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最新 AIGC 检测工具测评,AI 写的论文还能蒙混过关吗?
一、AI 检测工具的现状与挑战
这两年,AI 生成内容的技术发展得特别快,像 ChatGPT、MidJourney 这些工具,能轻松写出文章、画出图片。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很多人开始用 AI 来作弊,比如写论文、做假新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 AIGC 检测工具就出现了。不过,这些工具真的靠谱吗?
最近,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做了一个测评,找了国内 10 款热门的文本、图片 AIGC 检测工具,像知网、PaperPass、万方、朱雀大模型检测这些都在里面。他们用了四类文章来测试,包括老舍的《林海》、人工写的论文、AI 写的假新闻和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结果发现,这些工具的表现参差不齐。
比如说,老舍的《林海》是完全人工写的,可有些工具却把它误判成 AI 生成的。茅茅虫的误判率最高,达到了 99.9%,万方也把 1300 多字里的近 500 字标成了 AI 生成。而对于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万方和朱雀能准确识别出来,但知网、挖错网这些却漏检了。这说明,现在的 AI 检测工具还存在不少问题,误判、漏检的情况很常见。
二、主流 AIGC 检测工具测评
1. 朱雀大模型检测
朱雀大模型检测在这次测评中表现得还不错。对于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它能准确识别出来,判定率达到了 100%。而且,它还具备图片检测功能,在测试中对 AI 生成的图片识别能力整体较强。不过,它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对人工撰写的某学科论文,AI 检测率为 0,但在其他一些测试中,也出现了误判的情况。
2. 知网
知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数据库,它的 AIGC 检测服务也受到了很多关注。它的检测价格是 2 元 / 千字符,比较适合字数在一万字以内的毕业论文检测。在测评中,知网对老舍的《林海》和人工撰写的论文检测比较准确,但对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却出现了漏检的情况,AI 率检测结果仅为 0%。这可能是因为知网的算法更侧重于学术论文的查重,对 AI 生成内容的识别还不够敏感。
3. 万方
万方在这次测评中的表现有点让人意外。它对 AI 生成的散文《林海》能准确识别,但对老舍的《林海》却误判了 35.6%。万方的检测价格是 20 元一篇,不管字数多少。对于一些字数较多的论文来说,这个价格可能比较划算,但它的误判问题还是需要注意。
4. 掌桥科研
掌桥科研的 AIGC 检测采用了集成判断器和 PPL 的综合算法,能识别出多种 AI 写作助手生成的内容,包括 ChatGPT、文心一言等。它支持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混合文本检测,价格是每千字符 2 元,还额外赠送一份查重报告。在用户反馈中,掌桥科研的报告比较专业,能精确到每一个句子,用不同颜色标注疑似度,方便用户修改。
三、AI 检测工具的误判与应对
虽然 AI 检测工具在不断进步,但误判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很多学生反映,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论文,却被误判为 AI 生成,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修改。
比如说,有个学生写的毕业论文查重率只有 1%,但 AI 检测却显示 “中风险”。她按照软件的提示修改了好几遍,结果 AI 率不仅没降,反而变成了 “高风险”。最后,她只能逐字逐句地调整,甚至故意让句子变得不通顺,才勉强通过检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 AI 检测工具的算法还不够完善。它们通常通过分析语言风格、语法和逻辑来判断是否为 AI 生成,但人类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时候很难准确区分。
那怎么避免被误判呢?首先,在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模板化的语言,多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其次,可以多使用几个不同的检测工具进行交叉验证,看看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某个工具误判了,还可以向平台申诉。
四、AI 检测工具的未来发展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工具也在不断升级。一些公司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比如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合合信息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 AI 鉴伪技术,它能通过分析图像的视觉特征、透视关系、光影角度等因素,准确识别 AI 生成的图片。瑞莱智慧研发的全球首个 AIGC 风险检测系统,能在毫秒级拦截伪造音视频攻击,在金融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 9 月 1 日实施,这将规范 AI 内容的标识,为检测工具提供更明确的依据。未来,AI 检测工具可能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
五、如何选择适合的 AIGC 检测工具
面对市面上众多的 AIGC 检测工具,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学术论文检测,建议选择知网、维普、掌桥科研等与高校合作的工具,它们的数据库更全面,算法更符合学术要求。如果是商业用途,比如检测假新闻、广告文案等,可以考虑朱雀大模型检测、合合信息等工具,它们在多模态检测方面有优势。
其次,要考虑价格和使用体验。不同工具的价格差异较大,有的按字数收费,有的按篇收费。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要看看工具的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方便,报告是否详细。
最后,要关注工具的更新和维护。AI 技术发展迅速,检测工具也需要不断更新算法才能应对新的挑战。选择那些有持续技术支持的工具,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总结
总的来说,2025 年的 AIGC 检测工具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误判、漏检等问题。对于学术论文来说,AI 写的论文想要蒙混过关已经越来越难了,但完全杜绝 AI 作弊还需要时间。
作为用户,我们要正确看待 AI 检测工具,既要利用它们来提高学术诚信,也要注意避免被误判。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 AI 检测工具会越来越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