书相互赋能
公众号和小绿书不是孤立的,得让它们像齿轮一样转起来,相互带量。
内容 “拆分 + 重组” 玩起来。公众号的长文可以拆成小绿书的系列内容。比如公众号写了一篇 “从零开始学烘焙的 5 个阶段”,到小绿书就可以分成 “烘焙新手必买的 3 样工具”“第一次烤戚风蛋糕容易犯的错” 等,每一条都引导用户去公众号看完整的阶段攻略。反过来,小绿书火了的内容,也可以在公众号展开细说,比如小绿书一条 “用微波炉做蛋糕” 火了,公众号就可以写 “微波炉蛋糕的进阶版,3 种口味做法”。
引导关注要 “润物细无声”。别在小绿书硬邦邦地喊 “关注我的公众号”,用户会反感。可以在内容里自然地带一句,比如 “关于这个技巧的详细原理,我在公众号写过一篇长文,里面还有具体的案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也可以在小绿书的个人简介里放个公众号的二维码,配上 “这里有更多干货” 的引导语,比直接吆喝效果好。
活动联动 “两边热闹”。搞活动的时候,让两个平台的用户都能参与。比如在公众号发起 “晒出你的厨房改造图”,中奖者的作品在小绿书展示;在小绿书搞 “投票选下周菜谱”,结果在公众号公布。这样一来,两边的用户都会好奇对方平台的活动,自然就实现了相互引流。
📈粉丝运营:实现 IP 价值的提升
有了粉丝基础,还得会运营,才能让个人 IP 的价值越来越高。
“分层运营” 让粉丝更活跃。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小绿书的粉丝,都可以分成普通粉丝、活跃粉丝和核心粉丝。普通粉丝主要靠内容吸引,活跃粉丝多互动,核心粉丝可以拉进专属社群。比如建个 “家常菜交流群”,核心粉丝可以提前看你的新内容,提建议,甚至参与内容创作,他们的归属感强了,会主动帮你传播。
“用户内容” 变成 “你的素材”。鼓励粉丝分享和你 IP 相关的内容,比如用了你教的方法做的菜、按照你的技巧整理的房间。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在公众号和小绿书分别展示,标注上粉丝的 ID。粉丝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其他用户看到也会觉得这个 IP 很有影响力,愿意加入。
“轻变现” 测试 IP 认可度。当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尝试一些轻量级的变现,比如在公众号推一款自己用过的厨房好物,在小绿书分享性价比高的食材采购渠道。这不仅能带来一点收入,更重要的是测试粉丝对你的信任度。如果大家愿意跟着你买,说明你的 IP 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价值,后续可以考虑更深度的变现方式。
🚨避坑指南:避免养号与 IP 打造中的误区
踩坑是最影响进度的,这些雷一定要避开。
别为了 “养号” 而 “养号”。有些人觉得养号就是每天发点东西就行,不管内容质量,甚至去抄别人的。这种号就算养起来了,也没有任何价值,粉丝都是僵尸粉,根本带不到小绿书。养号的核心是 “养粉丝”,不是 “养账号数据”。
小绿书别硬搬公众号风格。公众号可以走深沉、专业的风格,但小绿书不行。有些人把公众号的文章直接截图发到小绿书,字又小又密,谁看得下去?小绿书得用小绿书的语言,活泼一点、接地气一点,多用表情符号,排版清爽点,别把公众号的老一套直接搬过来。
别忽视平台规则 “踩红线”。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公众号不能随便发二维码、诱导分享,小绿书不能过度营销、用违规词。这些规则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别辛辛苦苦养的号因为违规被限流、封号,那就太亏了。可以花点时间看看平台的官方规则说明,或者关注一些分享平台规则的账号,及时了解变化。
别急于求成 “只看数据”。打造个人 IP 是个慢功夫,有些人发了几篇内容没火就急了,开始乱改方向、刷数据。数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有没有价值、粉丝认不认可。只要方向对,慢慢积累,数据自然会涨。那些靠刷起来的数据,看起来好看,实际一点用都没有,还会让你对自己的 IP 产生误判。
把公众号养号和小绿书 IP 打造结合起来,其实就是用公众号做深度沉淀,用小绿书做广度传播,两者相辅相成。关键是保持内容的一致性和价值性,真心对待粉丝,避开那些容易踩的坑,慢慢就能打造出有价值的个人 IP。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耐心、有方法,总会看到效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