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公众号 “诱导分享” 的违规通知时,别慌。先仔细看看通知里的违规点在哪儿,是哪条活动规则触发了预警。很多时候平台判定违规可能是因为活动描述有歧义,或者某个环节让用户觉得 “不分享就吃亏”。这时候你得沉下心来,把整个营销活动的来龙去脉理清楚,才能在申诉时把事情说透。
📌 先把违规通知读透,找准争议点
收到违规通知后,第一时间不是急着写申诉。得把通知里的每一句话都拆开来看。平台会指出你哪个活动、哪条内容涉嫌 “诱导分享”,甚至会截图标记具体位置。比如有的通知会写 “你于 X 月 X 日发布的‘助力领红包’活动,存在以物质奖励诱导用户分享的行为”。
你要对着这条通知,回头去看自己的活动页面。看看被标记的文字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比如你写的 “分享到 3 个群就能解锁大奖”,这明显就是平台禁止的诱导话术。但如果是 “完成任务可参与抽奖,分享好友可增加抽奖次数”,这种情况可能就有解释的空间。
还要注意平台判定的违规类型。是 “利诱型诱导”,还是 “强制型诱导”,或者是 “虚假承诺型诱导”。不同类型的违规,解释的侧重点不一样。利诱型的要强调奖励和分享行为无关;强制型的要说明分享不是必经环节。
📂 准备能自证清白的活动材料
申诉时空口说白话没用,得拿证据说话。先把活动的完整规则找出来,不管是图文里的说明,还是落地页的条款,都截图保存。重点标注和 “分享” 相关的内容,比如 “分享不是参与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否分享不影响奖励发放” 这类表述。
如果活动有后台数据,也可以整理一下。比如参与活动的总人数里,有多少人没分享也拿到了奖励;或者分享行为在整个活动流程中的占比很低,证明分享不是核心环节。这些数据能直观说明活动没有强制诱导用户分享。
还有用户参与的实际案例。可以找几个典型用户的参与记录,比如有人没分享却成功领奖,或者有人分享了但没获奖,用这些例子证明分享和奖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要是活动有客服记录,用户问 “不分享能参加吗”,客服回复 “可以”,这种记录也很有说服力。
✍️ 申诉内容要突出 “非诱导” 的核心逻辑
写申诉的时候,开头先承认收到通知,态度要诚恳。比如 “收到贵平台关于我司公众号 XX 活动涉嫌诱导分享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对活动进行了全面自查,现说明情况如下”。别上来就反驳,容易引起反感。
接着,逐条回应平台指出的违规点。如果平台说 “用红包诱导分享”,你就解释红包的发放条件是什么,是不是必须分享才能拿。可以说 “本次活动的红包奖励是用户完成注册任务后自动发放,分享按钮仅为方便用户邀请好友参与,不分享也能正常领取红包,活动规则里已明确说明这一点”。
还要强调活动设计的初衷。比如 “我们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了解 XX 产品,分享功能只是提供一个便捷的邀请渠道,并非强制要求。从活动数据来看,有 30% 的用户未分享仍顺利完成了活动全程,这说明分享不是必须环节”。把活动的合规性和用户体验结合起来说,让平台觉得你们不是故意违规。
最后,说明已经采取的整改措施。比如 “为避免误解,我们已暂时关闭活动的分享功能,重新修改了活动规则中可能引起歧义的表述,今后会更加严格遵守平台规范”。表个态,让平台看到你们的诚意。
⚠️ 这些申诉雷区千万别踩
最忌讳的是狡辩。比如平台明明指出 “分享到群可额外抽奖”,你还说 “这不算诱导,只是给用户多一个选择”。这种说法只会让平台觉得你没认识到问题,申诉大概率失败。
别用 “其他公众号也这么做” 当理由。每个账号的情况不一样,别人没被处罚不代表这种行为合规。拿这个当论据,反而显得你态度不端正。
也别堆砌太多无关信息。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合规,把公司简介、产品发展史都写上了,其实平台只关心活动和分享相关的部分。多余的内容会让申诉重点不突出,影响审核效率。
还有,证据别打码。截图里的活动规则、数据图表要是关键信息被遮住了,平台看不清,自然没法判断你说的是不是真的。确保所有证据清晰可辨,必要时可以圈出重点部分。
🚫 预防比申诉更重要,活动设计时就避开坑
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避免违规。设计营销活动时,别在规则里写 “分享后才能抽奖”“不转发就拿不到奖励” 这种话。可以换成 “参与活动即可抽奖,邀请好友参与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把分享当成额外福利,而不是必要条件。
用词要谨慎,别用 “必须”“一定要”“不转就” 这类带有强制意味的词。描述分享功能时,用 “推荐给好友”“邀请好友一起参与” 会温和很多,不容易被判定为诱导。
多参考平台的官方案例。微信公众平台经常会发布违规案例解析,看看别人是怎么踩坑的,自己设计活动时避开同样的问题。比如平台明确说 “用‘不分享就取消资格’威胁用户属于违规”,那设计规则时就绝对不能有这种表述。
定期自查已经发布的活动。有时候活动刚上线时没问题,但后续修改规则可能不小心加了违规内容。每周花点时间检查一下正在进行的活动,看看用户反馈里有没有关于 “必须分享” 的抱怨,及时调整有问题的地方。
申诉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清晰地证明活动没有强制或利诱用户分享。把规则说清楚,把证据摆到位,态度放端正,大部分因误解导致的违规都有机会申诉成功。就算这次没通过,也能从中总结经验,下次设计活动时更谨慎。毕竟,合规运营才是公众号长期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