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薅 “熟人羊毛”—— 激活身边的体育爱好者
别小看你手机里的联系人列表,这里藏着第一批种子用户的金矿。打开微信通讯录,先筛选出平时会聊体育的朋友 —— 那个总在朋友圈晒跑步轨迹的同事,每次世界杯都熬夜看球的发小,周末雷打不动去球场的同学,这些人都是精准目标。
直接甩个公众号二维码过去?太生硬了。不如带着具体内容聊,比如发一条消息:“我最近做了个足球公众号,昨天写了篇关于梅西转会的深度分析,里面有几个观点你肯定感兴趣,帮我看看呗?” 附上文章链接,再补一句 “觉得还行的话,能不能帮我转发到你的运动群?” 真诚的态度 + 具体的价值点,比单纯求关注效果好 10 倍。
亲戚群、公司群也别放过。但千万别刷屏,每周挑 1-2 篇你觉得最硬核的内容(比如《3 个动作改善跑步膝》《新手入门羽毛球必看规则》),用 “分享干货” 的口吻发出去。加一句 “自己做的号,专门整理这类体育干货,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有问题也能在后台问我”。比起直接拉人,这种 “有用 + 低压力” 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特别提醒,给熟人的内容一定要 “定制化”。如果知道对方喜欢篮球,就优先推 NBA 相关的文章;长辈爱广场舞,就发点科学健身的内容。让他们感觉到 “这个号是懂我的”,他们才会真心帮你扩散。
📱 社交平台 “精准撒网”—— 找到垂直体育社群
微博、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藏着大量体育爱好者,但不能瞎逛。你得先明确自己公众号的定位:是足球、篮球这种大项,还是瑜伽、攀岩这类小众运动?定位越细,越容易找到精准人群。
拿小红书举例,搜索 “跑步打卡”“篮球教学” 这类关键词,会出来很多相关笔记和社群。你可以在热门笔记下评论:“我最近整理了一份《新手跑步装备清单》,里面有避开智商税的技巧,需要的话可以去我公众号(名字)回复‘装备’领取”。注意别硬广,先夸夸原作者的内容 “这双跑鞋我也穿过,确实舒服”,再自然植入。
QQ 群是被低估的宝藏。搜 “北京足球爱好者”“杭州羽毛球群”,能找到一堆同城运动群。进群后别着急发广告,先潜水看大家聊什么,偶尔插句嘴分享点干货,比如有人问 “哪里买羽毛球拍靠谱”,你就说 “我之前做过功课,整理了几个靠谱渠道,公众号里有详细清单,需要的话可以看看”。混脸熟 2-3 天后再轻度推广,被踢群的概率会低很多。
抖音、快手可以发点短视频引流。不用追求画质,拍自己看球的 reaction、打球的高光瞬间,配文 “每周在公众号分析英超战术,想深入聊球的可以关注”。视频里偶尔举一下写着公众号名字的纸板,比直接说更自然。
🏟️ 线下场景 “硬碰硬”—— 抓准运动人群聚集地
体育场馆、运动赛事现场,简直是种子用户的 “富矿”。周末去本地的足球场、篮球场,看到有人休息就递瓶水(别太贵,矿泉水就行),笑着说 “我做了个本地体育公众号,会发附近场馆优惠和约球信息,扫码关注能领张附近羽毛球馆的 10 元优惠券”。小恩小惠 + 精准服务,转化率比线上高得多。
如果有马拉松、城市篮球赛这类活动,提前去现场摆摊。准备点低成本礼品:印着公众号二维码的运动手环、球星贴纸。规则简单点:关注公众号,转发一条推文到朋友圈,就能领一个。现场人多的时候,雇个朋友帮忙吆喝,“扫码领手环啦,跑步能测心率那种”,比自己单打独斗效果好。
本地的体育用品店也能合作。跟老板商量,把你的公众号二维码贴在收银台,“凡是在您这消费的顾客,关注我公众号能领运动损伤防护指南”,老板一般不反感这种给顾客加福利的事。你还能帮老板在公众号发个小广告,互换资源。
✍️ 内容 “钩子” 要够硬 —— 让用户主动留下来
第一批用户来了,能不能留住全看内容。别一上来就写 “世界杯历史回顾” 这种大而全的东西,新手驾驭不了。从 “小而具体” 的内容切入,比如 “新手第一次去健身房,这 5 个器械别碰”“女生跑步怎么选运动内衣”,这类内容搜索量高,也容易让读者觉得 “有用”。
开头 3 秒必须抓住人。比如写篮球内容,开头就说 “昨晚打野球被人用这招晃倒 3 次,今天专门拆解了这个过人技巧”;写健身内容就说 “跟着网上教程练了 1 个月,不仅没瘦还伤了腰,原来错在这一步”。用自己的经历当引子,比冷冰冰的知识分享更有代入感。
设置 “互动钩子”。每篇文末加一句 “你最近打球遇到过什么难题?评论区告诉我,下期专门写”,或者 “关注后回复‘约球’,拉你进本地运动群”。让用户觉得关注你不仅能看内容,还能获得额外价值 —— 社交机会、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他们才不会取关。
固定更新频率很重要。不用每天发,一周 3 篇就够,但要固定时间,比如每周二、四、六晚上 8 点(这时候大家大概率在刷手机)。让用户形成 “到点等着看” 的习惯,慢慢就成了忠实粉丝。
🤝 互推 “抱大腿”—— 借势同行扩大圈子
找粉丝量差不多的公众号互推。在微信搜 “体育公众号互推”,能找到很多互推群。进群后别急着发自己的号,先看看别人怎么推的,学着写推荐语:“给大家安利个宝藏号,专门写女足的,作者是前省队球员,分析特别专业,关注后回复‘女足’能领训练手册”。突出对方的亮点 + 给粉丝福利,别人才愿意帮你推。
优先找本地号合作。比如你做广州篮球公众号,就搜 “广州体育”“广州篮球圈”,这些号的粉丝地域重合度高。可以提议 “我写篇《广州 10 个免费篮球场测评》,结尾帮你推一下;你写篇《广州篮球赛事日历》,结尾提一句我的号”,本地内容互相引流,转化率更高。
跨界互推也能试。比如你的号偏运动健身,就找本地的健身餐店、运动装备店的公众号合作。“关注我公众号,回复‘健身餐’能领 XX 店的 8 折券”,对方则在他们的号上推 “在本店消费满 50,关注 XX 体育公众号能领拉伸教程”。用户需求互补,合作起来更顺畅。
互推频率别太高,一个月 2-3 次就行,太频繁会让粉丝反感。每次推完看看数据,哪些号带来的关注多、留存高,重点维护这些合作关系。
📊 用数据 “筛” 用户 —— 找到最有价值的种子
刚开始别贪多,哪怕只有 50 个粉丝,也要认真分析。在公众号后台看 “用户分析”,看看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朋友圈、搜一搜、还是其他号推荐),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文章(阅读量、在看数高的就是爆款方向)。
把互动积极的用户标出来。那些经常评论、转发、甚至给你提建议的粉丝,是核心种子用户。私下加他们微信,拉个 “核心粉丝群”,送点小礼物感谢他们,让他们帮你提内容建议,甚至参与选题投票。这些人不仅会一直关注你,还会主动帮你拉新。
如果发现某个渠道带来的粉丝留存率特别低(比如通过送礼品来的粉丝,领完就取关),就减少在这个渠道的投入。把精力放在那些带来 “真爱粉” 的地方,比如某个体育社群、某类内容的搜索入口。
第一批种子用户不在于多,而在于 “精准” 和 “活跃”。哪怕只有 100 个真正喜欢你的内容、愿意帮你传播的粉丝,也能慢慢滚成几千人的社群。记住,体育爱好者最认 “懂行” 和 “真诚”,少点套路,多提供实在价值,用户自然会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