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公众号运营者都在愁标题 —— 明明内容不错,就是没人点。其实标题点击率哪是什么玄学?那些 10w + 的标题,背后全是能复制的规律。今天就把这些规律拆透,给你能直接用的公式。
🎯 第一步:先搞懂 “用户为什么点”
你得先想明白,读者刷朋友圈或订阅号列表时,注意力就那么几秒。他们不是在 “选文章”,是在 “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要么能解决他当下的麻烦,要么能满足好奇心,要么能让他觉得 “这事和我有关”。
比如妈妈群体看到 “3 岁孩子总挑食?这个家常菜做法他肯定爱吃”,大概率会点 —— 因为 “挑食” 是她的日常麻烦,“家常菜做法” 是具体解决方案。而上班族看到 “每天喝 8 杯水没用?医生说真正该喝的是这 3 种”,也会点 ——“喝水” 是日常,“没用” 颠覆认知,“3 种” 给了明确价值。
核心就是:让用户在 0.5 秒内看到 “和我有关”。 那些没人点的标题,要么太抽象(比如 “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要么太自我(比如 “我们团队的新尝试”)。用户刷手机时根本不会停下来猜你写了啥,标题必须直给价值。
🔍 公式 1:“痛点 + 解决方案”—— 精准戳中需求
这是最稳妥的公式,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痛点要具体,解决方案要明确,用户一看就知道 “点进去能解决我的问题”。
举个例子:职场人怕写报告,你就可以写 “写周报总被老板说没重点?3 个模板直接套用”。这里 “写周报被说没重点” 是具体痛点,“3 个模板” 是解决方案。比 “如何写好周报” 这种模糊的标题,点击率能高 3 倍以上。
再看母婴号:“宝宝半夜哭醒 5 次?儿科医生教的 3 个哄睡技巧,今晚就管用”。“半夜哭醒 5 次” 把妈妈的疲惫具象化,“3 个技巧 + 今晚管用” 给了即时希望。这种标题不用花哨,就是靠 “精准对应需求” 取胜。
关键是痛点别泛泛而谈。比如 “孩子学习差” 不如 “孩子数学总考 60 分?”;“皮肤差” 不如 “夏天一出汗就脱妆?”—— 越具体的痛点,越容易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
📊 公式 2:“数字 + 利益”—— 用确定性降低决策成本
人对数字天生敏感,也更喜欢 “确定的好处”。带数字的标题,点击率通常比纯文字高 40% 以上。
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 “数字 + 具体利益”。比如 “每天 10 分钟,3 周练出瘦肚子”,“10 分钟” 是低付出,“3 周” 是明确时间,“瘦肚子” 是具体利益。用户一算,投入小、见效快,自然愿意点。
另一种是 “数字 + 信息增量”。比如 “整理了 10 个免费无版权图库,设计师都在存”,“10 个” 是数量,“免费无版权” 是核心价值,“设计师都在存” 增加了可信度。这种标题对需要干货的用户来说,几乎是 “必点”。
注意数字要合理。比如 “1 天瘦 5 斤” 就太假了,用户会本能反感。数字要在 “可信” 和 “有吸引力” 之间找平衡,比如 “7 天瘦 3 斤” 就更让人接受。
❓ 公式 3:“悬念 + 钩子”—— 勾着用户想知道答案
人都有好奇心,悬念标题就是利用这一点。但悬念不能瞎吊胃口,得给个 “钩子”,让用户知道 “点进去能得到答案”。
比如 “我劝你别买这种空调!同事刚踩坑,售后都不管”。“别买这种空调” 是悬念,“同事踩坑 + 售后不管” 是钩子,暗示点进去能知道 “哪种空调不能买” 以及具体原因。比 “空调选购避坑指南” 这种直白标题,更能勾起点击欲。
再看情感号:“结婚 5 年,我终于和婆婆处成了朋友 —— 就靠这 2 句话”。“结婚 5 年处成朋友” 本身就和很多人的经历反差,是悬念;“2 句话” 是钩子,告诉用户有具体方法。用户会想:到底是哪两句话?我能不能用?
悬念别太 “故弄玄虚”。比如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这种标题,用户会觉得 “又是骗点击的”。悬念必须和内容相关,钩子要清晰 —— 让用户知道 “点进去能解开悬念”,而不是被耍。
😠 公式 4:“情绪调动”—— 让用户 “忍不住想点”
人是情绪动物。愤怒、焦虑、喜悦、感动这些情绪,都能驱动点击。但要注意,情绪得和内容匹配,不能为了煽情而煽情。
焦虑感是最常用的,比如 “别再给孩子用这种保温杯了!内壁脱落有异味,很多家长还在买”。“别再用”“内壁脱落” 戳中家长对 “孩子健康” 的焦虑,“很多家长还在买” 增加了 “再不看就晚了” 的紧迫感。
喜悦感也好用,比如 “月薪 8000,我在一线城市租到了带阳台的房子 —— 附租房技巧”。“月薪 8000 + 带阳台” 戳中打工人的 “小确幸”,“租房技巧” 给了实用价值。这种标题能让人觉得 “有希望”,愿意点进去看。
情绪要 “适度”。比如写职场文,“老板又让我加班,太恶心了” 就太偏激;换成 “天天加班却没加班费?这 3 种情况可以维权”,既带了点不满情绪,又给了解决方案,就更得体。
🎭 公式 5:“身份绑定”—— 让用户觉得 “这是写给我的”
每个人都有身份标签:妈妈、应届生、职场新人、考研党…… 标题里带上这些标签,能瞬间拉近和目标用户的距离。
比如考研号写 “二战考研党必看:别再踩我去年掉过的 5 个坑”,“二战考研党” 精准定位,“别踩 5 个坑” 是价值。目标用户一看就知道 “这不是给新手看的,是给有过失败经历的人看的”,点击意愿自然强。
再比如职场号:“30 岁才转岗做运营,我用 3 个月拿到阿里 offer”。“30 岁转岗”“运营”“阿里 offer” 这几个标签,精准击中 “想转行、担心年龄、向往大厂” 的人群。他们会觉得 “这人跟我情况一样,我要看看他怎么做到的”。
身份别太宽泛。比如 “年轻人必看” 就不如 “25 岁刚毕业的年轻人必看” 精准。标签越具体,越容易让对应的人产生 “被点名” 的感觉。
✍️ 最后:给你一个 “万能检查清单”
写好标题后,别急着发,用这 3 个问题过一遍:
- 用户能在 0.5 秒内看懂 “这篇文章对我有什么用” 吗?
- 有没有明确的 “利益点”(比如解决问题、满足好奇、获得干货)?
- 和同类标题比,有没有 “差异化”(比如更具体、更戳痛点、更有情绪)?
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 “是”,那这个标题大概率能出效果。如果有一个 “否”,就再改改。
其实 10w + 标题的核心就一个:站在用户的角度,想清楚 “我凭什么要点你”。把自己当成读者,刷到这个标题时,会不会停下来?会不会觉得 “这个得点进去看看”?做到这一点,点击率根本不用愁。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