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儿童心理学公众号文章,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得抓住读者的心思,还得把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些门道讲透。不然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没人看,要么看完了也帮不上家长什么忙。
🧐先搞懂谁在看你的文章
写文章之前,得先琢磨琢磨屏幕那头是谁。大部分情况下,是孩子的爸妈,可能还有爷爷奶奶这些带娃的长辈。这些人看文章,可不是来学什么高深理论的,他们是带着一肚子困惑来的。
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最头疼的可能是孩子每天上学哭着喊着不肯进教室。你要是跟他们讲 “分离焦虑是儿童发展中的正常阶段”,他们可能会觉得 “道理我都懂,可我家娃天天这样,我该咋办啊”。所以文章里得给具体的招,比如前一天晚上跟孩子约定好接他的时间,并且说到做到;或者带一件孩子熟悉的玩具去幼儿园,帮他缓解不安。
再比如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可能更关心孩子写作业拖拉、上课不专心这些事儿。这时候就得从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特点、学习习惯养成这些角度去分析,给出能落地的方法。别整那些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之类空泛的话,不如告诉他们 “把作业分成小块,每完成一块就给孩子一点休息时间” 这样具体的做法。
还有些家长,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变得叛逆,说什么都不听。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是知道孩子这种行为背后不是故意跟自己作对,而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文章里就得体现出这种理解,再给出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比如多听少说,别总想着否定他们的想法。
🎯找对选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选题就像做菜的食材,选对了食材,哪怕厨艺一般,做出来也差不到哪儿去。儿童心理学公众号的选题,得从孩子的日常行为里找。那些家长天天能见到,却又搞不懂的行为,就是好选题。
孩子突然变得很固执,非要按照自己的顺序穿衣服,稍微不对就大哭大闹。这种 “秩序敏感期” 的表现,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但不一定知道原因。写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肯定能引起共鸣。可以讲讲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这是他们建立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然后告诉家长这时候别跟孩子硬刚,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慢慢引导他们学会变通。
还有孩子喜欢说 “不”,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先否定。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他们想证明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写这个选题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常见的场景,比如妈妈说 “该吃饭了”,孩子说 “不,我不吃饭”,然后分析孩子说 “不” 背后的心理,再教家长怎么应对,比如给孩子选择题,“你想现在吃饭,还是再过十分钟吃?”
另外,结合一些热点事件找选题也不错。比如看到新闻里说某个孩子因为压力太大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可以借此聊聊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心理压力,以及家长该如何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但要注意,不能蹭热点蹭得太硬,得自然地跟儿童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
🏗️搭好文章结构,让读者看得明白
公众号文章不是学术论文,结构不能太复杂,得让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你在说什么。一般来说,开头引出问题,中间分析原因、给出方法,结尾总结升华,这样的结构就很清晰。
开头可以用一个常见的场景描述,让家长一看就觉得 “对对对,我家娃就是这样”。比如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刚到门口,他就死死抱着我的腿不放,眼泪鼻涕流一脸,说什么也不肯进去。旁边老师在催,我上班也快迟到了,真是又急又心疼”。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能抓住家长的注意力。
中间部分,先分析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还是拿孩子不肯上幼儿园来说,可以讲讲这是因为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感到不安和恐惧,这是分离焦虑的表现。然后分点给出解决办法,每个办法都要说得具体。比如 “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跟孩子进行告别仪式”“接孩子时多问问他在幼儿园开心的事” 等等。每一条办法后面,都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做有效,让家长明白其中的道理。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一下重点,再给家长一些鼓励的话。比如 “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出现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别太焦虑。按照上面的方法试试,相信过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开开心心地去幼儿园啦”。
📝用案例说话,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空讲理论没人爱听,配上真实的案例,文章才更有血有肉,也更有说服力。案例可以是自己身边看到的,也可以是家长们分享的。
比如讲孩子说谎这个话题,光说 “孩子说谎是因为害怕惩罚” 太干巴巴了。可以举个例子:“邻居家的小男孩不小心把爸爸的杯子打碎了,他爸爸问的时候,他说不是自己打碎的。后来他妈妈跟他好好沟通,他才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打碎的,因为怕爸爸骂他。” 然后分析这个案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这时候家长如果一味指责,只会让孩子更不敢说实话。接着给出正确的做法,比如告诉孩子 “打碎杯子没关系,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我们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
案例也不用太长,一两百字说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就行。关键是要能很好地印证你前面说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案例要真实可信,别瞎编乱造,不然家长一眼就能看出来,反而会影响文章的可信度。
还可以在文章里引用一些家长的反馈。比如写了一篇关于孩子专注力的文章,有家长留言说按照文章里的方法做,孩子专注力提高了。就可以把这条留言放出来,说 “这位家长的反馈太让人开心了,看来这些方法是管用的”,这样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也能让其他家长更有信心去尝试。
🔤标题起得好,打开率错不了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标题不好,就算内容再好,也可能没人点开看。起标题有几个小技巧,可以试试。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直接说出家长的困惑。比如 “孩子总爱打人,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到底该怎么管?” 这种标题能一下子戳中家长的痛点,让他们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家娃吗”,从而点开文章看看答案。
也可以用 “揭秘”“真相” 之类的词,勾起家长的好奇心。比如 “孩子突然不爱说话,背后的真相可能是这样”“揭秘:孩子为什么总喜欢重复问一个问题”。人们都有好奇心,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的标题能吸引他们点进来一探究竟。
还可以在标题里加入具体的年龄,让目标读者更明确。比如 “3 岁孩子总说‘不’,家长该怎么应对?”“6 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试试这几个方法”。这样家长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写给自己看的。
不过要注意,标题不能太夸张,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夸大其词。比如 “一招搞定孩子所有问题” 这种标题,家长一看就觉得不靠谱,反而会反感。标题要真实反映文章的内容,做到名副其实。
💬多和读者互动,增加粘性
公众号文章不是写完发出去就完事了,还要和读者多互动,这样才能增加粉丝的粘性。
可以在文章末尾设置一个互动话题,让家长们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困惑。比如 “你家孩子有过哪些让你头疼的行为?你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然后及时回复家长的留言,解答他们的疑问。
对于家长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解答。在文章开头可以说 “上次有位家长问孩子晚上不肯睡觉怎么办,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这样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的问题被重视了,也会更愿意关注你的公众号。
还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比如征集孩子的成长故事,或者家长的育儿心得,然后在公众号上分享。这样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能让家长们有参与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互动的时候,态度要真诚、友好,别摆架子。就算家长的观点和你不一样,也别去反驳他们,而是耐心地和他们交流。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氛围,让更多的家长愿意关注你、支持你。
写儿童心理学公众号文章,其实就是把专业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家长听,帮助他们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要用心去了解家长的需求,认真打磨内容,多积累案例和经验,就能写出受家长欢迎的好文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