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受欢迎的美食菜谱专栏?比如现在超火的 “懒人食谱”,可不是随便拍几道家常菜就行。得懂用户、抓痛点、有特色,还得让大家愿意跟着做、愿意分享。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你说。
🍳 先搞懂 “懒人” 到底要什么 —— 目标用户定位是根基
做专栏前得想明白,你的读者是谁?就拿 “懒人食谱” 来说,核心用户画像其实很清晰。大概率是 22 - 35 岁的上班族、租房党、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时间少、厨房设备简单(可能就一个炒锅加微波炉)、怕麻烦但又想吃得比外卖健康。
这些人要的不是米其林级别的摆盘,而是 **“30 分钟搞定、洗锅不超过 5 分钟、食材在楼下超市就能买齐”** 的方案。上次在后台看到个留言很典型:“能不能教我那种不用开火、切菜不超过 3 样的菜谱?” 这就是真实需求。
别想着讨好所有人。有人追求低卡,有人偏爱重口味,有人对碳水疯狂,你得选一个细分方向扎进去。比如专门做 “10 分钟快手早餐”,或者 “宿舍电煮锅食谱”,甚至 “剩菜改造指南”。越具体,越容易让用户觉得 “这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怎么验证你的定位对不对?初期可以多试几个方向。比如连续发 3 天 “懒人减脂餐”,再发 3 天 “懒人下饭菜”,看哪类的收藏、评论更高。数据不会骗人,哪个方向互动好,就往哪个方向深耕。
📝 内容得让人 “一看就会,一做就成”—— 菜谱设计有技巧
菜谱的核心是 “可执行性”。别写 “适量盐”“少许酱油”,懒人哪懂什么叫适量?直接写 “1 勺生抽(约 15ml)”“半茶匙盐(约 2g)”,甚至可以拍一张调料勺的特写,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步骤不能跳。比如做番茄炒蛋,别说 “番茄炒出汁”,要写 “番茄切块后中火炒 2 分钟,用铲子压出汁水”。新手最怕的就是 “我明明按步骤来,为啥结果不一样”。多写一句细节,就能减少一堆失败案例。
食材清单要 “去门槛”。尽量避免用 “马苏里拉芝士”“迷迭香” 这类不好买的东西,换成 “普通芝士片”“葱花” 照样能做出好吃的。实在需要特殊食材,得备注 “超市冷冻区有售”“网购关键词 XX”。
得有 “懒人专属窍门”。比如 “煮面条时加一勺盐,不容易粘在一起”“土豆不用削皮,洗干净连皮烤更省时间”。这些小技巧能让读者觉得 “跟着你做,不仅省事还专业”。
颜值也很重要,但不用追求完美。真实的成品图比摆拍更打动人。比如拍一张刚出锅有点烫、边缘微微焦的煎蛋,配文 “有点焦边才香,不用追求圆滚滚”,反而显得亲切。用户会想 “原来不用做得那么好看也能吃”,压力一下子就小了。
📱 选对平台,让内容自带传播属性 —— 推广渠道要精准
不同平台的玩法完全不一样。抖音、快手适合发 “沉浸式做饭” 短视频,镜头怼近点,拍切菜的清脆声、油锅里的滋滋声,配上 “3 分钟做好一顿饭” 的标题,很容易吸引划手机的懒人。
小红书得靠 “干货笔记”。封面用拼图,左边放食材全景,右边放成品图,中间加一行大字 “打工人带饭食谱,成本 5 块钱”。正文分 “食材清单”“步骤”“省钱技巧”,条理越清晰,收藏率越高。
微信公众号适合做 “系列化内容”。比如每周三发 “懒人便当合集”,每周五发 “周末快手大餐”,让读者养成 “到点就来看” 的习惯。还能做一些工具文,比如 “懒人必备的 5 件厨房神器”“超市半成品食材清单”,这类内容很容易被转发。
一定要引导 “二次传播”。在内容结尾加一句 “做完记得拍图发评论区,抽 3 个人送厨房湿巾”,或者 “觉得有用就转发给你那个总吃外卖的朋友”。用户的分享是最好的免费推广,比自己吆喝管用多了。
别忽略私域流量。把抖音、小红书的粉丝导流到微信群,每天在群里问 “今天想做什么菜?”“有谁跟着做了?发图看看”。群里的互动能增强粘性,还能帮你找到新的内容灵感。
🔥 让读者 “追更上瘾”—— 互动和运营是关键
固定更新时间很重要。比如每周一、三、五晚上 7 点更新,这个时间刚好是大家在想 “明天吃什么” 的时候。坚持一段时间,读者会形成条件反射,到点就点开你的专栏。
多回应评论区。有人说 “按你的方法做了,太咸了”,别删评论,回复 “下次盐减 1/3 试试,我下次也备注一下减盐版”。有人晒出成功的成品,一定要夸 “这个卖相比我做得还好!”。让读者觉得你不是冷冰冰的博主,而是能聊天的朋友。
定期做 “用户投稿”。让大家把自己改良的菜谱、失败的经历发过来,你整理后做成一期内容。比如 “懒人食谱翻车现场合集”“粉丝发明的神仙吃法”,这样既省了自己的创作精力,又让用户有参与感。
搞点 “小福利” 刺激互动。不用多贵,送包厨房用纸、一把硅胶铲,或者整理好的 “30 天懒人食谱电子档” 就行。条件可以是 “点赞 + 在看 + 评论”,或者 “分享到朋友圈截图”。低成本但能有效提升活跃度。
💡 从 “有人看” 到 “能赚钱”—— 商业变现别太急
别急着一火就接广告。刚开始粉丝信任度不够,硬推产品很容易掉粉。可以先从 “好物推荐” 入手,比如 “我用了 3 年的不粘锅,几十块钱还不粘”,推荐自己真的在用的东西,读者反而容易接受。
可以做 “付费内容”,但得有门槛。比如整理一套 “21 天懒人减脂餐计划”,包含每天的菜谱、购物清单、热量计算,定价 9.9 元。价格不高,又有实际价值,愿意买单的人不会少。
和本地商家合作。比如和超市联合搞 “懒人食材包”,扫你专栏的码能领优惠券;或者和轻食店合作,推出 “按你的菜谱做的套餐”。这种接地气的合作既能赚钱,又能给读者带来实惠。
变现的前提是 “内容质量不掉线”。见过不少专栏火了之后,为了接广告乱推东西,菜谱也越来越敷衍,没过多久就凉了。记住,读者是因为你的内容才来的,丢了内容这个根,什么都做不长久。
🚫 这些坑千万别踩 —— 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别为了 “懒” 而牺牲口感。有人为了追求简单,教大家 “白水煮菜蘸酱油”,确实懒,但不好吃啊。读者做一次就不会再来了。“懒” 和 “好吃” 必须平衡,可以简化步骤,但不能简化味道。
别用 “专业术语” 吓唬人。说 “勾芡” 不如说 “淀粉加水搅匀倒进去”,说 “焯水” 不如说 “开水里煮 1 分钟捞出来”。新手对厨房术语很陌生,越通俗,跟着做的人越多。
别忽略 “失败案例”。不是所有人都一次成功,多分享 “我上次做错了什么”“如果炒糊了怎么办”。比如 “煎蛋粘锅?其实是锅没烧够热”,这种 “避坑指南” 比成功案例更受欢迎。
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专栏最忌讳 “热情来了更 3 条,忙起来停一周”。哪怕每周只更 1 篇,只要固定时间,读者也能记住你。断断续续的更新,很容易被遗忘。
打造一个受欢迎的美食菜谱专栏,核心就是 “站在懒人角度想问题”。他们怕麻烦,你就把步骤简化;他们怕浪费,你就教他们利用剩菜;他们怕做不好,你就多给鼓励和技巧。做到这些,你的专栏想不火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