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清楚该盯哪些竞争对手
不是所有同行都值得花精力分析。得先圈定真正的对手 —— 那些用户画像和你的重合度超过 60%、产品形态相似(比如都是工具类 APP 或同类游戏)、流量规模在同一量级的玩家。
举个例子,你的 APP 是做女性穿搭社区的,用户以 25 - 35 岁一线城市女性为主,那主打下沉市场的穿搭 APP 就没必要重点盯。反而那些同样瞄准一线城市年轻女性,但用户量比你高 30% 左右的同行,才是核心分析对象。
怎么判断用户重合度?可以用第三方数据工具查用户重合度指标,也可以注册竞品账号,连续一周记录它推送的广告类型、频率,反向推导它的用户标签。比如某竞品频繁推高端母婴用品广告,那它的用户里很可能有大量已婚女性。
🚀 怎么拿到竞争对手的 eCPM 数据?
别指望直接拿到对方的后台数据,得靠间接手段拼凑。
最直接的是用广告聚合平台的公开数据。像 AppLovin、IronSource 这些大平台,会定期发布不同品类的 eCPM 均值报告,虽然不是针对单个产品,但能帮你判断竞品大概在什么区间。
自己动手测试更靠谱。用不同设备注册竞品账号,模拟不同用户行为(比如高频使用、偶尔打开、只看特定内容),记录每次广告展示的类型、时长、品牌,再结合行业平均的广告单价,估算单条广告的收益。连续测 200 次以上,就能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 eCPM 范围。
还有个偏门但有效的办法:找广告代理商打听。很多中小 APP 的广告都是通过代理商投放的,跟相熟的代理商聊一聊,他们大概率能透露某竞品最近的 eCPM 大概在什么水平,甚至能知道对方在哪个渠道的 eCPM 特别高。
📊 拆解竞品的广告位布局逻辑
打开竞品 APP,把所有能看到广告的地方都标出来:首页 Banner、内容流插屏、视频贴片、开屏广告…… 记录每个位置的展示频率和广告类型。
注意观察广告位和用户行为的关联度。比如某资讯 APP,用户看财经新闻时,推送的都是股票类广告;看娱乐新闻时,更多是短视频 APP 推广。这种场景化的广告布局,往往能带来更高的 eCPM。
还要算广告加载率。连续打开竞品 10 次,看开屏广告的出现次数。如果 10 次都有,说明它的填充率很高,背后可能接入了优质的广告源。要是偶尔出现空白,要么是广告源不稳定,要么是他们在刻意控制展示频率。
💡 研究竞品的广告形式组合策略
不同广告形式的 eCPM 天差地别。视频广告的 eCPM 通常是横幅广告的 3 - 5 倍,但用户反感度也高。
看看竞品是怎么组合的。有的 APP 在用户刚打开时放开屏视频(溢价最高),浏览内容时插横幅广告(不影响体验),退出时弹一个激励视频(给用户奖励)。这种组合既能保证收益,又能把用户流失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特别要留意那些非常规的广告形式。比如某工具类 APP 把广告做成 “每日福利” 板块,用户主动点击才能领积分,这种自愿观看的广告,eCPM 能比强制展示的高 20% 以上,用户留存还不受影响。
🔍 分析用户分层与定向策略
高 eCPM 的核心是把对的广告推给对的人。竞品很可能在用户分层上做了精细操作。
注册多个不同标签的账号测试:用男性资料注册一个号,女性资料注册一个号;模拟学生、白领、宝妈等不同身份。观察推送的广告有什么差异。
发现某教育 APP 对新用户只推低价体验课广告(eCPM 低但转化高),对使用超过 30 天的老用户则推高价年课(eCPM 高)。这种根据用户生命周期分层的策略,能让整体 eCPM 提升 40%。
定向精度也很关键。如果竞品给你推送的广告和你搜索过的关键词高度相关,说明他们接入了搜索数据接口,这种定向方式能让广告点击率提升至少 50%,eCPM 自然水涨船高。
📈 追踪竞品的 eCPM 波动规律
eCPM 不是固定值,会随时间波动。得记录竞品在不同时段的广告表现。
工作日早 8 点、午 12 点、晚 8 点是流量高峰,也是广告主竞价最激烈的时候。观察竞品在这些时段是不是提高了广告展示频率,或者换上了更高质量的广告素材。
电商大促期间(比如 618、双 11),整体 eCPM 会比平时高 30% - 50%。看竞品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比如增加广告位或者调整分成比例,这些操作都能反映他们的策略优先级。
还要留意节假日的特殊安排。某旅游 APP 在节假日前期会大幅提高酒店、机票广告的展示占比,eCPM 能冲到平时的 2 倍,节后又迅速调整回常规比例。
🎯 反向推导竞品的流量变现优先级
从 eCPM 策略能看出竞品的商业化重心。如果某 APP 明明能放更多广告却控制频率,说明他们更看重用户体验,可能在为后续的会员付费铺路。
要是竞品突然提高了某类广告的占比(比如游戏试玩广告),很可能是拿到了更高的分成比例,或者在和广告平台做独家合作。这种时候可以跟风跟进,往往能吃到一波红利。
看他们有没有做 A/B 测试的痕迹。比如同一时间不同用户看到的广告形式不同,这说明对方在优化 eCPM 策略。这种动态调整能力强的对手,值得重点关注。
🛠️ 怎么把分析结果用到自己身上?
别想着直接复制竞品的策略。得结合自己的用户调性来调整。
如果你的用户对广告容忍度低(比如高端工具类 APP),就不能照搬那些广告密集的策略,而是要学竞品的场景化植入方式。
先挑 2 - 3 个可落地的点小范围测试。比如发现竞品用激励视频提升了 eCPM,你可以先在某个次级功能里加,观察 7 天的用户留存变化,没问题再全量推广。
建立自己的 eCPM 监测表,把竞品的数据和自己的对比,每周做一次优化。重点看哪些操作让你的 eCPM 提升了但用户流失没增加,这些就是值得坚持的策略。
记住,分析竞品不是为了模仿,是为了找到他们没做好的地方。比如发现所有竞品都在忽略凌晨时段的广告价值,你就可以尝试在这个时段提高优质广告的展示,很可能吃到一波蓝海流量。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