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人都在愁一件事: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阅读量总上不去?有人说要追热点,有人说标题要劲爆,还有人觉得内容得有深度。这些都对,但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常年出 10w + 的账号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点 ——把用户的 “情绪价值” 抓得死死的。
用户打开公众号的瞬间,不是来上课的,也不是来听你讲道理的。他们可能刚下班累得不想说话,可能被老板骂了想找安慰,也可能刷到别人的成就心里有点慌。这时候,能戳中他们当下情绪的文章,才会被点开、被转发。今天就来扒一扒,情绪价值到底怎么用,才能让你的文章离 10w + 更近一步。
📌 先搞懂:什么是公众号里的 “情绪价值”?
很多人觉得 “情绪价值” 是个虚头巴脑的词,其实特别好理解 —— 就是你写的文章,能让用户产生 “啊,这说的不就是我”“终于有人懂我了”“看完心里舒服多了” 的感觉。它不是让你讲大道理,而是帮用户 “处理情绪”。
比如职场号写 “凌晨两点改方案,老板只回了个‘嗯’”,这一句话就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委屈;亲子号说 “陪娃写作业到崩溃,我偷偷躲在厕所哭了 10 分钟”,妈妈们一看就觉得 “这作者肯定带过娃”。这些文章没讲什么高深理论,但因为精准触达了情绪,自然有人愿意看。
反过来想,为什么有些文章内容明明很干货,阅读量却上不去?因为它只给了 “信息”,没给 “情绪”。就像你给饿肚子的人递了一本菜谱,不如直接递个馒头实在。用户在有情绪的时候,对 “有用的信息” 接受度很低,但对 “能共鸣的情绪” 毫无抵抗力。
所以做公众号,先别想着 “我要教用户什么”,先想 “用户现在可能在闹什么情绪”。能把这个想明白,你的文章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 用户最爱 “买单” 的 5 种情绪,你抓住过吗?
不是所有情绪都能带来高传播。有些情绪太私人,用户不想分享;有些情绪太负面,容易引起反感。根据大量 10w + 案例总结,这 5 种情绪最容易让用户主动点开、转发 ——
1. 被理解的 “共鸣感”
这是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情绪价值。用户看到文章里描述的场景、感受和自己一模一样,就会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比如写 “30 岁没结婚,每次过年都像在渡劫”,戳中了很多未婚年轻人的焦虑;写 “带饭上班被同事说‘太抠’,我默默把饭盒收起来了”,打工人立刻能联想到自己的经历。
这种共鸣不需要华丽的文笔,越真实、越具体的细节越管用。别写 “年轻人压力大”,要写 “挤了 40 分钟地铁,到公司发现早餐被挤成了浆糊”。
2. 能解压的 “轻松感”
现在人压力太大了,刷公众号成了放松的方式之一。那些带点自嘲、有点幽默的文章,更容易被传播。比如 “我月薪 8000,敢在朋友圈装‘有钱人’了”,用调侃的方式讲普通人的生活,读者笑着笑着就转发了;“老板让我周末加班,我假装没看见消息 —— 然后周一被批了”,用真实又有点怂的经历,让人觉得 “原来不止我这样”。
注意这种轻松感不能是低俗搞笑,要贴近用户的真实生活,让他们觉得 “这事儿我也遇到过,这么想确实舒服多了”。
3. 有认同的 “归属感”
人都需要找到 “自己人”。如果你的文章能让用户觉得 “我属于这个群体”,他们就会主动转发来 “站队”。比如 “农村出来的孩子,永远学不会‘精致穷’”,让出身农村的读者找到归属感;“不喜欢无效社交的人,真的不是孤僻”,帮内向的人正名。
这种情绪价值的关键是 “明确标签”,告诉用户 “你这样是正常的,有很多人和你一样”。
4. 能打气的 “成就感”
没人愿意一直被否定,哪怕是看文章。那些能让用户觉得 “我能行”“我做得不错” 的文章,传播力特别强。比如 “你每天坚持带饭,已经比 80% 的人会生活了”,把小事拔高成优点;“哪怕每月存 1000,你也在悄悄变厉害”,给普通人的努力赋予意义。
这种文章不用写惊天动地的成就,聚焦用户身边的小事,告诉他们 “你做的这些,都很有价值”。
5. 怕错过的 “焦虑感”(慎用但有效)
适当的焦虑能促使用户行动,但不能过度。比如 “2024 年这 3 个风口,再不知道就晚了”,利用 “怕错过” 的心理;“同事偷偷考的证,已经涨薪 5000 了”,戳中职场人的竞争焦虑。
用这种情绪要注意 “给解法”,不能只制造焦虑。光说 “你要被淘汰了” 没用,得告诉用户 “可以这样做”,否则会被骂 “贩卖焦虑”。
这 5 种情绪不是孤立的,很多 10w + 文章会把它们结合起来。比如一篇写 “职场妈妈” 的文章,先讲 “早上送完娃赶地铁,妆花了都没时间补”(共鸣),再调侃 “谁说妈妈带娃轻松?我现在能单手抱娃单手改方案”(轻松),最后说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成就感)。这样的文章,想不火都难。
🎯 3 个步骤,精准捕捉用户当下的 “情绪点”
知道了用户爱什么情绪,接下来就得知道 “怎么找到这些情绪”。总不能瞎猜吧?分享 3 个经过验证的方法,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
第一步:从 “用户评论” 里挖情绪
你自己账号的评论区、同领域爆款账号的评论区,都是情绪宝库。比如你做亲子号,看到评论里总有人说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我天天忍不住发火”,这就是 “焦虑 + 自我否定” 的情绪;做职场号,发现很多人说 “努力了却没被看见,有点想躺平”,这是 “委屈 + 迷茫” 的情绪。
把这些评论收集起来,提炼出高频出现的 “感受词”—— 比如 “累”“烦”“慌”“开心”“骄傲”,这些就是你下次写文章的切入点。
第二步:从 “热点事件” 里找情绪共鸣
热点本身就是情绪放大器。比如高考结束后,“陪考家长在考场外等的 3 小时” 能引发 “期待 + 紧张” 的情绪;年底的时候,“抢票回家” 能引发 “归心似箭 + 焦虑” 的情绪。
别只追热点事件本身,要想 “这件事让用户想到了什么”。比如 “年轻人开始攒‘养老钱’” 这个热点,表面是理财话题,背后是 “对未来的不安” 和 “想掌控生活” 的情绪,从这个角度写,比单纯讲理财方法容易火。
第三步:用 “场景代入法” 模拟情绪
如果暂时没找到明确的情绪点,就把自己当成用户,想想他们一天的生活场景。比如你做美妆号,用户可能是上班族 —— 早上急着化妆,担心 “卡粉”;晚上加班,怕 “脱妆” 被同事看到。这些场景里的 “担心”“尴尬” 就是情绪点。
模拟的时候要具体到 “时间、地点、动作”。别想 “用户上班”,要想 “用户早上 7 点起床,赶地铁时被挤成肉饼,到公司发现头发乱了”,这种细节里藏着的 “狼狈” 和 “想保持体面” 的矛盾,就是很好的情绪切入点。
捕捉情绪的核心不是 “猜”,而是 “观察”。多花点时间看用户说什么、做什么,比自己闷头想 “他们可能喜欢什么” 靠谱 10 倍。
📝 实操:这样写,让用户忍不住 “转发”
找到了情绪点,怎么写才能让情绪 “落地”?分享 4 个简单直接的技巧,看完就能用 ——
1. 开头 3 句话,必须戳中 “具体场景”
用户划到文章的前 3 秒,决定了他们会不会点开。这时候别铺垫,直接扔一个他们熟悉的场景。比如写职场情绪:“刚把改了 5 遍的方案发过去,老板回了个‘?’,你盯着屏幕突然不想说话了。” 写亲子情绪:“孩子把牛奶打翻在作业本上,你刚压下去的火又冒了上来,突然想给自己两巴掌。”
具体的场景能让用户瞬间 “代入”,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自然会往下看。
2. 用 “细节” 代替 “道理”
情绪是靠细节传递的,不是靠喊口号。想表达 “妈妈辛苦”,别写 “妈妈很伟大”,要写 “她早上 5 点起来给你做早餐,你出门时她在擦灶台,晚上你睡了,她还在洗你换下来的衣服”。想表达 “职场委屈”,别写 “打工人不容易”,要写 “加班到 10 点,打车回家的路上,司机问‘这么晚才下班啊’,你突然鼻子一酸”。
细节越具体,情绪越真实。用户能从细节里看到自己,才会觉得 “这篇文章懂我”。
3. 给用户 “情绪出口”
用户有情绪的时候,需要一个 “被允许” 的理由。比如写 “不想社交不是错”,告诉内向的人 “不用逼自己合群”;写 “偶尔躺平也没关系”,告诉焦虑的人 “休息不是偷懒”。
这种 “允许” 能让用户觉得 “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他们会转发到朋友圈,相当于在说 “看,有人理解我”。
4. 结尾留 “互动钩子”
想让用户转发,结尾可以给一个 “分享的理由”。比如 “你有没有过‘明明很累却不敢停’的时候?评论区聊聊,让大家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或者 “如果你也觉得‘带娃不只是妈妈的事’,转发给孩子爸爸看看”。
转发本质是 “表达自己”,给用户一个明确的 “转发动机”,他们才会主动传播。
举个例子:有个职场号写过一篇 10w + 文章,开头是 “领导在会上说‘这个方案谁做的?太差了’,你低着头不敢说话,其实那是你熬了两个通宵做的”(具体场景)。中间写 “你偷偷在厕所抹了把脸,出来时同事问‘没事吧’,你说‘没事’”(细节)。然后说 “被否定的时候,难过是应该的,不用假装坚强”(情绪出口)。结尾问 “你有没有被领导当众批评过?后来怎么熬过来的?”(互动钩子)。这样的文章,传播起来特别顺。
⚠️ 别踩坑!这 3 个 “情绪价值” 误区,很多人都中招了
抓情绪价值不是瞎写,有几个坑一旦踩了,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掉粉 ——
1. 为了情绪而 “编造事实”
有些人为了戳情绪,会写一些 “极端场景”,比如 “婆婆故意把孩子冻感冒”“老板当众撕了我的方案”。这些场景可能偶尔存在,但太极端会让用户觉得 “假”。
真实的情绪来自真实的生活,哪怕是小事。“婆婆给孩子穿太多,我说了两句她不高兴”,比 “婆婆故意害孩子” 更能引发共鸣,因为前者更贴近大多数人的经历。
2. 只发泄情绪,不给 “落脚点”
光吐槽、光抱怨,用户看完会觉得 “更丧了”。比如写 “职场太卷了,努力也没用”,只会让用户更焦虑。好的情绪价值,应该是 “先共鸣,再给一点微光”。
可以说 “我知道你现在觉得累,也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 这就够了”,或者 “哪怕今天只做好了一件小事,也是进步”。给用户一点 “可以抓住的东西”,他们才会觉得 “有收获”。
3. 情绪太 “私人”,忽略 “共性”
每个人都有私人情绪,但公众号文章要的是 “共性情绪”。比如你写 “我今天丢了 100 块钱,特别难过”,这是私人情绪,别人没丢钱就没感觉。但你写 “攒了很久的钱,突然要用来交物业费,有点心疼”,这就是很多人都有的 “钱不够花” 的共性情绪。
写之前问问自己:“这个情绪,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可能有?”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换个角度。
情绪价值的核心是 “真诚”—— 你是真的理解用户,还是只想利用他们的情绪涨阅读量,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有真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文章才有可能真正打动人心。
现在做公众号,内容好是基础,但能让用户 “有情绪波动” 的文章,才更容易突围。10w + 不是靠运气,而是靠 “精准捕捉情绪 + 真诚表达”。下次写文章前,先别想 “我要写什么”,先想 “用户现在可能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把这个搞透了,离 10w + 就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