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十有八九都试过用 AI 写文章。但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差点意思 —— 句子是通顺的,道理是对的,可就是透着股说不出的生硬。读者划到一半就退出去,更别说点赞转发了。
其实啊,AI 写作就像刚学做菜的新手,调料给得足,但火候和翻炒的节奏不对。咱们要做的不是不用它,而是当好这个 "掌勺的师傅",把 AI 的输出好好调教一番。今天就拆几个实战步骤,教你把 AI 写的公众号文章改得像真人聊出来的一样。
🍃 先搭骨架再填肉,让 AI 跟着你的逻辑走
很多人用 AI 写文,上来就丢一句 "写一篇关于 XX 的公众号文章"。这就好比让厨师随便做道菜,最后端上来的大概率不合胃口。
正确的做法是先自己画个逻辑地图。比如要写一篇 "夏季防晒误区" 的文章,你得先想清楚:开头用什么场景勾起读者兴趣(是晒黑的烦恼还是晒伤的经历)?中间分几个误区来讲(化学防晒 vs 物理防晒?防晒喷雾的使用误区?阴天要不要防晒?)?每个误区里要穿插案例还是数据?结尾是给总结清单还是引导互动?
把这些想清楚后,用自然语言告诉 AI。比如:"以 ' 办公室女生晒黑 3 个度后才明白的防晒坑 ' 为开头,分 3 个误区讲夏季防晒,每个误区里加一个身边人的真实例子,最后给一张可保存的防晒时间表"。你给的骨架越具体,AI 填肉的时候就越不容易跑偏。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有人让 AI 写 "职场沟通技巧",AI 直接从原始社会协作讲起,扯了两千字还没到正题。这就是没给骨架的锅。记住,AI 擅长填充细节,但不擅长构建符合人类阅读习惯的逻辑链条 —— 这部分必须你来把控。
📝 把 AI 的 "书面语" 拆成 "聊天腔",关键在这 3 处
AI 写出来的句子,总带着点教科书味儿。不是说不对,是放在公众号里太端着了。比如写 "多喝水有益健康",AI 可能会说 "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具有积极意义"。你读着不别扭吗?
改的时候重点盯三个地方:一是开头的客套话,AI 总爱写 "在当今社会..." 这种废话,直接删掉,换成 "前几天在超市看到..." 这种具体场景;二是长句拆分,把带好几个逗号的复杂句拆成短句,比如 "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影响心血管功能,进而降低免疫力",可以改成 "老不运动,不光容易胖,心脏也受影响,免疫力还会下降";三是删掉专业术语,除非你写的是学术号,否则 "用户画像" 不如 "读者平时爱看点啥" 来得实在。
有个小技巧,改完一段后自己读一遍,要是觉得不像平时跟朋友聊天,就再改。我每次都这么干,改完的文章读起来顺畅多了。
🎯 用 "锚点" 让文章扎根现实,别让 AI 飘在天上
AI 最容易犯的错,是写得太笼统。说 "护肤品要选适合自己的",等于没说。读者要的是 "混油皮夏天选乳液别选面霜,认准含烟酰胺的成分" 这种具体指引。
这时候就得给 AI 加 "锚点"—— 也就是具体的场景、案例、数据。比如写 "副业赚钱",不能只让 AI 说 "副业能增加收入",你得告诉它:"举 3 个普通人能做的副业,比如下班后摆摊卖三明治,要写清楚启动成本多少,每天花多久时间,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
我自己做号的时候,会特意收集身边的真实故事。上次写 "自由职业的坑",就把朋友在家办公三个月胖了 15 斤、社保断缴差点影响买房这些细节告诉 AI,让它揉进文章里。读者看完说 "这不就是我吗",互动一下子就上来了。
数据也是个好锚点。别让 AI 说 "很多人喜欢熬夜",改成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超过 3 亿人每天凌晨 1 点后才睡",可信度立马提升。这些数据不用你全记住,写之前花 5 分钟搜一下,比 AI 瞎编强十倍。
🔄 让 AI 自己 "吵架",逼出更自然的逻辑
有时候 AI 写的段落,单看每句都对,但连起来就是不对劲。比如前面说 "早餐很重要",后面突然跳到 "熬夜的危害",中间缺个过渡。
这时候可以用个狠招:让 AI 自己跟自己抬杠。写完一段后,你问 AI:"刚才说的这段,有没有可能读者会觉得突然?如果要衔接自然,中间加句什么话合适?"AI 通常会给出几个选项,你挑一个最顺的用上。
我试过写一篇 "亲子沟通" 的文章,AI 前面还在说 "别总骂孩子",下一段直接讲 "如何夸孩子"。我就让它补一句过渡,它给的 "其实骂和夸都是沟通方式,关键是怎么用对",一下子就顺畅了。
还有个办法,把文章打印出来,用红笔在段落之间画箭头,标上 "这里缺个原因"、"这里该举个例子"。对着这些标记让 AI 补充,比瞎改效率高多了。
📊 用读者反馈反推优化,让 AI 越来越懂你的号
改文章不能闭门造车,得看读者买不买账。发出去后,重点看这几个数据:开头 30 秒的跳出率(太高说明开头没吸引力)、评论区有没有人说 "看不懂"、哪些段落的 highlight(在看)特别少。
比如我之前发过一篇 "极简生活指南",开头写了一堆理论,结果前 30 秒跳出率 60%。后来我改成 "上周扔了一箱子旧衣服,突然发现家里变亮了",再发的时候跳出率降到 35%。把这个反馈告诉 AI,下次让它写同类主题,开头就会自动用场景代入。
评论区也藏着宝藏。有人说 "举的例子都是大城市的,我们小地方不适用",那下次就让 AI 多写二三线城市的案例。AI 就像个学徒,你得不断给它反馈,它才能越来越对胃口。
✨ 最后说句大实话
AI 写作就像计算器,能帮你算得快,但算什么数还得你定。别指望一键生成爆款文,那是偷懒的借口。真正好用的方法,是把 AI 当成初稿工具,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读者的理解去打磨。
你看那些做得好的公众号,哪篇不是改了又改?AI 能帮你省时间,但不能替你思考。记住,读者爱的从来不是完美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那个真实、懂他们的人。
按这几步试试,下次打开 AI 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好像突然 "开窍" 了。其实不是 AI 变聪明了,是你学会了怎么让它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