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运营里有个雷区,一碰就容易翻车,就是诱导分享。好多运营的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到底哪些行为会被认定是诱导分享,违规了又会有啥后果。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事儿,帮大家把这些坑都避开。
先说说诱导分享是咋认定的。微信对这事儿管得挺严,从官方的规范来看,只要是通过利益诱惑让用户分享内容的,都算诱导分享。比如说,用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这些甜头,让用户把链接或者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群里。像之前有些教育类的公众号,搞那种返学费、送实物的活动,让用户打卡分享,结果就被微信处理了。还有集赞、拼团、分享增加抽奖机会这些套路,也都在微信的禁止名单里。
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我换个说法,不用那么直白的奖励,是不是就没事儿了?其实不然。微信连那种用夸张言语胁迫、引诱用户分享的行为也不放过,像 “不转不是中国人”“转发后一生平安” 这种话,都是违规的。而且,不只是直接的分享诱导,就连那些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比如关注后才能查看答案、领取红包,也属于诱导分享的范畴。
再来讲讲违规后的处罚流程。微信一旦发现有诱导分享的行为,处理起来可不含糊。首先会停止违规链接在朋友圈的传播,不让它继续扩散。接着可能会封禁相关的域名、IP 地址或者分享接口,让违规的内容没法再通过微信传播。要是违规的主体多次犯错,或者还恶意对抗,微信就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比如下调每日分享限额、限制使用微信登录功能接口,甚至永久封禁账号。
给大家举几个真实的例子。之前流利阅读、火箭单词、潘多拉英语、薄荷阅读这些教育产品,就因为通过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用户分享朋友圈打卡,被微信公开处理了。还有一些公众号,搞 “分享赢酒店试住” 的活动,实际上是为了引流和骗取个人信息,结果也被封号了。更有甚者,有些网络公司专门提供诱导分享的工具,帮助公众号突破群发限制、拦截投诉,最后被法院判了赔偿 500 万。
那咱们该怎么避免触发诱导分享的处罚呢?首先,在活动设计上,可别用那些明显的利益诱惑。像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这些,能不用就不用。要是非得搞活动,那就把活动规则设计得更合理一些,别让用户觉得是为了奖励才分享。比如说,可以搞一些内容质量高的活动,让用户自愿分享。
在文案和页面设计上,也要注意。别出现 “分享给好友”“邀请好友一起完成任务” 这样的诱导性文案。页面里的按钮、弹层、弹窗也别暗示用户去分享。要是实在需要引导用户分享,那就用更自然的方式,比如在文章里提醒用户 “觉得内容不错,就分享给朋友吧”,但可别用奖励去刺激。
还有,对于 H5 页面的域名,要做好管理。别把重要的业务域名用在可能有诱导分享风险的活动上,尽量用不常用的域名。要是活动流量大,还得准备好多个链接,随时切换,防止域名被封影响业务。另外,朋友圈的海报和分享链接也得留意,别让同一张海报或者同一个链接频繁出现,不然微信监测到了,也会限流。
在消息推送方面,模板消息可不能滥用。微信规定模板消息只能用于重要的服务通知,不能用来做营销。要是频繁推送模板消息,很可能会被禁用模板,甚至封号。可以把客服消息和模板消息结合起来用,先用客服消息触达用户,再根据需要发送模板消息,这样既能保证用户体验,又能避免违规。
最后,还是得提醒大家,微信对诱导分享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咱运营公众号,还是得把心思放在提升内容质量上,靠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主动分享。要是为了一时的流量,去踩诱导分享的红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账号被封了,之前的努力可就都白费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