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谁没为标题犯过愁?辛辛苦苦码了几千字,排版也花了心思,结果标题起得平平无奇,发出去阅读量惨不忍睹。这感觉,就像精心准备了一桌菜,却因为菜名太土没人动筷子。别慌,标题这东西,不是靠灵感瞎蒙的,有公式可循。今天就给你三个硬核公式,每天练,一个月后,你会发现文章点击率蹭蹭往上涨。
📌 公式一:痛点 + 解决方案,直击人心
读者点开文章,说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标题要是能一眼戳中他的痛点,再给个明确的解决方案,想让人不点都难。
怎么找痛点?想想你的目标读者最焦虑什么、最困扰什么。宝妈可能愁孩子挑食,职场人可能烦加班效率低,创业者可能怕流量上不去。把这些痛点摆出来,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向,标题就有了杀伤力。
比如写育儿类文章,“3 岁孩子天天挑食,瘦得像根棍?试试这 4 个家常菜,一周就见效”。前半句点出宝妈的焦虑,后半句给了解决方案,还加了时间限制,让人觉得靠谱,想点进去看具体做法。
职场干货类的也一样,“每天加班到深夜,工作还是做不完?用这招拆解任务,效率提升 50%”。加班是职场人的普遍痛点,“效率提升 50%” 这个解决方案够具体,吸引力自然就来了。
要注意,痛点不能泛泛而谈,得具体到场景。“孩子不听话” 就不如 “孩子出门就乱跑,喊破喉咙都没用” 有画面感。解决方案也别太虚,“教你一招” 就不如 “用‘倒计时’法则,孩子主动听话” 来得实在。每天找 3 个不同领域的痛点,用这个公式套写标题,练熟了就能快速抓住读者眼球。
📌 公式二:数字 + 价值,量化吸引力
数字是个好东西,能让模糊的价值变得具体可感。标题里放上数字,读者一眼就能知道文章有多少干货,值不值得花时间看。
列清单的文章最适合用这个公式。“5 个免费图片网站,无版权随便用,设计师都在藏”,“5 个” 明确告诉读者有多少资源,“免费”“无版权” 点出价值,一下子就抓住了需要找图片的人。
讲方法技巧的也一样,“3 步搞定公众号排版,10 分钟出一篇高颜值文章”。“3 步”“10 分钟” 把操作难度和时间成本说清楚了,让觉得排版麻烦的人有了尝试的欲望。
数字的选择也有讲究,别用太大的数,比如 “100 个写作技巧”,读者会觉得消化不了,反而没兴趣。一般来说,3-10 之间的数字比较讨喜,既能体现内容丰富,又不会让人有压力。每天围绕不同主题,用数字 + 价值的公式写标题,慢慢就会摸到读者的喜好。
📌 公式三:反差 + 悬念,勾人好奇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反差大、有悬念的内容,越能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标题里制造点反差,再留个小悬念,就能牢牢勾住读者的注意力。
反差可以是身份的反差,比如 “月薪 3 千的实习生,比主管还会写文案?就靠这一个习惯”。“月薪 3 千” 和 “比主管还会写” 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好奇这个实习生到底有什么秘诀,“一个习惯” 又留下悬念,引导读者点进去寻找答案。
也可以是结果的反差,“同样写职场文,为什么他的阅读量总是 10 万 +?关键在标题的这处细节”。“同样写职场文” 说明起点差不多,“阅读量总是 10 万 +” 则体现出巨大差距,“这处细节” 引发好奇,让人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细节影响了阅读量。
制造悬念的时候要把握好度,不能太故弄玄虚,不然读者会觉得被忽悠。比如 “我以为他是个普通人,直到看到他的朋友圈”,这个悬念就比较自然,不会让人反感。每天找些有反差感的素材,用这个公式写标题,练出对悬念的敏感度,标题就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练这三个公式,不能只是随便写写就完事。得有反馈,有调整。写完之后,把自己当成普通读者,看看会不会被标题吸引。要是连自己都不想点,那就说明没写到位,得重新改。
可以建个表格,把每天写的标题分类记下来,过几天回头看,对比一下哪些标题更有感觉,哪些地方还能改进。也可以找同行交流,让他们给提提意见,旁观者清,往往能发现你没注意到的问题。
刚开始练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别扭,写出来的标题也一般。别着急,任何技能都需要积累。坚持一个月,每天认真练 3 个标题,你会慢慢找到感觉,对读者心理的把握会越来越准,标题的点击率自然就上去了。
记住,标题是文章的脸面,也是打开流量的钥匙。花时间打磨标题,比多写几百字内容管用得多。现在就拿起笔,或者打开文档,用这三个公式开始练吧。一个月后再来看,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