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编辑器就头疼?明明内容写得不错,排出来却乱糟糟?别纠结用什么高级工具了,掌握这几个底层排版原则,哪怕是记事本都能排出舒服的文章。
📌 信息分层:先搭骨架再填肉
文章排版的核心是让读者一眼看清信息优先级。就像超市货架,零食和日用品不会堆在一起。
写之前先画个简单的层级图:主标题是货架区,二级标题是货架层,段落是具体商品。比如写一篇旅行攻略,主标题定 “周末玩转厦门”,二级标题可以是 “必去 3 个景点”“避坑住宿指南”,每个二级标题下再分具体内容。
很多人排版乱,是因为不分层级。大段文字里突然冒出来一句总结,读者根本抓不住重点。记住,每多一层信息,就用一次缩进或换行。Word 里的标题样式、Markdown 的 #号,本质都是在帮你做分层,哪怕手动敲空格,效果也比堆成一团强。
还有个小技巧:二级标题控制在 7-15 字。太长像句子,读者扫过去分不清是标题还是内容。比如 “在鼓浪屿如何避开人流拍出好看的照片” 就不如 “鼓浪屿拍照:3 个避峰点位” 来得清晰。
⏳ 留白艺术:别让文字挤成沙丁鱼
你有没有试过,看到密密麻麻没有空隙的文字,直接就关掉了?人眼需要 “呼吸”,排版里的留白就是给眼睛喘气的空间。
最容易忽略的是段落间距。段与段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比段内行距大 1.5 倍。比如正文用 1.5 倍行距,段落间就空两行。手机上看尤其明显,适当留白能减少视觉疲劳。
页边距也很重要。哪怕是在 A4 纸上写,左右也要各留 2 厘米空白。现在大家更多在手机上阅读,两侧留白至少 30 像素,不然文字贴着屏幕边缘,看着特别压抑。
还有个反常识的点:段落长度别超过 3 行。尤其是在移动端,长段落会让人失去读下去的耐心。一句话能说完的事,别硬凑成一段。比如 “交通方式:建议坐地铁 1 号线,出站后步行 5 分钟即到”,拆成两句分行,比挤在一起清爽多了。
🔤 字体逻辑:别让读者猜你用的什么 “密码”
字体选不对,再好的内容也掉价。记住一个原则:正文用无衬线字体,标题可适当用有设计感的字体。
无衬线字体(像微软雅黑、思源黑体)在屏幕上显示更清晰,尤其小字号时。有衬线的字体(如宋体、Times New Roman)适合印刷品,屏幕上看容易糊。
字号也有讲究。手机阅读正文用 16-18 号字,标题比正文大 3-4 号。别为了多放内容把字缩到 12 号,读者可能直接放弃。
最忌讳的是一篇文章用超过 3 种字体。标题一种,正文一种,强调内容一种就够了。见过有人一段文字里换了 4 种字体,花里胡哨反而看不清重点。
🔴 重点锚定:让读者一眼抓住 “考点”
好的排版会主动告诉读者 “这里要划重点”。但强调不是乱标,全文重点别超过 5 处,多了等于没重点。
加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别把一整句都加粗。比如 “这家店的招牌菜是红烧肉,每天限量 20 份”,只需要加粗 “红烧肉” 和 “限量 20 份”。
颜色也能突出重点,但全文最多用 3 种颜色。标题一种主色,重点内容用另一种对比色(比如黑色正文配红色重点),其他地方别乱加颜色。有人喜欢把每个小标题换不同颜色,反而分散注意力。
还可以用符号引导视线。比如在关键数据前加△,在注意事项前加⚠️,但别用太多。符号就像调料,放一点提味,放多了齁得慌。
📏 视觉节奏:让排版有 “高低起伏”
为什么有的文章看着舒服?因为它有节奏感。就像音乐有高低音,排版也要有松紧变化。
长短段落交替用。一段长文字后,接一个短句或列表。比如写完一段介绍景点的长文,接着用 “3 个小贴士:1. 开放时间 8:00-17:00 2. 门票提前预约 3. 附近有停车场”,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张弛有度。
列表是节奏大师。步骤类、对比类内容一定要用列表。比如 “3 步做好早餐:1. 热牛奶 2. 煎蛋 3. 烤吐司”,比写成一整段清晰 10 倍。哪怕不用编辑器的列表功能,手动打数字加句号也行。
对齐方式别乱换。标题居中,正文左对齐,这是最稳妥的组合。有人喜欢一段左对齐一段右对齐,纯属给自己找麻烦。手机阅读尤其要左对齐,居中对齐的长段落会显得特别乱。
📱 适配原则:一份内容能在多场景看
现在读者可能在电脑、手机、平板上看你的文章,排版时要留 “弹性空间”。
别用固定宽度的表格。手机屏幕窄,固定宽度的内容会被截断,读者得左右滑动,体验特别差。用文字描述代替复杂表格,比如 “价格:单人票 50 元,双人票 80 元” 比表格更灵活。
图片别太大。插入图片时,宽度控制在屏幕的 80% 以内,太高的图要分段。比如一张长图,可以切成上下两部分,中间加一句过渡文字,避免读者一直往下滑看不到头。
最后检查一遍:把文章复制到手机备忘录里看看。如果在最简单的编辑器里还能看清楚,说明排版真的过关了。
其实排版没那么多玄学,核心就是 “替读者省力”。记住这些原则,下次打开编辑器别先想着找特效,先把信息分层做好,留白留够,重点标清,哪怕是最基础的工具,也能排出让读者愿意读下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