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写作中,降重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事。尤其法条引用和案例分析,几乎是每篇法学论文都少不了的内容,可这两块又特别容易撞车,重复率居高不下。别愁,今天就专门聊聊这两部分的降重技巧,全是干货,法学专业的同学们可得认真看。
📜 法条引用:跳出 “复制粘贴” 的陷阱
法条是法学论文的骨架,但直接照搬法条原文,查重系统一抓一个准。这不是说不能引法条,而是得换种方式,既保留法条精髓,又避开重复雷区。
释义性改写是基础操作。比如《民法典》第 1043 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直接抄肯定不行。可以改成 “我国民事立法中明确了家庭在道德建设层面的责任,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培育良好的家庭风尚,推动家庭文明的发展”。这里的关键是抓住法条的核心要素—— 主体(家庭)、义务(树立家风等)、目标(家庭文明建设),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同时保留法律条文的规范性。
结合具体场景解读法条能让引用更独特。同样是上面那条,要是论文分析的是离婚案件中的家风影响,就可以说 “在离婚纠纷处理中,《民法典》第 1043 条所强调的优良家风建设,对判断夫妻双方是否尽到家庭责任具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在涉及子女抚养权归属时,家庭美德的践行情况可能成为法官考量的因素之一”。这样一结合具体场景,既用了法条,又加入了自己的分析,重复率自然就下来了。
法条的组合引用也很关键。很多法律问题不是单一条款能解决的,把相关法条串起来分析,既能体现专业性,又能降低重复。比如研究合同违约责任时,别只引《民法典》第 577 条,还可以结合第 584 条(损失赔偿范围)、第 585 条(违约金)一起说。可以写成 “合同一方违约时,不仅要依据《民法典》第 577 条承担继续履行等责任,还需按照第 584 条对对方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而第 585 条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则为责任承担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这种组合引用,因为每个人的搭配和表述不同,重复率会低很多。
引用法条时加入立法背景或目的,也是个好办法。比如引用《刑法》第 234 条故意伤害罪时,可以加上 “该条款在制定时,旨在通过明确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刑事责任,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打击暴力犯罪行为”。这些背景信息很少会有人完全一样地表述,能有效降低重复。
🔍 案例分析:换个 “滤镜” 看案例
案例是法学论文的血肉,但同一个案例被无数篇论文引用,分析角度和表述方式若雷同,重复率肯定高。想要案例分析不撞车,就得学会给案例 “换滤镜”。
从不同法律视角剖析案例。比如 “昆山反杀案”,有人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分析,你可以换个角度,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或者刑事政策的角度来谈。同样是这个案例,你可以写 “昆山反杀案的判决,不仅体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更彰显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在具体案件中的体现,即避免过度适用刑罚,在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防卫权”。不同的视角,自然会有不同的表述,重复率也就降下来了。
细化案例细节,挖掘隐藏信息。很多案例有很多细节被忽略,深入挖掘这些细节进行分析,能体现原创性。比如在分析一个合同纠纷案例时,别人可能只关注合同是否有效,你可以注意到合同签订时的特殊背景,比如一方当事人存在紧急情况,或者合同条款中的某个模糊表述。可以写成 “该案中,合同签订时乙方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紧急状态,这一背景对判断甲方是否利用优势地位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具有重要意义,而合同中‘合理期限’的模糊表述,也为后续的履行争议埋下了伏笔”。
用自己的语言重构案例情节。引用案例时,别直接抄判决书里的表述,要提炼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比如判决书里写 “被告于 2023 年 5 月 10 日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将原告所有的房屋出租给第三人,收取租金 5000 元”,你可以改成 “2023 年 5 月,被告在未获得原告许可的情况下,将其房屋转租给他人,并获取了 5000 元的租金收益”。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表述不同,重复率就会降低。
对比分析多个类似案例。把几个类似的案例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很少会和别人重复。比如分析几个商标侵权案例,比较它们在侵权认定标准、赔偿数额确定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可以写成 “对比 A 商标侵权案和 B 商标侵权案发现,两案在侵权行为的认定上均考虑了商标的相似度,但 A 案更注重消费者的混淆可能性,而 B 案则更关注被告的主观恶意程度”。
📝 法条与案例结合:让两者 “对话”
法条和案例不是孤立的,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让法条为案例分析提供依据,让案例为法条解读提供支撑,这种互动式的写法,能大大降低重复率。
用案例解读法条的适用边界。很多法条的适用边界不明确,通过案例可以把它说清楚。比如《民法典》中的 “公序良俗” 原则,比较抽象,你可以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可以写成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在 XX 案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该案中,当事人签订的‘代孕协议’因违反公序良俗被认定为无效,这表明公序良俗原则在判断民事行为效力时,会对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风尚的行为说‘不’”。
用法条分析案例的判决逻辑。每个案例的判决都有其法律依据,深入分析判决背后的法条适用逻辑,能体现你的专业思考。比如分析一个交通事故赔偿案例,可以写 “该案判决中,法院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6 条确定了双方的责任比例,同时结合《民法典》第 1179 条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计算出具体的赔偿数额,整个判决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相关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协同适用”。
预测法条在新案例中的适用。根据现有的法条,对一些新出现的案例可能的判决结果进行预测分析,这种前瞻性的分析原创性很高。比如针对现在流行的虚拟货币交易纠纷,结合相关的金融监管法规和合同法条文,分析可能的判决方向。可以写成 “对于虚拟货币交易纠纷,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但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金融监管的相关规定,此类交易因违反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 通用降重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法条引用和案例分析的特殊技巧,还有一些通用的降重细节需要注意,这些细节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理划分段落,控制段落长度。别把一大段文字堆在一起,把内容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这样不仅看起来清晰,也能避免大段文字和别人重复。比如在分析一个法律问题时,先讲问题的表现,再讲原因,最后讲解决办法,每部分各成一段。
使用专业术语的变体表达。法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适当使用它们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能减少重复。比如 “无效合同” 可以说成 “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侵权行为” 可以说成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但要注意,变体表达必须准确,不能改变术语的原意。
增加自己的原创观点和论证。论文的核心是自己的观点,在引用法条和案例的基础上,多加入自己的分析和论证,比如对某个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对现有的法律条文提出完善建议。这些原创内容越多,重复率自然越低。
检查引用格式的规范性。正确的引用格式能让查重系统识别出哪些是引用内容,避免误判为重复。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引用格式要求,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来,比如脚注、尾注的标注方式,引文的缩进等。
📌 降重后的检查:必不可少的环节
降重完成后,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得进行仔细检查,确保降重效果和论文质量。
用靠谱的查重系统检测。选择和学校一致或权威的查重系统,比如知网、万方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报告,重点关注重复率高的部分,看看是不是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通读全文,检查逻辑和表述。降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改表述而导致逻辑不通顺,或者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的情况。通读全文,确保论文的逻辑连贯,语言流畅,专业术语使用准确。
对比原文,确保意思不变。降重不是改变论文的原意,而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降低重复率。检查修改后的内容,和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避免因为降重而出现内容偏差。
法学论文降重确实有难度,尤其是法条引用和案例分析这两块。但只要掌握了这些特殊技巧,多花点心思,重复率肯定能降下来。记住,降重的关键是在尊重法律条文和案例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去解读和分析,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到正在为法学论文降重发愁的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