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谁没见过身边人因为账号被封而唉声叹气的?辛辛苦苦运营了几年的号,粉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可能就因为一篇违规文章,说封就封了。那种心疼和无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实啊,公众号防封,关键就在于 “预防” 这两个字。建立一套完善的内容审核流程,比出事之后再去申诉、补救要管用得多。
📌公众号被封的那些 “坑”,你踩过几个?
要说公众号被封,原因可不少。但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触碰了平台的红线。政治敏感话题绝对是雷区中的雷区。有些运营者觉得发点关于国家政策、领导人的不当言论能吸引眼球,那可真是大错特错。微信公众号对于这类内容的审核向来严格,一旦发现,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之前就有个地方资讯类的公众号,因为发布了未经证实的关于地方政府的负面谣言,结果当天就被永久封禁,几万粉丝瞬间化为乌有。
色情低俗内容也是很多号栽跟头的地方。有些号为了追求流量,发一些打擦边球的图片、文字,以为能蒙混过关。可现在平台的 AI 审核加上人工抽检,这类内容很容易被识别。轻则删文扣分,重则封号。还有虚假宣传,特别是涉及医疗、保健品、金融等领域的。比如有些公众号夸大某种保健品的功效,说能治百病,这就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不仅会被封号,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版权问题也不能忽视。随意转载别人的文章,不注明来源,或者使用没有版权的图片、视频,一旦被原创者投诉,平台就会进行处理。严重的情况下,账号也会被封。所以说,这些 “坑” 千万不能踩,而避免踩坑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内容审核流程。
📋制定清晰审核标准,让内容有 “尺” 可依
要建立内容审核流程,首先得有明确的审核标准。这个标准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以平台的规则为基础。微信公众号平台有详细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里面把各种违规行为都列得清清楚楚。运营者一定要把这个规范吃透,逐条分析,然后结合自己公众号的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审核标准。
比如说,如果是一个美食类的公众号,那审核标准里就要明确,不能发布与美食无关的政治、色情内容,同时在推荐美食的时候,不能进行虚假宣传,不能使用绝对化的词语,像 “最好吃”“第一” 等。标准制定出来后,还要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熟悉,确保大家在创作和审核的时候都有 “尺” 可依。
审核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平台的规则会更新,社会热点也会变化。所以要定期对审核标准进行修订。可以每周抽出时间,组织团队成员学习最新的平台规则,分析近期被处罚的公众号案例,看看有哪些新的违规点需要加入到审核标准中。
👥组建专业审核团队,分工明确效率高
有了审核标准,还得有专业的人来执行。组建一个审核团队很有必要,哪怕是小团队,也要明确分工。审核团队的成员首先要熟悉平台规则和自己公众号的审核标准,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可以设置初审和复审两个环节。初审由内容创作者自己来做,毕竟自己写的内容,最清楚有没有问题。创作者要对照审核标准,逐字逐句检查,看看有没有敏感词、有没有违规内容。初审通过后,再交给专门的审核人员进行复审。复审人员要更加严格,从标题、正文、图片、视频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
审核团队还可以定期进行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运营者分享审核心得,或者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一些疑难内容,共同确定是否违规。这样可以提高团队的审核水平,减少误判和漏判的情况。比如有一次,我们团队审核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种中药材的功效,初审觉得没问题,但复审人员发现这种中药材属于管制类,不能随意宣传,及时制止了发布,避免了账号被封的风险。
🔄全流程审核把关,不给违规留机会
内容审核不能只在发布前做,要贯穿整个内容创作的全流程。在选题阶段就要进行审核,看看这个选题有没有敏感信息,符不符合公众号的定位和审核标准。如果选题本身就有问题,那后面写得再好也没用。
内容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时刻绷紧审核这根弦。遇到不确定的内容,要及时和审核团队沟通。比如引用数据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来源的可靠性;使用案例的时候,要确认案例的合法性。
发布前的审核是最关键的一步。除了人工审核,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现在有很多敏感词检测工具,把文章放进去,就能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敏感词。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工具,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不同,工具可能会误判,还需要人工来判断。
发布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文章的评论和反馈,如果有用户指出内容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如果确实有违规,要第一时间删除,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同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审核后别松懈,监控与改进少不了
审核流程建立起来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对审核效果进行监控,看看通过审核发布的内容,有没有出现违规被删的情况,账号的违规记录有没有减少。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是审核标准有漏洞,还是审核人员执行不到位。
可以定期召开审核总结会,把一段时间内的审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哪些类型的内容容易出现问题,审核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怎么解决的,都要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对审核标准和流程进行优化改进。
同时,要关注平台规则的更新。平台规则一变,审核标准也要跟着变。可以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平台的最新规则,及时传达给团队成员,并组织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核流程始终适应平台的要求,真正起到预防账号被封的作用。
总之,公众号防封,预防确实大于治疗。建立一套完善的内容审核流程,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从长远来看,能为账号的稳定运营保驾护航。每个运营者都应该重视起来,把审核流程落到实处,让自己的公众号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