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
最近帮 5 个公众号团队做诊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完全依赖 AI 写稿的账号,粉丝留存率比混合创作的低 37%。某美妆号用 AI 批量生产 "10 分钟化妆技巧",3 个月后打开率从 5.2% 掉到 2.1%。
最近帮 5 个公众号团队做诊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完全依赖 AI 写稿的账号,粉丝留存率比混合创作的低 37%。某美妆号用 AI 批量生产 "10 分钟化妆技巧",3 个月后打开率从 5.2% 掉到 2.1%。
不是说 AI 写不了公众号。上周亲测某主流 AI 工具,给它 10 条产品卖点,5 分钟就能生成 3 篇不同风格的推文。但后台数据不会骗人 ——AI 写的文章,用户平均停留时长 2 分 18 秒,比人工写的短 47 秒。
更关键的是转化率。某教育机构做过对比,同样的课程推广,AI 写的推文转化率 0.8%,而编辑修改过的版本能到 2.3%。这中间差的可不是一点点。
🚀 AI 写公众号的三板斧
效率这块 AI 确实没对手。之前带的团队做活动,要给 10 个不同用户画像写推文。以前 3 个编辑熬两天,现在 AI 初稿两小时搞定,编辑改改细节,当天就能发。
效率这块 AI 确实没对手。之前带的团队做活动,要给 10 个不同用户画像写推文。以前 3 个编辑熬两天,现在 AI 初稿两小时搞定,编辑改改细节,当天就能发。
成本优势更明显。二线城市一个初级编辑月薪至少 6k,AI 工具年会员也就千把块。某本地生活号用 AI 写商家探店文,人力成本砍了一半,还能保持日更。
数据整合能力是真厉害。想写一篇 "2024 咖啡消费趋势",AI 能秒速扒完各大平台报告,提炼出 "冷萃咖啡增长 217%" 这种抓眼球的数据,比人工整理快 10 倍不止。
风格适配也挺牛。让它模仿 "咪蒙体" 写情感文,或者学 "36 氪" 写科技稿,框架和语气都像模像样。有个母婴号用这招,同时运营 3 个不同风格的子账号,内容产出量翻了番。
💣 这些坑踩一个就够你受的
最头疼的是原创性问题。某职场号用 AI 写 "95 后离职原因",结果被读者扒出和某平台文章重合度 70%。投诉一来,不仅删文道歉,还被平台限流半个月。
最头疼的是原创性问题。某职场号用 AI 写 "95 后离职原因",结果被读者扒出和某平台文章重合度 70%。投诉一来,不仅删文道歉,还被平台限流半个月。
情感共鸣基本没有。用户留言最能说明问题,AI 写的文章下面,很少有 "看哭了"、"太懂我了" 这种评论。某情感号做过实验,AI 写的亲情主题文,点赞数只有小编真实经历改编的 1/5。
事实错误防不胜防。前阵子某科技号用 AI 写 "国产芯片突破",把研发进度写错了半年,评论区被行业大佬纠错,脸都丢尽了。现在团队被逼着加了道流程 ——AI 写的每篇都要过事实核查。
🔥 哪些场景 AI 能当主力
资讯速报类完全可以交给 AI。某财经号用 AI 写股市早报,凌晨 4 点爬取数据,5 点生成稿件,6 点准时推送,比同行快两小时,粉丝涨得飞快。
资讯速报类完全可以交给 AI。某财经号用 AI 写股市早报,凌晨 4 点爬取数据,5 点生成稿件,6 点准时推送,比同行快两小时,粉丝涨得飞快。
产品说明类也很合适。家电公众号用 AI 写 "洗碗机选购指南",把参数、功能、保养这些硬信息整理得清清楚楚,用户收藏率比以前高不少。
活动通知更是 AI 的强项。促销信息、报名流程这些格式化内容,AI 写的比人还规范,还能自动插入优惠券代码,出错率几乎为零。
🤔 人类作者该守好什么阵地
深度原创肯定不能丢。某汽车号的小编,自己买了辆二手车,记录整备过程写成系列文,每篇阅读量都是平时的 3 倍,还引来两个赞助商。
深度原创肯定不能丢。某汽车号的小编,自己买了辆二手车,记录整备过程写成系列文,每篇阅读量都是平时的 3 倍,还引来两个赞助商。
情感共鸣得靠真人。某教育号的主编,把自己孩子上学的焦虑写成推文,留言区炸出 500 多条家长共鸣,这种效果 AI 再厉害也仿不出来。
行业洞察需要真经验。有个餐饮号老板,自己开了十年火锅店,写的 "冬天火锅店运营秘籍",全是实操细节,AI 根本写不出来这种带烟火气的干货。
🚨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
先用 AI 搭骨架。确定主题后,让 AI 出 3 个不同的结构框架,选一个最合适的,再让它填充基础内容,这样能省 60% 的时间。
先用 AI 搭骨架。确定主题后,让 AI 出 3 个不同的结构框架,选一个最合适的,再让它填充基础内容,这样能省 60% 的时间。
然后人工填血肉。把自己的经历、案例、金句加进去。某职场号的做法是,AI 写完后,编辑必须加 3 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互动率立马上去了。
最后重点打磨开头结尾。读者划屏速度比你想的快,前 3 句话抓不住人,后面写再好也没用。这部分最好自己写,或者把 AI 写的改得有个人特色。
💡 未来的趋势其实很明显
不是 AI 取代人,而是会用 AI 的人取代不会用的人。现在我们团队的新人,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学怎么和 AI 协作,而不是抗拒它。
不是 AI 取代人,而是会用 AI 的人取代不会用的人。现在我们团队的新人,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学怎么和 AI 协作,而不是抗拒它。
某百万粉丝公众号的做法值得参考:AI 负责 80% 的基础工作,人类专注 20% 的核心价值 —— 原创观点、情感连接、行业洞察。这个比例可能还要调整,但大方向错不了。
工具始终是工具。有个小编用 AI 写了半年,自己都快不会独立思考了,这才是最危险的。真正的高手,是让 AI 成为助力,而不是让自己变成 AI 的傀儡。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