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你的用户到底要什么
做理财知识的公众号,最忌讳自说自话。你得先想明白,关注你的人是刚毕业的月光族,还是想给孩子存教育金的宝妈,或是临近退休想规划养老的中年人?不同人群的痛点天差地别。
我见过一个号,刚开始天天讲基金定投技巧,数据图表堆了一堆,结果粉丝留言全在问 “月薪 5000 怎么存下第一笔钱”。后来他们调整方向,先从 “365 天存钱法”“工资到账先转 5% 到储蓄账户” 这种基础内容做起,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
核心是先做用户调研。可以在公众号菜单加个简单的投票,问问大家最想解决的理财问题;也可以翻遍后台留言,把高频问题列出来,比如 “怎么避开理财骗局”“余额宝之外还有什么安全的理财方式”。这些真实的需求,就是你内容体系的起点。
做理财知识的公众号,最忌讳自说自话。你得先想明白,关注你的人是刚毕业的月光族,还是想给孩子存教育金的宝妈,或是临近退休想规划养老的中年人?不同人群的痛点天差地别。
我见过一个号,刚开始天天讲基金定投技巧,数据图表堆了一堆,结果粉丝留言全在问 “月薪 5000 怎么存下第一笔钱”。后来他们调整方向,先从 “365 天存钱法”“工资到账先转 5% 到储蓄账户” 这种基础内容做起,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
核心是先做用户调研。可以在公众号菜单加个简单的投票,问问大家最想解决的理财问题;也可以翻遍后台留言,把高频问题列出来,比如 “怎么避开理财骗局”“余额宝之外还有什么安全的理财方式”。这些真实的需求,就是你内容体系的起点。
📝 搭建 “从 0 到 1” 的内容金字塔
理财知识最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就是一上来就讲复杂的术语和模型。你得像搭积木一样,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一步步往上走。
底层可以放 “理财常识扫盲”,比如 “什么是年化收益率”“复利到底有多厉害”“活期和定期的区别”。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对理财小白来说,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我关注的一个号,用 “奶茶钱” 举例子:“每天少喝一杯 15 块的奶茶,一年能存 5475 块,放在年化 3% 的理财里,第二年就有 5639 块,相当于多赚了 164 块,又能多喝 10 杯奶茶。” 这种接地气的解释,比公式好懂 100 倍。
中间层可以放 “实用工具推荐”,比如怎么用 Excel 做预算表,支付宝里哪些隐藏功能能帮你省钱,不同收入水平该怎么分配 “消费、储蓄、投资” 的比例。有个号做过一期 “3 分钟搞定月度预算” 的视频,教大家用手机备忘录列 3 个清单:“必须花的钱(房租、房贷)”“可以省的钱(外卖、奶茶)”“想存的钱(目标是多少)”,转发量特别高,因为读者觉得 “能直接用”。
顶层再放 “进阶技巧和趋势分析”,比如基金怎么选、股票入门该看哪些指标、宏观经济政策对普通人理财的影响。但要记住,讲进阶内容时,一定要先提一句 “适合有一定储蓄基础的朋友”,别让新手觉得被排斥。
理财知识最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就是一上来就讲复杂的术语和模型。你得像搭积木一样,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一步步往上走。
底层可以放 “理财常识扫盲”,比如 “什么是年化收益率”“复利到底有多厉害”“活期和定期的区别”。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对理财小白来说,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我关注的一个号,用 “奶茶钱” 举例子:“每天少喝一杯 15 块的奶茶,一年能存 5475 块,放在年化 3% 的理财里,第二年就有 5639 块,相当于多赚了 164 块,又能多喝 10 杯奶茶。” 这种接地气的解释,比公式好懂 100 倍。
中间层可以放 “实用工具推荐”,比如怎么用 Excel 做预算表,支付宝里哪些隐藏功能能帮你省钱,不同收入水平该怎么分配 “消费、储蓄、投资” 的比例。有个号做过一期 “3 分钟搞定月度预算” 的视频,教大家用手机备忘录列 3 个清单:“必须花的钱(房租、房贷)”“可以省的钱(外卖、奶茶)”“想存的钱(目标是多少)”,转发量特别高,因为读者觉得 “能直接用”。
顶层再放 “进阶技巧和趋势分析”,比如基金怎么选、股票入门该看哪些指标、宏观经济政策对普通人理财的影响。但要记住,讲进阶内容时,一定要先提一句 “适合有一定储蓄基础的朋友”,别让新手觉得被排斥。
🔍 用 “问题 + 解决方案” 的模式建立信任
用户关注理财号,本质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总是讲 “大道理”,而不是 “怎么办”,信任根本建立不起来。
最好的方式是 “场景化写作”。比如写 “月光族怎么存钱”,别只说 “要控制消费”,而是具体到:“发工资后,先把 30% 存起来,剩下的 70% 分三类:房租占 25%,吃饭占 20%,其他开销占 25%。如果房租太高,试试和朋友合租,每月能多存 500 块,一年就是 6000 块。” 有细节、有步骤,读者才会觉得 “他懂我,而且能帮我解决问题”。
还要学会 “主动暴露风险”。理财领域,“说真话” 比 “说好听的” 更能拉近距离。比如推荐一款理财产品时,别说 “这个绝对稳赚”,而是说 “这款产品适合能接受本金波动的人,过去一年收益在 4%-6% 之间,但遇到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会跌到 2%,不过亏损的概率很低”。坦诚地讲清楚 “可能的风险”,反而会让读者觉得你靠谱,而不是为了推销什么东西。
我认识一个博主,专门做 “理财避坑” 系列,比如 “那些号称‘保本高收益’的产品,背后藏着什么猫腻”“银行工作人员不会告诉你的理财套路”。他甚至会拆解自己踩过的坑:“前年买过一款号称‘年化 10%’的理财产品,结果锁定期 3 年,中途取不出来,最后收益只有 2.5%,大家千万别学我。” 这种 “自曝其短” 的内容,反而比完美的理论更让人觉得真实。
用户关注理财号,本质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总是讲 “大道理”,而不是 “怎么办”,信任根本建立不起来。
最好的方式是 “场景化写作”。比如写 “月光族怎么存钱”,别只说 “要控制消费”,而是具体到:“发工资后,先把 30% 存起来,剩下的 70% 分三类:房租占 25%,吃饭占 20%,其他开销占 25%。如果房租太高,试试和朋友合租,每月能多存 500 块,一年就是 6000 块。” 有细节、有步骤,读者才会觉得 “他懂我,而且能帮我解决问题”。
还要学会 “主动暴露风险”。理财领域,“说真话” 比 “说好听的” 更能拉近距离。比如推荐一款理财产品时,别说 “这个绝对稳赚”,而是说 “这款产品适合能接受本金波动的人,过去一年收益在 4%-6% 之间,但遇到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会跌到 2%,不过亏损的概率很低”。坦诚地讲清楚 “可能的风险”,反而会让读者觉得你靠谱,而不是为了推销什么东西。
我认识一个博主,专门做 “理财避坑” 系列,比如 “那些号称‘保本高收益’的产品,背后藏着什么猫腻”“银行工作人员不会告诉你的理财套路”。他甚至会拆解自己踩过的坑:“前年买过一款号称‘年化 10%’的理财产品,结果锁定期 3 年,中途取不出来,最后收益只有 2.5%,大家千万别学我。” 这种 “自曝其短” 的内容,反而比完美的理论更让人觉得真实。
📈 用 “数据 + 案例” 增强说服力
理财知识光靠文字说,读者很难有体感。你得用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让他们看到 “这样做真的有用”。
比如讲 “复利”,可以举一个普通人的例子:“小王 25 岁开始,每月存 1000 块,年化收益 4%,到 60 岁能有 82 万;如果 35 岁才开始存,同样每月 1000 块,到 60 岁只有 42 万。差了 10 年,结果差了整整 40 万。” 数字一摆,读者立刻就明白 “早点开始” 有多重要。
还可以分享读者的真实故事(记得征得同意)。有个号经常发 “粉丝理财日记”:“李姐,35 岁,每月工资 8000,之前总觉得‘钱不够花’,跟着我们学做预算后,把每月的‘冲动消费’从 2000 块降到了 800 块,半年存下了 7200 块,最近刚买了人生第一笔基金。” 这些真实的改变,比你说 100 句 “理财很重要” 都管用。
但要注意,数据一定要真实可查。引用政策、利率、收益的时候,最好标注来源,比如 “根据央行 2024 年第一季度数据”“某国有银行官网公布的存款利率表”。如果是估算,也要说清楚 “这是按年化 3% 的假设计算,实际收益可能有波动”。不夸大、不造假,才能让读者觉得 “这个号说的是实话”。
理财知识光靠文字说,读者很难有体感。你得用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让他们看到 “这样做真的有用”。
比如讲 “复利”,可以举一个普通人的例子:“小王 25 岁开始,每月存 1000 块,年化收益 4%,到 60 岁能有 82 万;如果 35 岁才开始存,同样每月 1000 块,到 60 岁只有 42 万。差了 10 年,结果差了整整 40 万。” 数字一摆,读者立刻就明白 “早点开始” 有多重要。
还可以分享读者的真实故事(记得征得同意)。有个号经常发 “粉丝理财日记”:“李姐,35 岁,每月工资 8000,之前总觉得‘钱不够花’,跟着我们学做预算后,把每月的‘冲动消费’从 2000 块降到了 800 块,半年存下了 7200 块,最近刚买了人生第一笔基金。” 这些真实的改变,比你说 100 句 “理财很重要” 都管用。
但要注意,数据一定要真实可查。引用政策、利率、收益的时候,最好标注来源,比如 “根据央行 2024 年第一季度数据”“某国有银行官网公布的存款利率表”。如果是估算,也要说清楚 “这是按年化 3% 的假设计算,实际收益可能有波动”。不夸大、不造假,才能让读者觉得 “这个号说的是实话”。
💬 用 “互动 + 反馈” 让用户觉得 “被重视”
信任的建立,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你得让读者感觉到,你不仅在 “教他们”,还在 “听他们说”。
最简单的是 “留言区答疑”。每天选 3-5 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认真回复。比如有人问 “我是学生,手里只有 500 块,能理财吗?” 你可以回:“500 块可以从‘货币基金’开始,虽然收益不高,但能培养‘钱生钱’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现在开始记录每一笔支出,看看哪些钱是没必要花的,慢慢攒到 1000 块、2000 块,理财的底气就越来越足啦。” 这种针对性的回复,会让读者觉得 “他在认真帮我想办法”。
还可以搞 “用户共创”。比如发起 “30 天存钱挑战”,让大家在后台打卡,每天分享自己的存钱小技巧;或者让读者投票选下一期的主题,“下期想聊‘保险怎么买不踩坑’还是‘公积金的隐藏用法’?” 当用户觉得 “这个号有我的一份参与”,归属感和信任度自然就上来了。
有个号做得特别好,他们每月会整理 “读者反馈清单”,比如 “上个月大家提了 12 条建议,我们改了 3 处:1. 把复杂术语换成了大白话;2. 增加了‘适合人群’标注;3. 每期结尾加了‘行动小任务’。谢谢大家帮我们变得更好!” 这种 “看得见的改变”,比任何承诺都更能打动人。
信任的建立,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你得让读者感觉到,你不仅在 “教他们”,还在 “听他们说”。
最简单的是 “留言区答疑”。每天选 3-5 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认真回复。比如有人问 “我是学生,手里只有 500 块,能理财吗?” 你可以回:“500 块可以从‘货币基金’开始,虽然收益不高,但能培养‘钱生钱’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现在开始记录每一笔支出,看看哪些钱是没必要花的,慢慢攒到 1000 块、2000 块,理财的底气就越来越足啦。” 这种针对性的回复,会让读者觉得 “他在认真帮我想办法”。
还可以搞 “用户共创”。比如发起 “30 天存钱挑战”,让大家在后台打卡,每天分享自己的存钱小技巧;或者让读者投票选下一期的主题,“下期想聊‘保险怎么买不踩坑’还是‘公积金的隐藏用法’?” 当用户觉得 “这个号有我的一份参与”,归属感和信任度自然就上来了。
有个号做得特别好,他们每月会整理 “读者反馈清单”,比如 “上个月大家提了 12 条建议,我们改了 3 处:1. 把复杂术语换成了大白话;2. 增加了‘适合人群’标注;3. 每期结尾加了‘行动小任务’。谢谢大家帮我们变得更好!” 这种 “看得见的改变”,比任何承诺都更能打动人。
⚠️ 避开 “信任杀手”:这些坑千万别踩
做理财内容,一步踏错就可能毁掉所有信任。有几个雷区一定要避开。
首先,绝对不能推荐具体的理财产品或股票。哪怕你自己真的在用,也不能说 “我觉得这个好,大家快买”。监管不允许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你推荐的东西可能适合你,但未必适合别人。一旦读者亏了钱,你的号就彻底完了。可以说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 XX,适合 XX 人群”,但别点名道姓。
其次,别用 “绝对化” 的表述。比如 “这样做一定能赚钱”“这个方法百分百安全”。理财本来就有风险,实事求是地说 “可能有 XX 风险,需要注意 XX”,反而更让人信服。
最后,不要装 “专家”。如果读者问的问题你不懂,就直接说 “这个问题我不太确定,查清楚后再告诉你”,千万别不懂装懂。有个博主就因为被读者问住了,专门做了一期 “我不懂的 3 个理财问题”,坦诚地说 “我也在学习,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反而圈了一波粉。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做理财内容,一步踏错就可能毁掉所有信任。有几个雷区一定要避开。
首先,绝对不能推荐具体的理财产品或股票。哪怕你自己真的在用,也不能说 “我觉得这个好,大家快买”。监管不允许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你推荐的东西可能适合你,但未必适合别人。一旦读者亏了钱,你的号就彻底完了。可以说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 XX,适合 XX 人群”,但别点名道姓。
其次,别用 “绝对化” 的表述。比如 “这样做一定能赚钱”“这个方法百分百安全”。理财本来就有风险,实事求是地说 “可能有 XX 风险,需要注意 XX”,反而更让人信服。
最后,不要装 “专家”。如果读者问的问题你不懂,就直接说 “这个问题我不太确定,查清楚后再告诉你”,千万别不懂装懂。有个博主就因为被读者问住了,专门做了一期 “我不懂的 3 个理财问题”,坦诚地说 “我也在学习,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反而圈了一波粉。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 长期主义:让信任在时间里发酵
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输出。最好固定更新频率,比如每周二、周五更新,让读者形成期待。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敷衍,比如 “复利” 这个知识点,第一次讲基础概念,第二次讲计算方法,第三次讲实际应用,每次都有新角度,读者不会觉得腻。
还可以做 “年度总结”,比如 “这一年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了 36 个理财知识,帮助 1000 多位读者开始存钱,明年我们会重点讲保险和养老规划”。让读者看到你的成长和规划,他们才会愿意陪你走得更远。
记住,理财的核心是 “让人更有安全感”,你的公众号也应该成为这样的存在:不浮夸、不忽悠,用实实在在的知识,帮读者解决真真切切的问题。做到这一点,信任自然会水到渠成。
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输出。最好固定更新频率,比如每周二、周五更新,让读者形成期待。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敷衍,比如 “复利” 这个知识点,第一次讲基础概念,第二次讲计算方法,第三次讲实际应用,每次都有新角度,读者不会觉得腻。
还可以做 “年度总结”,比如 “这一年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了 36 个理财知识,帮助 1000 多位读者开始存钱,明年我们会重点讲保险和养老规划”。让读者看到你的成长和规划,他们才会愿意陪你走得更远。
记住,理财的核心是 “让人更有安全感”,你的公众号也应该成为这样的存在:不浮夸、不忽悠,用实实在在的知识,帮读者解决真真切切的问题。做到这一点,信任自然会水到渠成。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