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公众号线下活动既能办得有声有色,又能赚到钱,拉赞助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但很多人一提拉赞助就头疼 —— 不知道该找哪些商家,开口怕被拒,好不容易谈上了又没拿到理想的赞助金额。其实拉赞助有章法可循,今天就把实战中总结的技巧分享出来,全是能直接落地的干货。
🎯 先把自己的 “筹码” 理清楚 —— 活动价值梳理是前提
很多人拉赞助第一步就错了:上来就找商家说 “我们有个活动,能帮你宣传”。商家每天接几十个类似的请求,凭什么选你?关键是要让对方一眼看到你的 “不可替代性”。
先把活动的核心价值列出来。比如你的公众号粉丝画像 —— 是 25 - 35 岁的职场女性,还是大学生群体?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兴趣偏好是什么?之前做过的活动数据更有说服力:上次线下活动来了 300 人,现场互动率 80%,活动推文在公众号上的阅读量 1.5 万,转发率 12%。这些数据直接证明你能触达的人群质量。
再想想活动的场景优势。如果是亲子类线下活动,场地在商场亲子区,本身就有自然客流;如果是行业沙龙,来的都是企业高管,那对 To B 类商家就很有吸引力。把这些场景能带来的 “额外曝光” 算清楚 —— 比如活动当天会在场地周围布置宣传物料,参与者会拍照发朋友圈,这些都是免费的传播渠道。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你的 “独家资源”。比如公众号有几个垂直领域的 KOL 愿意到场,或者能拿到某个热门场地的独家合作权。这些稀缺性资源,能让商家觉得 “错过这次就没下次了”。把这些信息整理成一页纸的 “活动价值清单”,后面谈赞助时才有底气。
🔍 别瞎找!这 3 类赞助商最容易谈成
不是所有商家都适合你的活动,找错对象只会白费力气。根据经验,这三类赞助商成功率最高,而且愿意出更高的赞助费。
第一类是和活动主题高度相关的品牌。比如做健身类线下活动,找运动品牌、健身器材商、健康餐品牌;做读书分享会,找书店、文具品牌、知识付费平台。这些品牌本身就需要触达你活动的目标人群,合作意愿强,也愿意投入资源。之前有个客户做宠物线下聚会,拉到了本地宠物医院和宠物食品品牌的赞助,不仅拿到了现金,还得到了宠物零食、体检套餐作为活动礼品,双方都满意。
第二类是有短期营销需求的商家。比如新开的商场、刚推出新品的品牌,他们需要快速打开知名度,活动赞助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这类商家决策快,只要你能证明活动能帮他们 “冲销量” 或 “攒人气”,很容易谈成。记得强调活动的 “时效性”—— 比如 “活动当天正好是周末,年轻人聚集,你们的新品体验区肯定能火”。
第三类是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家。像咖啡馆、电影院、健身房这些本地商家,客源范围固定,需要持续触达周边人群。公众号如果是本地号,粉丝大多在同一区域,合作起来天然匹配。可以设计 “到店核销” 的玩法,比如赞助商提供优惠券,参与者在活动中领取后到店使用,商家能直接看到转化效果,后续合作意愿也会更强。
找赞助商时别贪多,先锁定 3 - 5 个最匹配的目标。把他们最近的营销动态摸清楚 —— 看他们的公众号、小红书,了解他们最近在推什么产品、有没有做过类似活动,做到 “知己知彼”。
🗣️ 开口就能让人愿意聊 —— 沟通时要避开的 3 个坑
拉赞助时,第一句话能不能让人听下去,直接决定了后续有没有机会。很多人上来就问 “你们能赞助多少钱”,直接把天聊死了。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先让对方觉得 “这个合作对我有好处”。
初次联系时,别一上来就发长篇大论的活动方案。可以先通过公众号后台、品牌客服电话或者熟人引荐,简单说明来意:“我们是 XX 公众号,最近要在 XX 商场做一场职场女性主题沙龙,预计 200 人参加,都是 25 - 35 岁的白领。看到你们最近在推女性职场穿搭系列,觉得很匹配,想聊聊有没有合作可能?” 几句话说清楚活动核心信息和匹配点,对方感兴趣了再发详细资料。
沟通时要多提 “你”,少提 “我”。别总说 “我们活动有多好”,换成 “你们的产品如果在活动中展示,能直接触达精准用户”;别说 “我们需要赞助”,换成 “这次合作能帮你们带来至少 500 次曝光和 30 个潜在客户”。商家更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把利益点讲透比讲活动本身更重要。
被拒绝了也别放弃,问清楚原因。如果对方说 “预算不够”,可以问 “那如果是物资赞助(比如提供礼品),你们有兴趣吗?”;如果说 “时间不合适”,可以说 “我们下次活动在 XX 时间,到时候再联系您可以吗?” 很多时候不是没机会,而是没找到对方能接受的合作方式。有个朋友拉赞助时,对方一开始说没预算,后来改成 “活动中设置品牌体验区,让参与者扫码关注公众号就能领小样”,对方立刻同意了 —— 因为这种方式能帮他们涨粉,成本又低。
📋 赞助方案要让对方 “一眼看到回报”—— 这样设计更易成
好的赞助方案不是列一堆 “我们能提供什么”,而是告诉商家 “你花多少钱,能得到多少回报”。方案不用太复杂,但一定要有 “算账思维”。
先设置不同的赞助等级,比如 “首席赞助”“联合赞助”“鸣谢赞助”,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权益和金额。首席赞助可以给最核心的曝光位 —— 比如活动冠名权、开场致辞机会、全程物料突出展示;联合赞助可以给次一级的权益 —— 比如背景板 LOGO 展示、活动中途产品介绍;鸣谢赞助门槛低,适合预算少的商家,给个伴手礼植入、公众号文末鸣谢就行。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商家的需求,也能提高整体赞助金额。
在方案里把 “曝光量” 换算成 “价值”。比如 “首席赞助 5000 元,能获得:活动现场 300 人直接触达 + 公众号推文 1.5 万阅读(按行业曝光价算,相当于 2000 元广告价值) + 参与者朋友圈转发预计覆盖 5000 人(相当于 1500 元价值) + 后续活动回顾二次曝光 8000 人(相当于 1200 元价值)”。算清楚这笔账,商家会觉得 “花这笔钱值”。
还要加入 “差异化权益”。比如给赞助商提供活动参与者的匿名画像(不涉及隐私,只说年龄、职业、消费偏好等),帮他们做用户调研;或者在活动后提供效果报告,附上现场照片、曝光数据、用户反馈 —— 这些 “增值服务” 能让商家觉得你很专业,也能为下次合作埋下伏笔。
方案里最好加个 “成功案例”。如果之前和类似商家合作过,把效果数据放进去:“上次和 XX 品牌合作,活动后他们的到店客流量增长了 20%,公众号新增粉丝 300 +”。有案例佐证,商家的信任感会大大提升。
🤝 拿到赞助不是结束 —— 这样做能带来长期合作
很多人拿到赞助款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才是合作的开始。把单次合作变成长期关系,后续拉赞助会越来越轻松。
活动过程中多给赞助商 “实时反馈”。拍一些现场的品牌露出照片、参与者和品牌互动的视频,及时发给对方对接人 —— 让他们能看到 “钱没白花”。如果有参与者当场表示对品牌感兴趣,比如 “这个奶茶很好喝,在哪能买?”,把这些反馈记下来告诉商家,对方会更开心。
活动结束后 3 天内,给赞助商一份 “合作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承诺的曝光有没有全部做到(比如推文阅读量、现场人数是否达标)、品牌互动数据(比如扫码关注数、礼品领取数)、用户对品牌的评价(可以摘一些活动群里的正面反馈)。报告不用太长,但要数据清晰、有细节。有个客户就是因为每次都给赞助商发详细报告,后来对方主动提出 “下次活动我们还赞助,金额可以再提高点”。
平时保持弱联系。看到赞助商有新动态,比如出了新品、做了新活动,在公众号后台或者朋友圈点个赞、留句祝福;过节时发个简单的问候。不用太频繁,但要让对方记得你。等到下次有活动,再联系时就不会像陌生人一样尴尬。
如果合作效果好,可以主动提出长期合作方案。比如 “以后我们每个季度的线下活动都留一个联合赞助位给你们,全年打包价有优惠,还能保证总曝光量不低于 XX 万”。长期合作对商家来说能节省沟通成本,对你来说能稳定获得赞助,是双赢的事。
拉赞助本质上是 “价值交换”—— 你给商家提供触达用户、提升销量的机会,商家给你提供资金或物资支持。只要把自己的价值讲清楚、找对合作对象、用对沟通方法,哪怕是新做的公众号,也能拉到不错的赞助。
刚开始可能会被拒绝几次,但别灰心。每次被拒后总结经验:是目标选错了?还是利益点没讲透?多试几次,掌握其中的门道,以后做线下活动就再也不用为经费发愁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