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这行,灵感枯竭真的太常见了。有时候明明截稿日期就在眼前,脑子却像被堵住了一样,半天想不出一个像样的选题。但你发现没?那些厉害的内容创作者好像永远有写不完的东西。其实他们不是天生灵感爆棚,很多都是靠拆解爆文建选题库,今天就把这个 SOP 给你扒透,学会了内容策划再也不用求人。
📌 第一步:确定拆解的爆文范围,精准定位才有效
选对要拆解的爆文,等于成功了一半。要是乱拆一通,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被带偏。
首先得圈定平台。你主要在哪个平台发内容,就重点盯哪个平台的爆文。别想着把所有平台的爆文都拿来拆,精力根本不够。比如你主攻公众号,就多看看公众号里的 10 万 +;常发抖音,就盯着那些点赞几十万、上百万的视频脚本。每个平台的用户喜好不一样,爆文的逻辑也差得远,搞错了平台,拆解出来的东西用不上。
然后是锁定领域。和自己创作领域不相关的爆文,再火也别碰。你写职场干货的,去拆美食探店的爆文,能提取出啥有用的选题?白费力气不说,还容易让自己的选题库变得杂乱。就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比如母婴领域就拆母婴类爆文,科技领域就拆科技类爆文,这样才能挖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最后看数据指标。不是说有点热度的就算爆文,得看核心数据。点赞数、收藏数、评论数都得看,尤其是评论区,要是互动很热烈,说明这篇文戳中了大家的点。还有就是看传播度,是不是被很多人转发,在不同的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爆文才值得花时间拆解。
📌 第二步:拆解爆文的 5 个核心维度,挖透底层逻辑
拿到爆文后,不能光看个热闹,得往深了拆。这五个维度要是拆明白了,爆文的套路就基本掌握了。
标题是爆文的门面,得仔细琢磨。看看标题里用了哪些关键词,是热点词还是行业术语?有没有用数字,比如 “3 个方法”“5 年经验”,数字往往能增加可信度。还有标题的结构,是疑问式的 “为什么...”,还是痛点式的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都记下来,以后自己起标题就能参考。
开头怎么抓住人的?爆文的开头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能快速勾住读者。有的是直接抛出痛点,“每天加班却没成果,问题出在哪?”;有的是讲个小故事,用场景带入;还有的是引用一句金句,引发共鸣。把这些开头的方式分类整理,下次写文就不愁开头没思路。
内容结构也很关键。一篇爆文的内容安排肯定有讲究。是先讲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给解决办法?还是分点论述,每个点都有案例支撑?看看段落之间是怎么过渡的,有没有用什么连接词,或者用小故事、数据来衔接。把这些结构模式记下来,自己写的时候就能套用,让内容更有条理。
结尾的作用可不小。有的爆文结尾是呼吁行动,“赶紧试试这些方法吧”;有的是总结要点,帮读者回顾;还有的是留个悬念,引发读者讨论。结尾能不能让读者产生转发、评论的欲望,直接影响文章的传播效果。把各种结尾方式拆解出来,灵活运用,能让你的文章更有粘性。
选题角度是核心中的核心。同样一个话题,爆文总能找到不一样的角度。比如写 “减肥”,有的从 “懒人减肥法” 切入,有的讲 “减肥期间怎么吃才不反弹”,还有的聚焦 “产后妈妈如何健康减肥”。这些角度都是从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出发的。把这些角度提炼出来,就能发现背后的规律,自己找选题时就能举一反三。
📌 第三步:从拆解中提取选题,搭建初步选题池
拆解完爆文,就该动手提取选题了。这一步要细致,把藏在爆文里的潜在选题都挖出来。
从核心观点延伸。一篇爆文肯定有个核心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能发散出很多选题。比如一篇讲 “年轻人要学会存钱” 的爆文,核心观点是存钱能带来安全感。那就能延伸出 “刚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开始存钱”“月薪 5000 怎么存下 3000”“存钱和享受生活不冲突” 等选题。顺着核心观点往细了想,选题就源源不断。
根据受众需求拓展。爆文能火,肯定满足了某类受众的需求。分析爆文的受众是谁,他们还有哪些没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一篇写给宝妈的 “宝宝辅食制作” 爆文,受众是 0-1 岁宝宝的妈妈。她们可能还想知道 “宝宝辅食怎么搭配更有营养”“宝宝不爱吃辅食怎么办”“制作辅食需要哪些工具”,这些都是可以拓展的选题。
结合热门话题联想。很多爆文都结合了当时的热门话题。拆解的时候看看这篇爆文关联了哪个热点,然后想想这个热点还能从哪些角度切入。比如热门话题是 “春节回家”,爆文写的是 “春节回家带什么礼物给父母”,那还能联想到 “春节回家如何应对亲戚的灵魂拷问”“春节回家的路上要注意什么”“异地打工人春节回家的成本有多高” 等选题。
从案例故事挖掘。爆文里往往会有很多案例和故事,这些案例本身就能变成选题。比如一篇讲 “创业成功” 的爆文里,提到了一个年轻人靠摆摊创业的故事,那就能提取出 “摆摊创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摆摊卖什么最赚钱”“摆摊过程中遇到的坑怎么避” 等选题。把案例拆解开,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一个好选题。
📌 第四步:选题库的分类与管理,让选题随用随取
提取了一堆选题后,要是乱糟糟的堆着,用的时候还是找不到。所以分类管理特别重要,得让选题库清晰明了。
按内容类型分。可以分成干货类、故事类、观点类、热点类等。干货类就是教方法、给技巧的选题;故事类就是通过讲故事传递某种理念的;观点类是表达对某个事情的看法;热点类就是结合当下热门事件的。这样分类,写不同类型的内容时,能快速找到对应的选题。
按受众群体分。根据你的目标受众群体来分,比如职场新人、宝妈、学生、创业者等。每个群体的需求和关注点不一样,这样分类后,针对特定群体创作时,就能精准找到合适的选题。比如要给职场新人写内容,直接从 “职场新人” 分类里找,效率高多了。
按生命周期分。有些选题是长期有效的,比如 “怎么提高沟通能力”;有些是季节性的,比如 “夏季防晒小技巧”;还有些是时效性强的,比如节日相关的选题。这样分类后,能提前规划内容,比如快到夏天了,就多准备防晒、避暑相关的选题;节日前就准备节日相关的内容。
用表格或工具管理。可以用 Excel 表格,列上选题名称、所属分类、适用平台、备注(比如可以结合的热点、需要的素材等)。也可以用一些专门的工具,比如石墨文档、飞书文档,方便多人协作或者随时更新。定期翻看,看看哪些选题可以马上用,哪些需要调整,让选题库活起来。
📌 第五步:选题库的更新与优化,保持活力不失效
选题库建好了不是一劳永逸的,得不断更新优化,不然很快就会过时。
定期补充新爆文。每周或者每两周,花点时间去看最新的爆文,把它们拆解后提取新的选题,补充到选题库里。互联网变化快,热点和受众喜好也在变,只有不断吸收新的东西,选题库才能保持新鲜。
淘汰过时选题。有些选题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不适用了,比如结合某个旧热点的,或者受众需求已经变了的。定期检查选题库,把这些过时的选题删掉,避免占用空间,影响判断。
测试选题效果。把选题库里的选题拿去用,看看实际的传播效果怎么样。哪些选题读者反馈好,点赞评论多;哪些选题反响一般。根据效果调整选题库,多保留那些效果好的选题类型,优化那些效果差的。
和同行交流碰撞。多和其他内容创作者交流,看看他们在用什么选题,有什么新的思路。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你启发,发现自己选题库的不足。互相分享拆解的爆文和选题,能让大家都有收获,选题库也能越来越丰富。
📌 第六步:实操演练,快速上手这个 SOP
光说不练假把式,来个实操演练,看看这个 SOP 怎么用。
假设你是做美食领域的,想建一个美食选题库。先去小红书找最近点赞高的美食爆文,比如一篇 “30 分钟搞定的快手晚餐,好吃又简单” 的爆文。
拆解标题:用了 “30 分钟”“快手晚餐”“好吃又简单”,突出了时间短、易做、美味,击中了上班族的痛点。
拆解开头:“每天下班回家累得不想动,又不想吃外卖?试试这几道晚餐,简单快手还健康。” 直接点出受众的痛点,引发共鸣。
拆解内容结构:先介绍每道菜的食材,再讲步骤,每道菜都配了成品图,最后总结了省时的小技巧。结构清晰,步骤详细,适合新手。
拆解结尾:“明天晚餐就按这个做,记得交作业哦~” 呼吁行动,还增加了互动性。
拆解选题角度:聚焦 “上班族”“快手”“健康”,从时间和健康两个维度切入。
提取选题:从核心观点延伸出 “20 分钟搞定的早餐食谱”“上班族带饭攻略,简单又营养”;从受众需求拓展出 “新手学做菜,从这几道菜开始”“一人食晚餐怎么做得丰盛又不浪费”;结合热点联想(比如最近提倡节约粮食)出 “剩菜变身美味晚餐的 3 个方法”。
把这些选题分类到 “快手食谱”“新手做菜”“一人食” 等类别里,补充到选题库。过段时间再看看新的美食爆文,更新选题库,慢慢的你就有写不完的美食选题了。
按照这个 SOP 来,拆解爆文建选题库,真的能告别灵感枯竭。关键是要多练,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拆多了就越来越顺手。以后做内容策划,再也不用愁没选题,自己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