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众号流量主的钱是越来越难赚了,2025 年的广告收入面临着不少新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政策、用户习惯、竞争环境等多个方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聊聊。
政策调整带来的新限制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对公众号运营者影响挺大。以后发布营销内容得显著标明 “广告” 字样,这可不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植入就行。以前有些广告藏得深,用户可能没意识到是广告,现在明确标出来,点击率可能会受影响。而且平台还会开展违规营销内容专项治理,这意味着公众号得更严格地审查内容,不能再打擦边球。
微信的推送机制也变了。原来订阅粉丝越多,群发出去看的人越多,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发的内容得进入机器算法推送,0 粉账号也可能获得 10 万 + 阅读。这对精准人群、精准赛道的内容创作者来说,阅读量更精准了,但广告展示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算法推荐比例太高的话,创作者可能很难稳定获得流量,广告收入也就跟着不稳定。
用户行为变迁的冲击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对公众号冲击不小。抖音、快手这些平台,内容更具冲击力,适合碎片化娱乐消遣,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公众号的打开率持续走低,很多用户更愿意刷短视频,而不是看图文内容。
不过公众号也有自己的优势,它稳定维持着约 1 亿高质量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多为受过高等教育、愿意思考的人群。比如有广告主在某长视频平台投了几十万广告,效果不错,但在微信平台完全没人讨论,这说明公众号的用户更倾向于深度内容,讨论氛围更浓厚。所以公众号在品牌公关传播方面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内容竞争加剧的困境
现在公众号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了,大家都在追热点,写类似的选题,导致用户审美疲劳。而且头部账号占据了大部分流量,新入局的公众号很难突破。就像有些小号好不容易出了 10 万 +,但也不稳定,因为算法推荐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创作者流失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创作者觉得在公众号上赚钱难,就转向了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者激励计划、流量分成等政策,对他们更有吸引力。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号内容的竞争,优质内容越来越少,广告主也就更不愿意投放了。
广告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众号得在广告形式上创新。条漫广告就是个不错的尝试,它比图文更吸引用户,广告植入也更自然。比如 GQ 实验室的条漫广告,阅读量能突破 200 万,商业价值很高。不过条漫广告的制作成本也高,需要专业的团队和插画师,个人自媒体很难完成量产。
AI 工具的使用也能提高内容生产效率。现在 AI 可以快速生成文章、排版,甚至分析用户需求。但 AI 只能辅助,核心的构思能力还是得靠人。比如写一篇 2000 字的文章,AI 能生成片段,但整体的结构、选题还是得创作者自己构思。所以创作者得提升自己的构思能力,才能在 AI 时代脱颖而出。
多元化收入来源的探索
不能只依赖广告收入,得多元化收入来源。电商是个不错的方向,现在直播和视频电商很火,公众号可以结合自身内容推荐商品。比如有些公众号在文章中插入商品链接,通过佣金分成获得收入。
付费内容也有潜力。一些公众号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独家内容,吸引用户付费订阅。比如行业报告、深度分析等,只要内容足够有价值,用户还是愿意买单的。
微信生态内的其他功能也可以利用起来。比如视频号、小程序,公众号可以和它们联动,实现流量整合。比如在公众号文章中插入视频号直播预约卡片,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再通过直播带货实现转化。
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对于公众号来说,提升品牌影响力很重要。品牌影响力大了,广告主才会愿意投放。要提升影响力,就得在能做决策的甲方广告主圈层中有影响力,也就是 “含甲率” 要高。比如有些公众号定位在科技领域,专门服务科技大厂,通过在这个圈层里有人转发、大佬点赞,获得更多的广告机会。
创作者的核心能力也得提升。除了内容创作能力,还得有商业思维,能在商业和内容之间找平衡。比如有些公众号 10 篇内就能找到商业模式,而有些公众号一直找不到,就只能放弃。
总的来说,2025 年公众号流量主面临的挑战不少,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适应政策变化,抓住用户需求,创新广告形式,多元化收入来源,提升品牌影响力,还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