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运营的,每天盯着后台数据时,肯定会对广告位的 eCPM 格外上心。毕竟这个数字直接关系到广告收益,谁不希望它能再往上跳一跳?但想让 eCPM 稳定提升,可不是拍脑袋就能搞定的事。A/B 测试这招,用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厉害,用对了,就能精准找到广告位的最优配置。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用 A/B 测试把公众号广告位的 eCPM 给优化到极致。
🔍先搞懂 eCPM 和 A/B 测试的底层逻辑
eCPM 说白了就是 “每千次曝光的有效收益”,计算公式是(广告收入 ÷ 曝光量)×1000。这个数字高低,直接反映了广告位的盈利能力。比如同样 10 万次曝光,有的广告位能带来 500 元收入,eCPM 就是 50;有的只能带来 300 元,eCPM 就只有 30。差距一目了然。
A/B 测试呢,就是把同一批用户分成两组,给他们看不同的广告位设置 —— 可能是位置不一样,可能是广告形式有差异,也可能是投放时间不同。然后看哪一组的 eCPM 更高,那组的设置就更优。它的核心是控制变量,一次只改一个因素,这样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在影响结果。
为啥 A/B 测试适合优化公众号广告位的 eCPM?因为公众号的广告效果受太多因素影响了。推文内容、读者画像、广告本身的质量,甚至当天的天气都可能有间接影响。不用 A/B 测试,你根本说不清到底是改了广告位位置起了作用,还是碰巧那天读者心情好多点了几下。
📋设计靠谱的 A/B 测试方案是第一步
做 A/B 测试,第一步得明确测试目标。咱们的目标很明确:提升特定广告位的 eCPM。但光说提升不行,得有具体的指标。比如,想让头条广告位的 eCPM 从当前的 45 提升到 55,或者让次条广告位的 eCPM 在两周内提升 20%。有了具体目标,测试才有方向。
然后是确定测试对象。公众号里的广告位不少,头条底部、次条中部、文末 banner,甚至还有文中插卡。不能一下子全拿来测试,最好一次集中测试 1-2 个广告位。比如先搞定头条的广告位,因为它曝光量最大,优化空间可能也最大。
样本量也得考虑。样本太少,结果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太大。比如只给 100 个读者看测试内容,其中有 10 个点了广告,和另一个版本的 8 个点击,差别可能只是碰巧。一般来说,每个测试组的样本量至少要达到 500 以上,曝光次数最好能超过 1000 次,这样结果才相对靠谱。
测试周期也有讲究。太短了,可能没覆盖到不同时间段的读者;太长了,又可能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干扰,比如突然来了个热点事件,读者注意力都被吸走了。通常 7-14 天比较合适,既能覆盖工作日和周末的不同情况,又能及时拿到结果。
🧪选对测试变量才能精准找到问题
广告位的位置是第一个要测的变量。同一个广告,放头条文末和放次条开头,效果可能天差地别。比如把原来放在头条文末的 banner 广告,挪到头条正文中间的插卡位置,看看 eCPM 会不会有变化。有个朋友做过测试,同样的广告内容,放在头条正文中间比放在文末,eCPM 直接提升了 35%,就因为中间位置读者注意力更集中。
广告形式也不能忽视。现在公众号广告有图片、文字链、视频、小程序卡片等多种形式。可能你的读者更喜欢看视频广告,那换成视频形式后,点击和转化就会上去,eCPM 自然跟着涨。之前见过一个美妆类公众号,把文字链广告换成短视频广告后,eCPM 从 38 涨到了 62,就因为视频更能展示产品效果。
广告素材是影响点击的关键。标题够不够吸引人,图片够不够亮眼,文案能不能戳中读者痛点,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曝光后的点击情况。可以测试不同的标题风格,比如疑问句 “这款面霜真的能淡化细纹吗?” 和陈述句 “30 天淡化细纹的面霜来了”;也可以测试不同的图片,比如产品实拍图和场景使用图。有数据显示,用场景化图片的广告,点击量比纯产品图高 27%,eCPM 自然也更高。
投放时间也是个重要变量。有的公众号读者早上活跃度高,比如职场类公众号,读者可能早上通勤时看;有的晚上更活跃,比如情感类公众号,读者可能睡前刷。可以测试把广告在不同时间段推送,比如原来固定在晚上 8 点推送,现在分别在晚上 7 点、8 点、9 点各推一次相同内容但广告位设置不同的推文,看看哪个时间段的 eCPM 更高。
📊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关键环节
测试过程中,要收集的数据可不少。最基础的是曝光量,也就是这个广告位被多少读者看到了;然后是点击量,有多少人点了广告;如果广告有转化行为,比如引导下单、关注,那转化量也得记下来。这些数据可以从公众号后台的广告数据模块,或者广告主提供的后台获取。
拿到数据后,先算 eCPM。公式很简单:(广告收入 ÷ 曝光量)×1000。比如一个测试组的广告收入是 200 元,曝光量是 5000 次,那 eCPM 就是(200÷5000)×1000=40。把不同测试组的 eCPM 都算出来,就能直观比较了。
但光看 eCPM 还不够,得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 A 组 eCPM 是 55,B 组是 48,差距在哪?看点击量,A 组点击量比 B 组高 20%,那可能是 A 组的广告位置或素材更吸引人;如果点击量差不多,但 A 组的广告收入更高,那可能是 A 组的广告转化更好,广告主给的单价更高。
还要看统计显著性。简单说,就是两个测试组的差异是不是真的由变量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偶然因素。可以用一些在线工具,比如 AB Test Calculator,输入两组的曝光和点击数据,它会告诉你差异是否显著。只有当显著性达到 95% 以上时,才能确定这个变量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注意事项能让测试结果更靠谱
一次只改一个变量,这是 A/B 测试的基本原则。要是同时改了广告位置和广告形式,最后 eCPM 提升了,你都不知道是位置的原因还是形式的原因,等于白测。比如想测试广告位置的影响,那就保持广告形式、素材、投放时间都不变,只改位置;想测试素材的影响,就保持位置、形式、时间不变,只换素材。
排除外部干扰也很重要。测试期间如果遇到重大节日、突发事件,最好暂停测试或者延长测试周期。比如在春节期间测试,大家都忙着过年,看公众号的时间和习惯都变了,这时候的数据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还有,测试期间别搞大规模的粉丝互动活动,比如抽奖、投票,这些活动可能会让读者行为变得异常,影响广告数据。
测试结果要反复验证。第一次测试发现某个变量能提升 eCPM,别急着马上全量推广。可以再做一次验证测试,用同样的变量设置,换一批推文或者在不同时间段再测一次,看看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两次测试结果差不多,那这个优化方案就比较可靠了;如果差距很大,可能第一次是偶然因素,得重新找原因。
别忽略长期效果。有些优化措施可能短期内提升了 eCPM,但长期来看会伤害用户体验。比如把广告放得太频繁,或者用过于夸张的标题吸引点击,读者可能会反感,甚至取关。这样就算短期内 eCPM 上去了,长期粉丝流失,广告位价值还是会下降。所以测试时不仅要看 eCPM,还要关注推文的完读率、粉丝增长率这些指标,确保是可持续的优化。
通过 A/B 测试找公众号广告位的 eCPM 最优解,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的过程。从搞懂基本逻辑,到设计方案、选对变量,再到分析数据、注意细节,每一步都做到位,才能真正找到那个能提升收益又不伤害用户的最优解。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多试几次,掌握了方法,你会发现公众号的广告收益能稳步提升,这一切都值得。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