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做财商教育的核心原则
做财商教育的公众号,首先得想明白一个问题 —— 读者为什么要花时间看你的内容?财商这东西说深了枯燥,说浅了没用。核心就是要让读者觉得 “这东西和我有关,还能用上”。
别一上来就讲什么 K 线图、复利公式,普通人看到这些头都大了。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得先摸清楚他们当下最头疼的财务问题是什么。小学生可能连零花钱怎么花都是难题,刚上班的年轻人正在为月光烦恼,中年人要操心房贷孩子教育金,老年人最怕的是养老钱被骗。
内容形式也得跟着变。文字太多没人看,那就多加点对话体、情景故事。比如写 “怎么教孩子存钱”,不如编个 “小明买玩具的故事”,里面藏着延迟满足的道理。还有,一定要留互动口子,比如让读者在评论区晒自己的理财小技巧,或者提问他们最想解决的财务问题,这样既能收集素材,又能提高活跃度。
📚 儿童群体(6-12 岁):用故事种下 “钱的种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抽象概念没感觉,得把财商知识藏在他们能理解的场景里。比如写 “钱是怎么来的”,可以编个童话:“爸爸每天去上班,就像农民伯伯种庄稼,付出劳动才能收获‘钱种子’,有了种子才能换玩具和零食。”
游戏化内容最管用。设计 “家庭小卖部” 的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孩子角色扮演,孩子当老板,家长用虚拟币买东西。公众号可以提供打印版的 “货币模板” 和 “商品价目表”,家长照着做就行。还能写 “零花钱分配法”,教孩子把零花钱分成三部分:花掉(买小零食)、存起来(买大玩具)、分享(给爸妈买小礼物),用卡通图片展示这三个 “钱罐子”。
要避开说教,多讲孩子身边的事。比如写 “为什么不能乱买玩具”,可以说 “小明看到奥特曼就想买,但家里已经有 5 个了。妈妈说,每买一个不需要的玩具,就少了一次买游乐园门票的机会哦。” 用具体的选择代替大道理,孩子更容易懂。
🎒 青少年群体(13-18 岁):把财商和 “成长烦恼” 绑在一起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自主消费欲,也会面临同学间的攀比。内容可以从 “零花钱怎么花不后悔” 入手,比如写 “买鞋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这双鞋我能穿多久?有没有更便宜的替代款?省下的钱能买几本书?”
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切入。喜欢追星的,就分析 “明星同款值得买吗”;爱打游戏的,聊聊 “充值买皮肤到底值不值”。还能教他们简单的记账方法,不用复杂表格,就用手机备忘录,分 “必要支出”(文具、午饭)和 “非必要支出”(游戏、零食),每周统计一次,看看钱花在哪儿了。
可以引入 “时间成本” 的概念。比如算一笔账:“如果你兼职发传单,1 小时赚 20 元,买一个 300 元的耳机需要工作 15 小时。想想看,这 15 小时花在兼职上,还是花在学习上更划算?” 让他们明白,钱背后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 青年群体(19-30 岁):解决 “手停口停” 的现实焦虑
刚毕业的年轻人最愁的是 “月光” 和 “不知道怎么开始存钱”。内容要给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比如 “50/30/20 存钱法”:工资到手先分三份,50% 用来吃饭租房,30% 灵活消费,20% 强制存起来。一定要附上手把手的步骤,比如怎么设置自动转账,哪个银行的零钱理财更合适。
针对 “想赚钱又怕踩坑” 的心理,写 “年轻人别碰的三种理财陷阱”:号称 “保本高收益” 的 P2P、需要拉人头的传销式投资、看起来很美的虚拟货币。用真实案例拆解,比如 “小张投了 5 万进 XX 平台,结果本金都拿不回来”,提醒他们避开风险。
还可以聊 “副业怎么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开网店、做自媒体,教他们从自身技能出发,比如 “会 PS 的可以接设计单,声音好听的能做配音,哪怕周末去超市促销,也能多赚点零花钱”。强调 “先做好主业,再搞副业”,避免本末倒置。
👨👩👧👦 中年群体(31-55 岁):家庭财务的 “定海神针”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最关心的是 “怎么攒够教育金、养老金”。内容要讲实在的规划方法,比如 “子女教育金计算公式”:预计大学四年花费 20 万,现在孩子 5 岁,每年需要存 2 万,放在年化 3% 的理财里,13 年后差不多能攒够。
保险配置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别讲太多专业术语,就说 “家庭保险怎么买最划算”:先给家里赚钱最多的人买重疾险和意外险,再配百万医疗险,最后考虑孩子的教育金保险。用 “先保人,后保钱” 的口诀帮他们记住重点。
可以分享 “家庭应急资金管理”。比如 “家里要留 3-6 个月的生活费当应急钱,放在货币基金里,随用随取。剩下的钱再分三份:短期要用的(孩子学费)、中期规划的(3 年后换车)、长期投资的(养老钱)”。结合具体场景,他们才知道怎么落地。
👴👵 老年群体(56 岁以上):守住钱袋子比增值更重要
老年人最担心的是 “钱被骗走” 和 “养老钱不够花”。内容要写得简单直白,比如 “识别诈骗的三个信号:让你先交钱的、说稳赚不赔的、催你赶紧决定的,碰到这三种情况,先打电话问儿女”。
多用身边的例子说话。比如 “张阿姨听人说买某个‘养老项目’能领高利息,结果投了 10 万进去,公司跑路了。其实正规的养老金只能从社保、银行理财里来,凡是叫‘项目’的都要多留个心眼”。把复杂的金融知识转化成他们能理解的生活经验。
还可以教他们 “简单的省钱技巧”。比如 “买菜避开早高峰,傍晚去超市买打折的新鲜菜;水电费选峰谷电价,晚上 10 点后用电更便宜;药店买药多对比,同一种药不同厂家价格差不少”。这些接地气的内容比讲投资理论更受欢迎。
做财商教育的公众号,说到底是在做 “信任生意”。不管哪个年龄段,内容都要守住 “有用” 和 “易懂” 两个底线。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让读者觉得 “看了你的文章,钱的事能想明白一点,能少走点弯路”,慢慢就会形成粘性。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钱能花得明白、存得安心、赚得踏实呢?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