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先过自己这关:你愿意点开的才叫人话
写公众号标题的时候,先把自己当成普通读者。看到这个标题,你会不会停下来点进去?如果连自己都觉得 “这啥呀”“太生硬了”,那用户肯定也不会买账。所谓说人话,就是别用那些弯弯绕绕的专业术语,别搞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抽象概念。
就像有人写职场类文章,标题弄个 “论职场晋升路径的优化策略与实施方法”,你看到会点开吗?大概率不会。但如果换成 “30 岁前升职 3 次,我靠这 3 个实在招”,是不是感觉亲切多了?前者像在念论文,后者就像同事在跟你分享经验,这就是人话和 “官话” 的区别。
还有些标题喜欢堆砌流行词,好像不用几个热梗就跟不上时代。但如果用得不对,反而显得尴尬。比如写美食攻略,弄个 “解锁城市味蕾新体验,探寻隐藏款美食矩阵”,还不如 “在巷子里转了 3 天,找到 5 家本地人常去的宝藏小馆” 来得实在。用户要的是具体的信息,不是看你炫词汇量。
所以说,写标题时多问问自己:这话我平时会跟朋友这么说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赶紧改。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让用户一眼就知道你在说啥,这才是过了自己这关的好标题。
🎯 猜用户在想什么:比说对更重要的是说到心坎里
用户点开一篇文章,根本不是因为标题写得有多华丽,而是觉得 “这篇可能跟我有关”“说不定能解决我的问题”。所以说用户想听的话,核心就是要猜到他们当下在关心什么,有什么困惑或者需求。
宝妈群体每天愁的可能是孩子挑食怎么办、幼儿园怎么选;职场新人操心的是怎么跟领导沟通、试用期能不能顺利通过;学生党想的可能是期末怎么复习、暑假去哪兼职。你的标题要是能精准戳中这些点,就等于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写育儿文章,标题 “孩子不爱吃饭?试试这招,我家娃现在主动扒饭” 就比 “儿童饮食健康管理指南” 强太多。前者直接点出了宝妈的痛点,还给出了一点希望,后者太宽泛,让人感觉跟自己没关系。
怎么才能猜到用户的想法?多看看后台留言,多翻翻看同类账号的评论区,甚至可以跟身边的目标用户聊聊天。你会发现,他们的需求其实很具体,抱怨的点也很实在。把这些东西放进标题里,用户就会觉得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不点进来都难。
💡 少点套路多来实在的:用户要的是 “我能得到什么”
现在用户都聪明得很,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路标题已经骗不到人了。什么 “震惊!90% 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看完这篇,你会感谢我”,刚开始可能有人好奇点开,看几次发现内容没啥干货,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标题只会直接划走。
说用户想听的话,就得实实在在告诉他们,点开这篇文章能得到什么。是能学到一个技巧?能避开一个坑?还是能看到一个有用的案例?把这些明确地写在标题里,比玩悬念管用多了。
比如教理财的文章,“每月存 500,一年多攒 2 万,这个方法谁都能学” 就很直接,用户一看就知道,点开能学到一个简单的存钱方法,而且门槛不高。要是写成 “理财小白必看,教你轻松存钱”,就显得太空泛,不知道到底能学到啥。
还有些标题喜欢搞 “反向操作”,故意说 “千万别做这件事”,但又不说明白是什么事。比如 “夏天千万别这么吃,不然后悔都来不及”,用户点进去发现说的是 “别吃太多冰的”,心里只会想 “就这?”。还不如直接说 “夏天吃冰太多会怎样?3 个身体信号要注意”,把后果和重点都点出来,用户反而觉得有价值。
🚫 避开这些坑:别让标题毁了好内容
有些时候内容写得挺不错,但就是没人看,问题很可能出在标题上。明明想说好话,却不小心踩了坑,让用户误解或者没兴趣,那就太可惜了。
最常见的坑就是标题和内容不符。比如标题写 “我用这个方法瘦了 20 斤”,点进去发现全是理论,没说具体方法,这就是典型的标题党。用户被骗一次,下次再也不会看你的号了。说人话不是让你夸大其词,而是要让标题和内容保持一致,承诺了什么,内容就一定要给到。
还有个坑是太自我中心,只说自己想表达的,不说用户想听的。比如卖护肤品的,标题弄个 “我们家的新品面霜太好用了”,用户看到只会想 “跟我有啥关系”。但如果换成 “大干皮冬天救星,这款面霜涂完一整天不脱皮”,就把产品和用户的需求联系起来了,效果完全不一样。
另外,别在标题里堆太多信息。有的标题恨不得把文章里所有点都塞进去,结果搞得像个小作文,用户一眼扫过去抓不到重点。比如 “职场新人如何快速适应工作,跟同事处好关系,得到领导认可,这篇全讲透”,看着就累。不如挑一个最核心的点,“新人入职 3 个月不被排挤,就靠这 2 个沟通技巧”,反而更清晰。
📊 从数据里看门道:用户用点击投票的标题都有这些特点
翻一翻那些阅读量高的公众号文章,你会发现它们的标题都有个共同点 —— 要么特别接地气,要么精准戳中了某类人的需求。这不是巧合,而是用户用点击量投票的结果。
看数据的时候会发现,带具体数字的标题往往表现更好。比如 “每天 10 分钟,坚持 1 个月,英语听力真的能提升” 比 “坚持学英语,听力会有提升” 阅读量高不少。数字能给用户一种明确的预期,让他们觉得 “这个不难做到”,更容易产生行动。
还有,标题里带 “你”“我” 这类词的,代入感更强。“我试过 10 种减肥法,最后靠这个瘦下来” 比 “减肥方法推荐” 更让人有信任感,因为前者像是个人经验分享,后者更像广告。用户更愿意相信 “身边人” 的话,而不是冷冰冰的推荐。
从用户留言也能发现规律,那些被频繁提到的标题,往往都说到了用户的痛点上。比如一篇讲亲子关系的文章,标题 “别总说‘为你好’,孩子更想被这样对待”,留言里很多人说 “戳中我了,我妈就总这样”。这说明标题精准捕捉到了用户的真实感受,自然能引发共鸣。
🔄 多改几次没坏处:好标题都是磨出来的
别指望一次就能写出完美的标题。哪怕是经验丰富的作者,也会为一个标题改来改去。写完一个标题后,放几分钟再回来看看,换个角度想想,可能就有新的灵感。
可以试试同时写四五个标题,然后挑出两个最顺眼的,再跟同事或者朋友念叨念叨,看他们第一反应哪个更想点开。有时候自己觉得挺好的标题,别人看来可能没啥感觉,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没坏处。
改标题的时候,重点问自己三个问题:够不够简单?能不能让用户一眼看懂?有没有说到用户关心的事?如果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接着改。比如 “关于婚姻里沟通问题的几点思考”,可以改成 “结婚 5 年,我终于明白,夫妻吵架别争对错”,后者显然更符合这三个标准。
也可以借鉴别人的好标题,但不是抄,而是学思路。看到一个不错的标题,想想它为什么能吸引人,是用了具体的场景?还是点出了用户的痛点?把这个思路用到自己的内容上,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公众号标题的底层逻辑真的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别端着,别装腔作势,把用户当成朋友,说他们能听懂、愿意听的话。做到这一点,你的标题就已经赢了一大半。毕竟用户点开文章,是想得到价值,不是来听你 “演讲” 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