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竞争对手的公众号,可不是随便翻翻文章就完事儿。这是个技术活,得有章法。做好了,能少走弯路,直接抄作业(当然是抄思路不是抄内容)。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把对手的运营套路摸透。
📊 先扒基础信息,定位他们的 “人设”
看一个公众号,先看 “门面”。账号名称、头像、简介,这三样是第一印象。名称是不是好记?和他们做的领域相关吗?比如做职场干货的,叫 “职场充电宝” 就比 “小明说事儿” 直观。头像设计有没有辨识度?是卡通形象还是实景照片?简介里有没有说清 “我是谁,能给你啥”?这些细节能看出他们的核心定位。
然后看认证信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企业号的主体是啥公司?有时候能从主体信息里摸到背后的资源。比如认证主体是大传媒公司,那他们可能在内容分发上有优势。再看账号注册时间,老号和新号的运营策略肯定不一样。老号可能靠积累的粉丝吃老本,新号就得靠差异化突围。
粉丝数量虽然看不到精确数字,但能估算。看每篇文章的阅读量打底值,再结合行业平均的阅读粉丝比(一般 10%-20% 算不错),大概能猜到个范围。粉丝量级决定了他们的话语权,也能看出他们在赛道里的位置。要是一个新号粉丝涨得特别快,那他的拉新方法绝对值得深究。
📝 死磕内容策略,从选题到表达都别放过
内容是公众号的灵魂。先把对手近 3 个月的文章列个表,分类统计。比如职场号,是干货文多还是故事文多?是每天发还是一周更三次?更新频率能看出他们的内容产能和团队配置。日更的要么团队人多,要么有稳定的内容库,这背后的支撑逻辑得搞清楚。
再看选题方向。把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标出来,比如 “副业”“晋升”“沟通技巧”,这些就是他们的核心赛道。有没有突然冒出来的新选题?可能是他们在测试新方向。比如原来主打职场干货的,突然发了几篇 “职场穿搭”,说不定是想拓展女性用户。对比自己的选题库,看看哪些是他们覆盖了而你没做的,哪些是你们重叠但他们做得更深的。
标题和封面是打开率的关键。收集 100 个他们的爆款标题(阅读量明显高于平均的),拆结构。是用数字(“3 个技巧搞定...”),还是用疑问(“为什么你总...?”),或者蹭热点(“XX 事件背后,职场人该注意...”)?封面图是统一风格还是随内容换?有没有用人物特写?这些都是能直接抄的方法论。
🔍 深挖内容质量,看他们怎么抓用户痛点
打开一篇爆款文,先看开头。是用故事引入,还是直接抛问题?比如 “昨天后台收到一条留言,说自己 30 岁被裁员...” 这种就很容易让人代入。开头 3 秒抓不住人,用户就划走了,所以对手的开篇技巧必须学。
然后看内容结构。是总分总,还是分点论述?每段是不是有小标题?有没有用案例、数据支撑观点?比如讲 “副业赚钱”,他们是只给方向,还是具体到 “在 XX 平台发视频,月入 5000 的步骤”?干货密度决定了用户的收藏欲。那些收藏量高的文章,往往是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的。
再看结尾。是引导点赞在看,还是留个互动话题?比如 “你最近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评论区聊聊”。或者引导关注后续内容 “明天教你怎么...,记得来看”。结尾的钩子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粘性和互动率。这些细节,光看一遍没用,得截图存下来反复品。
📈 分析数据表现,找规律更要找异常
把对手的文章数据(阅读、在看、点赞、留言)做成表格,按周或月统计。先找平均值,再看哪些文章是 “outliers”( outliers )。比如平时阅读量 2000,突然有篇涨到 1 万,这篇肯定有特殊原因。是选题踩中了社会热点?还是被大号转载了?或者标题用了什么新套路?
看数据不能只看绝对值,要看趋势。连续几周阅读量上涨,可能是他们做了推广,或者内容方向调整对了。突然下降,可能是选题跑偏,或者行业淡季。把这些趋势和你知道的外部因素(比如节日、政策变化)对应起来,就能摸到他们的流量密码。
留言区是个宝藏。用户在评论里吐槽什么?关心什么?比如很多人问 “这个方法适用于应届生吗”,说明他们的内容可能没覆盖到这个群体。对手是怎么回复的?有没有把高频问题整理成后续选题?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藏在评论区里。
🏃♂️ 研究赛道布局,看他们的 “生态圈”
除了公众号本身,看看对手在其他平台有没有布局。比如小红书、B 站、视频号是不是同步更新?内容形式有没有调整?比如公众号发长文,视频号剪 3 分钟干货。这种多平台联动,能看出他们的用户覆盖策略。要是他们在某平台突然发力,可能是发现了新的流量洼地。
再看他们的变现方式。是接广告,还是卖课程、带货?广告的品牌类型能看出他们的用户消费能力。比如经常接高端护肤品广告,说明粉丝里女性居多,且有一定购买力。变现方式和内容定位是否匹配?比如职场号卖理财课程就很顺,卖零食可能就有点违和。这种匹配度,决定了他们的商业生命力。
还要看他们和同行的互动。有没有和其他公众号互推?是和量级差不多的换量,还是被大号带飞?互推的频率如何?这些能看出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是突然和多个号联动搞活动,可能是在冲粉丝量,准备搞波大的。
🧐 最后一步:对比自己,找差异化机会
分析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落到自己身上。把对手的优势列出来:是选题更精准?还是内容更专业?或者运营更勤快?再对照自己的公众号,哪些是他们能做到而你没做到的。比如他们每周三固定发 “读者故事”,互动特别好,你是不是也能试试?
但更重要的是找差异化。对手已经把 “职场干货” 做得很全了,你能不能聚焦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他们擅长写长文,你能不能做图文并茂的短干货?在红海里找蓝海,比盲目跟风更重要。比如大家都在讲 “怎么赚钱”,你可以讲 “怎么在赚钱的同时不焦虑”,切个更细的角度。
还要预判对手的下一步动作。如果他们最近频繁测试新选题,可能是在拓展领域。如果开始做私域(引导加微信),可能要深耕用户价值。提前布局,才能抢占先机。比如对手刚起步做视频号,你要是已经有经验,就能在这个维度甩开他。
分析竞争对手,不是为了成为他们,而是为了超越他们。关键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学,好的思路拿来用,不好的地方引以为戒。毕竟,公众号运营的核心还是用户,摸透用户比摸透对手更根本。但通过研究对手,能让你更快找到摸透用户的捷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