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清同质化的 “毒瘤”:正在毁掉你的公众号
打开微信,随便刷几个公众号推文,是不是经常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的话题,类似的观点,甚至连案例都如出一辙。这就是当下公众号内容的真实写照 —— 同质化已经成了挥之不去的 “毒瘤”。
用户刷到重复的内容,第一反应就是划走。久而久之,对你的公众号失去期待,取关是迟早的事。数据不会说谎,那些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公众号,打开率普遍低于 3%,粉丝增长更是举步维艰。更可怕的是,平台算法也在打压这类内容,不给流量扶持,你的辛苦创作只能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别以为跟风热门内容就能轻松涨粉,事实恰恰相反。当所有人都在写 “副业赚钱”“减肥技巧” 时,你的文章就算写得再好,也很难脱颖而出。用户见过太多类似的东西,早就审美疲劳了。想要打破僵局,就得跳出这个怪圈,从细分赛道里找机会。
🎯 精准定位:从 “大而全” 到 “小而美”
很多人做公众号,一开始就想覆盖尽可能多的用户,结果什么都写,什么都不精。就像开餐馆,又卖火锅又卖西餐还卖小吃,最后只能沦为平庸。细分赛道的核心,就是 “聚焦”,找到一个别人没深耕的小领域,做到极致。
怎么找细分领域?先看自己的优势。你是宝妈?那可以不写泛泛的 “育儿知识”,专门研究 “0-3 岁宝宝辅食添加”;你喜欢健身?别写 “大众健身指南”,专注 “办公室人群碎片化健身技巧”。把自己的特长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定位就清晰了。
还要分析用户的 “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职场类公众号很多,但有没有人关注 “职场新人租房避坑”?美妆类内容泛滥,“敏感肌秋冬护肤误区” 是不是更具体?去看评论区、社群,用户抱怨的、提问的,往往就是细分的突破口。
定好位之后,就得坚持。别今天写这个,明天写那个。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在某个领域能提供独特价值。长期输出垂直内容,才能建立信任,让用户觉得 “找他就对了”。
🔍 挖掘细分赛道的三个实用方法
第一个方法,从 “人群细分” 入手。同样是做教育类公众号,按年龄分,有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按身份分,有家长、老师、学生;按需求分,有应试提分、兴趣培养、心理辅导。找到一个具体的人群,研究他们的痛点,内容自然就有差异化。
比如 “中学生家长” 这个群体,再细分到 “初中生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就比笼统的 “家庭教育” 更有针对性。写的内容都是这个群体最关心的,他们能不喜欢吗?
第二个方法,从 “场景细分” 发力。生活中的场景无处不在,工作、学习、恋爱、休闲,每个场景都有细分的需求。就拿旅游来说,有人喜欢穷游,有人喜欢奢华游;有人关注景点攻略,有人在意当地美食。聚焦 “周末城市周边亲子游”,内容就比 “旅游攻略” 具体得多。
想想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打开你的文章?早上通勤时?午休时?睡前?针对不同场景调整内容风格和长度,比如通勤时适合短平快的干货,睡前适合轻松的故事,这也是细分的一种方式。
第三个方法,用 “差异化视角” 重塑老话题。很多热门话题不是不能写,而是要换个角度。大家都在写 “考研备考计划”,你可以写 “三本学生考研逆袭的避坑指南”;别人写 “婚姻保鲜技巧”,你可以写 “结婚 10 年以上夫妻的相处之道”。
差异化视角来自哪里?来自你的独特经历、观察和思考。别总抄别人的观点,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用户见多了千篇一律的内容,你的 “不一样” 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 细分赛道的内容创新:让用户离不开你
内容形式要灵活多变。公众号不只有图文,还可以有音频、视频、漫画、问答。在细分赛道里,用适合的形式呈现内容,效果会更好。比如 “儿童绘本解读”,配上音频朗读片段,比单纯的文字更生动;“手工制作教程”,用视频演示步骤,用户学得更明白。
定期做用户调研。在细分领域,用户的需求可能会不断变化。通过问卷、社群聊天、评论区互动,了解他们最新的困惑和期待。比如你做 “职场英语”,发现用户最近更关注商务谈判用语,就多写这方面的内容。用户觉得你懂他们,自然会一直关注。
打造 “独家内容”。细分赛道的优势在于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做出独家内容。可以采访该领域的专家,收集一手案例,分享自己的实操经验。这些内容别人抄不走,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做 “小众宠物饲养”,你可以去采访那些养爬宠、异宠的爱好者,他们的故事就是独家素材。
建立用户互动机制。在细分领域,用户之间也有交流的需求。可以在公众号里设置 “粉丝问答”“经验分享” 栏目,让用户成为内容的一部分。用户不仅能从你这里获取信息,还能找到同好,粘性自然就高了。比如 “多肉植物养护” 公众号,让粉丝晒自己的多肉,分享养护心得,氛围会特别好。
💡 避开细分赛道的那些坑
别把细分做成 “小众到没人看”。细分不是越细越好,得有一定的用户基数。如果你的定位是 “左撇子初中生学钢琴技巧”,可能用户太少,很难做起来。在细分之前,先用关键词工具查一下相关话题的搜索量,确保有足够的潜在用户。
不能忽视内容质量。细分赛道竞争小,不代表可以随便写。恰恰相反,因为用户更精准,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更高。一旦出现错误信息、敷衍的内容,很容易失去信任。每篇文章都要认真打磨,确保信息准确、有价值。
要持续学习和积累。在一个细分领域做久了,很容易遇到内容枯竭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行业动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比如做 “中医养生”,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了解用户的新需求,才能保持内容的新鲜感。
别害怕调整方向。如果发现目前的细分赛道效果不好,及时调整也没关系。通过数据观察,看哪些内容阅读量高、互动好,哪些不受欢迎,慢慢优化定位。细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找到最适合自己和用户的方向最重要。
🚀 从 0 到 1 做好细分赛道:实战案例参考
有个公众号叫 “职场宝妈充电站”,一开始也写泛泛的职场和育儿内容,数据平平。后来定位调整为 “职场宝妈的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内容一下子就火了。她分享自己如何在工作和带娃之间平衡时间,如何应对职场歧视和育儿焦虑,全是真实经历和实用方法。
她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明确了核心人群是 “职场宝妈”;其次,聚焦她们最头疼的 “时间管理” 和 “情绪调节”;最后,用真实故事和干货技巧打动用户。现在这个公众号虽然粉丝不算特别多,但打开率高达 15%,广告合作接到手软。
还有个 “城市骑行日记” 公众号,不写专业的骑行装备测评,也不聊长途骑行攻略,就分享在城市里骑行的路线、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和事。作者本身是个上班族,每天通勤骑行,把沿途的老街区、特色小店、有趣的见闻写出来,配上自己拍的照片,特别有生活气息。
这个号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 “城市骑行” 这个细分场景,用生活化的视角展现出来,让同样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产生共鸣。很多读者说,看他的文章,发现自己每天路过的地方原来这么美。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细分赛道不一定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关键是找到那个 “小而美” 的切入点,用真诚和用心去经营。
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跳出舒适区。从细分赛道寻找创新突破口,看似是把路走窄了,实则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定好位,挖深内容,做好互动,你的公众号一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记住,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精准” 和 “独特” 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