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类公众号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红线,轻则内容被删,重则账号被封。这行的水太深,不摸清规则就盲目运营,等于在悬崖边跳舞。今天就把这些年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掏出来,帮大家避开那些致命的雷区。
📜 行业特殊规则:守住底线才能活下去
医疗健康内容不同于其他领域,有一套极其严格的特殊规则。这些规则就像高压线,碰不得。
先说资质这一块。公众号运营主体如果是医疗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且发布的内容必须在其诊疗科目范围内。比如一家牙科诊所,跑去讲心脏手术的内容,这就明显越界了。非医疗机构呢,想发布医疗广告性质的内容,得先拿到《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广告内容要和证明上核准的完全一致,一个字都不能改。没有资质就敢乱发,账号被封是早晚的事,别存侥幸心理。
内容范围也卡得很死。像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用药指导这些,不是随便谁都能写的。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重症的内容,没有专业资质背书,很容易被判定为违规。还有,绝对不能发布未经证实的医疗技术、偏方秘方。之前有个号发了个 “祖传根治糖尿病” 的方子,结果被举报,不仅文章被删,账号还被禁言了一个月。
广告宣传的规矩更多。医疗广告里,绝对不能出现 “根治”“包治百病”“疗效最佳” 这类夸大其词的字眼。也不能用患者的名义做疗效证明,像 “某某吃了这个药三天就好了” 这种话,一看就是雷区。还有,不能宣传治愈率、有效率,这些数据没有权威机构认证,说出来就是违规。
🔍 审核要点:这些细节决定内容生死
审核系统的眼睛毒得很,任何一点不合规的细节都可能被揪出来。
内容真实性是底线中的底线。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权威来源,比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知名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之前有个号引用了一个不知名机构的研究数据,结果被判定为虚假信息,直接影响了账号的信用分。案例分享也要真实可查,不能编造患者故事,更不能用虚假案例来误导读者。
科学性是硬指标。内容必须符合医学常识和科学原理,不能传播伪科学。像 “吃某某食物能杀死癌细胞” 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绝对不能出现在文章里。还有,推荐的医疗方法、产品,必须经过临床验证,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合规性方面,涉及到药品、医疗器械的内容要特别小心。不能宣传处方药的疗效,非处方药的宣传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不能夸大。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禁忌等信息,必须准确无误,不能隐瞒任何风险。
🚫 绝对不能碰的禁区:这些内容发了必封
有些内容是公众号的禁区,不管你资质多全、内容多优质,只要沾了边,大概率会被封。
首先是虚假医疗信息。比如编造某种疾病的流行趋势,制造恐慌;或者谎称有某种 “神药”“神技” 能治好绝症,这些都是严重违规的。之前有个公众号说某种草药能治愈艾滋病,结果被平台永久封号,还被有关部门调查了。
其次是宣传非法医疗活动。像非法行医、无证开展整形手术、销售假药等内容,绝对不能碰。就算是转载别人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还有,泄露患者隐私的内容也不行。发布患者的病历、照片、视频等,未经本人同意,就涉嫌侵权,平台也会严惩。
📝 内容创作的正确姿势:这样写才安全
想让内容安全通过审核,创作的时候就得循规蹈矩。
标题要实在,不能搞噱头。像 “三天治好高血压,医生都惊呆了” 这种标题,一看就很夸张,很容易被判定为标题党。标题应该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比如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就很好。
内容要客观中立。尽量用陈述事实的语气,少用主观评价。比如介绍一种治疗方法,要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可能的副作用,而不是一味说它多好多好。
引用资料要规范。从权威网站、期刊、书籍上找资料,并且注明来源。比如 “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23 年第 X 期的研究显示……”
🔎 审核前自查清单:把风险降到最低
内容写完别着急发,先对照清单自查一遍,能避免很多麻烦。
看看资质是否匹配。发布的内容是不是在自己的资质范围内,有没有超出许可的诊疗科目或者广告核准内容。
检查内容真实性。数据、案例、研究结果是不是都有可靠来源,有没有编造的成分。
核实科学性。内容是不是符合医学常识,推荐的方法、产品有没有科学依据,有没有传播伪科学。
排查合规性。有没有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的违规宣传,有没有使用禁用词汇,有没有泄露患者隐私。
🌟 总结:小心驶得万年船
医疗健康类公众号运营,必须把规则刻在脑子里。资质要齐全,内容要合规,创作要严谨,审核前要自查。别想着走捷径,也别存侥幸心理。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在这个领域长久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