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明白双方到底想要啥
体育公众号运营者天天琢磨的,无非是怎么让粉丝更活跃,内容更有料,最好还能有点实际收益。本地体育场馆呢?发愁的是场地空着也是空着,怎么让更多人来打球、健身;俱乐部则在想,怎么招到更多会员,让队伍名气再响亮点。
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里面藏着不少互补的地方。公众号手里有粉丝,有传播渠道;场馆和俱乐部有实体资源,有专业的场地、教练和活动经验。比如公众号需要新鲜的活动素材,场馆正好有各种赛事和课程;场馆需要曝光,公众号的推文和社群就是免费的宣传阵地。
举个例子,有个本地篮球公众号,粉丝不少但总觉得内容干巴巴的。后来跟附近的篮球馆聊了聊,发现球馆每周都有民间比赛,就是没人好好宣传。公众号跑去拍了比赛视频,写了球员专访,粉丝看得津津有味,球馆的报名人数也涨了不少。这就是需求对上了的效果。
所以啊,合作前先别急着谈条件,花点时间研究下对方的痛点。场馆可能更在意周末的客流量,俱乐部可能更想推新的培训课程,把这些摸清楚了,合作方案才能说到对方心坎里。
🤝 合作模式得玩出花样来
联合搞活动,热闹又吸粉
这是最容易上手的合作方式。公众号可以和场馆、俱乐部一起策划主题活动,比如 “新手体验日”“3V3 挑战赛” 之类的。公众号负责线上宣传报名,场馆出场地和器材,俱乐部派教练指导。
就像有个瑜伽公众号,和本地几家瑜伽馆合作搞了 “7 天体验营”。公众号推文里详细介绍了每家馆的特色课程,粉丝报名后可以免费体验。活动结束后,公众号统计了参与数据,写了篇复盘文,还附上了粉丝的体验反馈。参与的瑜伽馆客流量增加了三成,公众号的互动率也翻了倍。
活动过程中得注意分工明确,谁负责签到,谁处理突发情况,都得提前说好。结束后双方一起总结经验,下次就能做得更顺。
内容深度绑定,各取所需
公众号可以把场馆和俱乐部当成 “内容供应商”。比如定期去场馆拍探店视频,介绍场地设施、收费标准;跟拍俱乐部的训练日常,采访教练和队员,出一系列连载内容。
有个跑步公众号就做得不错,他们跟本地的马拉松俱乐部合作,每周推送一篇 “跑者故事”,主角都是俱乐部的成员。俱乐部帮着联系采访对象,公众号负责撰稿排版。这些真实的故事特别打动人,公众号粉丝涨了不少,俱乐部也成了本地跑圈的 “明星团队”。
还可以搞 “场馆专栏”,让场馆负责人或者俱乐部教练写文章,分享专业知识。比如健身场馆的教练可以写 “新手健身避坑指南”,羽毛球俱乐部的教练可以讲 “握拍姿势的常见错误”。这样既丰富了公众号内容,也提升了合作方的专业形象。
资源互换,成本降到最低
这招对刚开始合作的双方都很友好。公众号可以用推文广告位换场馆的免费场地券、课程体验卡,然后把这些当成福利发给粉丝。场馆和俱乐部则可以在自己的场地张贴公众号的二维码,引导学员关注。
有个乒乓球公众号,和本地三家球馆搞了资源互换。公众号每周推一篇球馆的宣传文,球馆就在前台放了公众号的宣传海报,还在学员群里推荐关注。没多久,公众号多了几百个精准粉丝,球馆也通过公众号的福利活动吸引了不少新顾客。
资源互换要算清楚 “价值对等”,别让一方觉得吃亏。比如一篇头条推文的价值,大概能换多少张场地券,提前商量好,免得后面有矛盾。
商业变现合作,一起赚钱
合作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考虑赚钱的事儿了。公众号可以帮场馆和俱乐部卖会员卡、课程套餐,拿提成;也可以联合推出联名产品,比如 “公众号专属健身礼包”,里面包含场馆月卡、俱乐部定制周边等。
有个足球公众号,和本地一家足球俱乐部合作推出了 “青训体验套餐”。公众号写了篇详细的推荐文,附上购买链接,家长们通过链接报名,公众号能拿到 15% 的提成。第一个月就卖了 50 多份,双方都赚了不少。
做商业合作得把握好度,别让粉丝觉得被 “硬广” 骚扰。推荐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靠谱,不然砸了自己的招牌。
📞 怎么搭上线,建立合作关系?
先做足功课,再上门拜访
别盲目地打电话或者发消息,先去了解一下目标场馆和俱乐部。看看他们的经营状况,最近在搞什么活动,社交媒体上的风格是怎样的。知道这些,见面的时候才有话聊。
比如你想跟一家新开的游泳馆合作,先去大众点评看看用户评价,了解他们的优势是水质好还是教练专业。见面时就可以说:“我看你们家的亲子游泳课程评价特别高,我们公众号正好有很多宝妈粉丝,说不定能合作推广一下。”
第一次拜访不用聊太复杂,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公众号,说说合作的初步想法,留下联系方式就行。态度诚恳点,别让人觉得你是来 “薅羊毛” 的。
利用行业圈子,牵线搭桥
本地的体育行业肯定有自己的圈子,比如体育协会组织的会议、行业交流会之类的。多去参加这些活动,认识些人,说不定就能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
有个羽毛球公众号的运营者,就是在一次本地体育产业论坛上认识了几家球馆老板。大家聊起本地羽毛球市场的情况,发现想法挺合拍,回来没多久就敲定了合作。
也可以请朋友帮忙介绍,比如你认识的健身教练、体育老师,他们可能跟场馆、俱乐部有联系。通过熟人介绍,信任感更容易建立。
从小合作开始,慢慢加深感情
别一开始就想搞个大项目,先从简单的小合作试试水。比如公众号帮场馆发一条活动预告,场馆给公众号几个免费体验名额。
合作过程中,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场馆说周末太忙,没时间拍视频,你就主动带着设备过去,快速拍完就走;俱乐部觉得推文里的照片不好看,你就下次多拍几张让他们挑。
小合作做得好,对方觉得你靠谱,后面才愿意跟你搞更大的合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得慢慢培养感情。
🛠️ 合作细节得抠仔细,免得出岔子
签个简单的协议,把丑话说在前面
不管合作大小,最好都写个书面协议,把双方的责任、权利说清楚。比如活动中出现意外谁负责,宣传内容谁说了算,收益怎么分。
协议不用太复杂,几条核心条款写明白就行。有个骑行公众号就吃过亏,和俱乐部合作搞骑行活动,没签协议。结果活动当天突降大雨,有人摔伤了,双方为医药费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合作也黄了。
签协议的时候,别不好意思提要求,这不是不信任,是为了避免后面扯皮。
明确沟通方式,及时解决问题
合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得有顺畅的沟通渠道。比如建个微信群,双方负责对接的人都拉进去,有事儿随时说。
活动当天要是出了突发情况,比如报名人数远超预期,场地不够用了,得马上沟通解决。公众号可以临时关闭报名通道,场馆赶紧协调其他场地。千万别等问题闹大了再处理。
平时也要多沟通,问问对方对合作效果满不满意,有没有新的想法。比如公众号可以定期给场馆发粉丝反馈,“很多粉丝说你们的瑜伽课时间太早了,能不能调整一下?” 这样对方会觉得你很用心。
数据说话,让合作效果看得见
每次合作结束后,都要统计一下数据。公众号这边要看推文阅读量、活动报名人数、粉丝增长数;场馆和俱乐部要看客流量增加了多少,会员卡卖了多少。
把这些数据整理好,跟合作方分享。数据好,大家都开心,更有动力继续合作;数据不好,一起分析原因,下次改进。
有个健身公众号,每次和场馆合作后都会做一份详细的报告,里面有图表有分析。场馆老板觉得他们特别专业,合作一直很稳定。
💰 长期合作怎么玩,实现共赢
打造 “专属 IP”,形成特色
合作久了,可以一起打造有辨识度的品牌活动。比如 “XX 杯” 城市篮球赛,“XX 瑜伽节”,每年固定举办,慢慢形成影响力。
有个本地体育公众号和几家场馆、俱乐部联合搞了 “城市运动嘉年华”,每年秋天举办,已经连续搞了三届。现在一提这个嘉年华,本地爱运动的人都知道,成了他们的招牌活动。公众号的粉丝越来越精准,场馆和俱乐部也借这个活动打响了名气。
打造专属 IP 时,要突出双方的特色,让粉丝觉得这个活动 “非你们不可”。
拓展商业变现渠道,一起赚钱
除了联合活动,还可以开发更多赚钱的路子。比如公众号和场馆推出联名会员卡,粉丝凭卡既能享受公众号的专属福利,又能在场馆消费打折。
还可以搞电商合作,公众号帮俱乐部卖定制球衣、运动装备,从中拿分成。有个足球公众号就这么做的,和本地一家足球俱乐部合作卖队服,一个赛季就赚了不少。
赚钱的前提是不损害粉丝利益,产品和服务得靠谱,不然会伤了粉丝的心。
资源整合,扩大影响力
当公众号和几家场馆、俱乐部合作稳定后,可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本地体育生态圈。比如粉丝在公众号上能找到所有合作场馆的优惠信息,能报名各种俱乐部的活动。
有个综合体育公众号就做到了这一步,他们联合了本地的健身房、篮球场、网球场、骑行俱乐部等,搞了个 “城市运动一卡通”。粉丝办一张卡,在所有合作场馆消费都有优惠,还能优先报名活动。这个一卡通卖得特别火,公众号、场馆、俱乐部都赚了,粉丝也觉得方便。
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让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 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只想着自己赚钱,不顾合作方的利益。比如公众号收了场馆的推广费,却随便发篇推文应付了事,这种合作肯定长不了。
别过度承诺,做不到的事儿别瞎保证。“我能帮你把客流量翻一倍”“这篇推文肯定 10 万 +”,说这些话之前先掂量掂量,万一做不到,信誉就没了。
别忽视粉丝体验,合作活动要是太敷衍,粉丝会觉得被忽悠。比如公众号宣传的 “高端体验课”,实际去了发现场地破旧,教练不专业,粉丝只会骂公众号。
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别互相推卸责任,要一起想办法解决。毕竟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体育公众号和本地体育场馆、俱乐部合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是找对需求,选对模式,把细节做好。刚开始可能会磕磕绊绊,但只要双方真诚合作,慢慢就能找到默契,实现共赢。本地体育市场就这么大,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