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私域的都知道,私域流量里藏着不少宝贝,但也混着很多 “潜水员” 和 “羊毛党”。想从一堆用户里挑出真正愿意为你买单、能带来持续价值的人,付费社群是个好筛子。不过这筛子怎么用,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 先搞懂:付费社群为什么能筛选高价值用户?
你想啊,愿意掏钱进群的人,至少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有基本认可。免费群里大家随便进,反正没成本,潜水、发广告的一堆。付费群就不一样了,钱是最好的诚意过滤器。
有人可能说,万一用户只是一时冲动付费呢?确实有可能,但概率比免费群低多了。而且付费行为本身就代表着用户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这类用户更倾向于主动获取价值,而不是单纯观望。
高价值用户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无非是付费能力强、复购意愿高、愿意分享传播。付费社群刚好能从这几个维度做初步筛选。愿意花几百上千进群的,付费能力差不了;进群后积极参与、追问细节的,复购潜力大;主动在群里分享体验、帮你解答新人问题的,自带传播属性。
💰 定价是第一道筛子,别瞎定
定价不能拍脑袋。定低了,拦不住羊毛党,群里还是乌泱泱一片,管理成本飙升。定高了,又可能把一些潜力用户挡在门外。
怎么定才合理?先算清楚你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如果你的产品客单价在 2000 左右,社群费定在 199-399 比较合适。这个区间既能过滤掉只想白嫖的人,又不会让真正有需求的用户觉得肉疼。
可以试试阶梯定价。比如基础群 99 元,进阶群 499 元,高端群 1999 元。不同价格对应不同权益,让用户自己对号入座。高端群一定要敢定高价,比如你的核心服务是企业咨询,那高端群收个 5000 甚至 1 万都不过分,能掏这个钱的,要么是真有需求,要么是有实力,都是你要找的高价值用户。
还有个小技巧,限时涨价。比如前 100 名 199 元,之后涨到 299 元。这样既能制造稀缺感,又能筛选出那些决策快、对价值敏感而非价格敏感的用户。这类用户往往行动力强,后续转化也更顺畅。
📋 设计 “双向筛选” 的准入机制
光靠付费还不够,得让用户在进群前就亮亮相。就像相亲,不能光看对方愿意花钱,还得看看三观合不合。
可以搞个 “入群申请表”。别嫌麻烦,这一步能刷掉很多浑水摸鱼的。表格里别只问姓名电话,多加点针对性问题。比如做母婴类社群,就问 “宝宝月龄”“目前遇到的最大育儿难题”“希望在群里获得什么”。真正有需求的用户会认真填,敷衍了事的直接 pass。
还能加个 “小任务” 门槛。比如进群前要转发一条你的公众号文章到朋友圈,或者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这既能筛选出愿意付出时间的用户,又能帮你做波传播。但注意任务别太难,不然会吓跑正经用户。
对那些付费高的高端群,建议搞 “一对一审核”。可以是简单的微信语音,也可以是视频沟通。聊聊用户的需求、预期,判断他是不是你要的人。有次我帮一个做知识付费的朋友审核高端群用户,有个用户说 “就是想进来看看你们是不是骗子”,这种明显没诚意的,就算付了钱也得劝退。
🔍 用 “动态分层” 锁定高价值用户
用户进群了不是结束,是筛选的开始。高价值用户不会一开始就举着牌子告诉你 “我很值钱”,得靠观察和引导。
可以按 “活跃度 + 贡献值” 给用户打分。每天在群里发言、分享有用信息的,加分;帮你解答其他用户问题、主动维护群秩序的,加分;私下向你咨询产品、有明确购买意向的,重点加分。每周统计一次,分数高的拉进 “核心用户池”。
设置 “梯度权益”,让高价值用户自然冒出来。比如普通付费用户只能看基础资料,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解锁独家课程;邀请 3 个同类型用户进群,就能获得一对一咨询机会。真正有价值的用户会主动争取这些权益,而羊毛党大多会停留在最低层级。
定期做 “用户标签更新”。刚进群时可能只知道用户的基本信息,相处久了要不断补充标签。比如 “3 次购买产品”“在群里做过 2 次经验分享”“帮你推荐了 5 个新用户”,标签越细,就越清楚谁是真正的 “宝藏用户”。我之前服务的一个美妆品牌,靠这种方式从 500 人的付费群里,筛选出 30 多个能带来 80% 复购的核心用户。
📈 建立 “高价值用户评估体系”
没有标准,筛选就会变成凭感觉。得有一套能落地的评估指标,让高价值用户的画像清晰起来。
消费力指标是硬通货。看看用户在群内及群外的消费总额、复购频率、客单价变化。有个做服装定制的老板告诉我,他们社群里有个用户半年内复购了 7 次,还每次都推荐朋友来,虽然在群里不算最活跃的,但绝对是顶级高价值用户。
影响力指标不能忽视。有些用户自己消费不算多,但特别会带节奏。比如在群里发起的讨论总能引起热潮,他的分享能带动其他用户下单,甚至在自己的朋友圈帮你宣传。这类用户的 “隐性价值” 比单纯的消费者高得多。
忠诚度指标要看长期表现。有没有连续参加你组织的线上线下活动?当群里出现负面声音时,会不会主动帮你解释?有个做亲子社群的朋友,有个用户从孩子 1 岁就进群,现在孩子 3 岁了还在,期间推荐了十几个家庭加入,这种忠诚度就是无价的。
每个指标设定具体权重,比如消费力占 40%,影响力占 30%,忠诚度占 30%,定期打分排序。排在前 20% 的,就是你要重点维护的高价值用户。
💡 高价值用户要 “养”,不是 “榨”
筛选出高价值用户后,不能光想着怎么从他们身上赚钱,得先让他们觉得 “值回票价”,甚至 “赚了”。
给高价值用户 “专属待遇”。比如单独建一个 “核心用户群”,每周多一次内部直播;发货时偷偷塞点小礼物,附上手写卡片;重要决策前先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有 “参与感”。我认识的一个餐饮老板,给他的高价值用户发了 “终身 8 折卡”,这些用户现在成了他新店的 “免费探店员”。
设计 “用户共创” 的机会。让高价值用户参与产品测试、课程打磨,甚至让他们成为你的 “特聘讲师”。有个做职场社群的,邀请群里几个资深 HR 做分享嘉宾,这些用户不仅更积极地推广社群,还帮他打磨出了 3 门爆款课程。
定期做 “一对一深度沟通”。别总在群里 @他们,私下约个时间聊聊,问问他们对社群的建议,听听他们的真实需求。有次我帮一个朋友做用户访谈,一个高价值用户说 “其实我更想要你们和某品牌的联名优惠”,后来朋友真的谈成了合作,这个用户一下子又拉了 5 个人进群。
🚫 避开这些筛选 “大坑”
很多人做付费社群筛选,最后变成 “筛掉了所有人”,问题可能出在这几点:
别把 “付费金额” 当唯一标准。有些用户虽然只付了基础费用,但特别活跃,能带动整个群的氛围,这种用户的价值不亚于高价用户。之前有个社群主理人只看重付费多少,把几个活跃的基础用户踢了,结果群里一下子冷了下来,高价用户也慢慢退群了。
别搞 “一刀切” 的淘汰制。有些用户可能前期表现一般,但后期会爆发。可以设置 “观察期”,比如连续 3 个月没动静再做处理,处理前先私下沟通,也许是用户最近太忙,提醒一下就回来了。
别让筛选变成 “单向审视”。用户也在筛选你,如果你只想着从他们身上榨取价值,不提供对等的服务,再高价值的用户也会跑。有个做电商社群的,收了钱就天天发广告,结果不到一个月,80% 的付费用户都要求退费。
付费社群筛选高价值用户,核心不是 “赶走谁”,而是 “找到同频的人”。这些人不仅能给你带来直接收益,更能成为你产品迭代、社群发展的 “智囊团”。把筛选变成一场 “双向奔赴”,你的私域才能真正活起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