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什么是 “自嗨” 的蹭热点文章
不少人写蹭热点文章,总觉得自己写得特带劲,观点独特、文笔犀利,可发布后数据却惨不忍睹。这就是典型的 “自嗨”。
“自嗨” 的文章往往有个共同点:完全站在自己的视角看热点。比如某明星官宣恋情,有的文章全程分析明星的感情史,推测未来发展,把自己当成粉丝头子,可普通用户可能只关心这个消息对明星作品的影响,或者单纯想吃个瓜。这种情况下,文章就成了创作者的独角戏。
还有些文章,为了蹭热点硬凹观点。就像某款新产品爆火,明明用户更关心性价比和使用体验,作者却非要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大谈特谈,引用一堆专业术语,搞得读者云里雾里。用户看了几句就觉得和自己没关系,自然不会继续读下去。
更常见的是,只追求蹭热点的速度,忽略了内容的质量和用户的感受。热点刚出来,连来龙去脉都没搞清楚,就急匆匆写文章表达观点,结果观点片面,甚至出现事实错误。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敷衍,怎么可能产生共鸣?
💡 搞清楚 “自嗨” 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 “自嗨” 的蹭热点文章?最主要的原因是创作者太想表达自己,却忘了谁在看文章。很多人写文章时,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想法、情绪,觉得自己的观点很重要,必须让用户知道,却没考虑用户是否关心,能否理解。
对热点的理解太表面也是个大问题。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不去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社会现象,只停留在事件的表象。就像某品牌出现质量问题,只骂品牌黑心,却不分析用户为什么会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维权。这样的文章,用户看了除了一时解气,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还有些人是盲目跟风蹭热点,根本没考虑自己的账号定位和用户群体。比如一个专注于职场干货的账号,非要去蹭娱乐圈的八卦热点,写出来的内容和账号风格格格不入,老用户不买账,新用户也吸引不来,自然就成了自嗨。
另外,缺乏对用户的了解也是关键。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他们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是什么,更不知道他们在热点事件中最关心什么。写文章就像在黑暗中射箭,很难射中用户的需求点。
🎯 精准定位用户,找到共鸣的切入点
要避免自嗨,首先得知道你的用户是谁。可以通过分析账号的后台数据,看看粉丝的年龄分布、地域、兴趣标签等。比如你的粉丝大多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那蹭热点时就多从职场角度切入。
找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很重要。热点事件发生后,想想这件事会对用户的生活、工作、情感带来什么影响。就像疫情期间出现新的防控政策,用户最关心的可能是出行是否受限、工作会不会受影响。从这些点入手写文章,自然能引起用户的关注。
还可以多看看热点相关的评论区,用户在评论里说的话,往往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某部电影爆火,评论区很多人在讨论剧情中的情感线,那写文章时就可以围绕这个情感线展开,分析其中的情感共鸣点。
不要想着讨好所有用户,找准一个细分群体就好。比如一个母婴类账号,蹭教育政策的热点时,就专注于政策对 0-6 岁儿童家长的影响,不用去考虑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这样才能写出更精准、更有共鸣的内容。
🔗 把热点和用户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热点本身可能离用户很远,但只要找到和用户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用户觉得 “这事和我有关”。比如某科技公司发布了新的芯片,单纯讲芯片的技术参数,很多用户看不懂也不关心。但如果说这款芯片会让手机的续航能力提升多少,玩游戏更流畅,用户就会感兴趣。
可以从用户的日常场景出发。比如节假日高速堵车这个热点,写文章时不用一味吐槽堵车,而是可以告诉用户堵车时怎么合理安排时间,或者推荐一些适合在车里解闷的东西,这样的内容更实用,也更容易让用户产生共鸣。
结合用户的情感需求也很关键。比如高考这个热点,除了报道考试情况,还可以写家长在考场外的等待、考生的紧张与期待,这些情感场景能触动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用户,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还要注意热点的时效性和用户的关联度。有些热点虽然很火,但和用户的生活几乎没有关系,强行去蹭只会显得生硬。比如某个国外的小众节日,除非你的用户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否则没必要去写。
✍️ 用用户的语言风格来写文章
写文章时,要用用户听得懂的话。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和行业黑话,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比如写金融类热点,不要说 “资产配置优化”,可以说 “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让钱生钱”。
语气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自然。不要高高在上地说教,也不要过于严肃。比如写娱乐热点,就用平时和朋友聊八卦的语气,让用户感觉很亲切。
可以适当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但不要滥用。流行语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但用多了会显得刻意,甚至让部分用户看不懂。要根据自己的用户群体选择合适的流行语,比如年轻人多的账号可以用一些新潮的词汇,中老年用户多的账号就尽量用平实的语言。
句子不要太长,段落也不要太密。长句子和密段落会让用户读起来很累,影响阅读体验。尽量用短句子,段落之间多换行,让文章看起来更清爽。
👂 重视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内容方向
文章发布后,不要不管不顾,要多看看用户的评论、点赞、转发数据。如果很多用户在评论里说没看懂,或者觉得内容和自己没关系,那就要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下次写的时候及时调整。
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积极回应。在评论区和用户互动,既能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能增加用户的粘性。比如用户说希望多写一些关于热点事件的解决方案,那下次就可以侧重这方面的内容。
可以做一些小调查,问问用户对哪些热点感兴趣,想从文章中看到什么。根据调查结果来安排选题,能更贴合用户的需求,减少自嗨的可能。
把用户的反馈整理起来,建立一个用户需求库。每次蹭热点前,看看用户之前关心什么,避免重复踩坑,让文章越来越符合用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