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清楚该收集哪些数据,别盲目下手
做数据分析,第一步得知道该抓哪些数据。不然数据堆了一堆,最后发现没啥用,纯属白费功夫。公众号后台其实藏着不少宝贝,就看你会不会挖。
用户基础数据得先弄到手。性别、年龄、地域、活跃时间段,这些看似基础的东西,和分享率关系大着呢。比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分享搞笑、潮流相关的内容;三四十岁的职场人,可能更倾向于转发干货、行业分析类文章。地域方面,一线城市用户和三四线城市用户,关注的点不一样,分享的偏好自然也有差异。
文章本身的数据更不能放过。标题长度、标题里有没有用感叹号问号这类符号、正文的字数、段落多少、有没有配图、配图数量,甚至是推送的时间段,这些都得记下来。还有更细的,比如文章里有没有引导分享的句子,引导语是放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效果都可能不一样。
互动数据也很关键。文章的在看数、留言数、留言的情感倾向(是正面还是负面),这些都能反映用户对文章的态度。一般来说,互动越积极的文章,分享率往往也越高。但也不是绝对的,得具体分析。
📝 对比分析是个好办法,找出高分享率文章的共性
把过去三个月里分享率排前 20% 的文章挑出来,再把分享率排后 20% 的文章也找出来,放在一起对比。这一步能帮你快速发现规律。
先看标题。高分享率的标题,是不是有什么共同特点?有的可能是用了数字,比如 “3 个方法让你……”;有的可能是戳中了用户的痛点,比如 “为什么你总是……”。低分享率的标题,是不是太普通,或者太晦涩,让人没点开的欲望,更别说分享了。
再看内容类型。高分享率的文章,是故事类、观点类、干货类,还是资讯类?比如有些公众号靠暖心故事火起来,这类文章容易引发共鸣,用户就愿意转发到朋友圈。而那些纯粹的广告硬推,分享率通常都低得可怜。
还有文章的长度。太长的文章,用户可能没耐心看完,分享的概率就低;太短的文章,如果没什么实质内容,用户觉得转发出去没意义,也不会动手指。看看高分享率的文章,字数大概在什么范围,说不定能找到一个黄金区间。
🎯 追踪用户行为路径,看看他们在哪个环节 “掉链子”
用户从点开文章,到看完,再到决定分享,这中间有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能有人放弃,得找出哪个环节是 “重灾区”。
可以看看文章的跳出率。如果用户刚点开文章,几秒钟就退出了,说明标题或者开头没吸引力。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分享。这时候就得优化标题和开头,让用户愿意往下看。
再看看用户的阅读时长。如果阅读时长很长,但分享率却不高,可能是文章内容虽然有价值,但缺乏分享的 “钩子”。比如文章讲了很多干货,但没告诉用户 “转发给朋友,他们也能学到”,用户可能就没想起来要分享。
还有,用户在文章中有没有点击过 “在看” 或者留言。如果有这些互动,但就是不分享,可能是分享按钮的位置不够显眼,或者用户觉得分享到朋友圈有点 “不好意思”。这时候可以调整一下分享引导的话术,或者把分享按钮做得更突出。
🌐 别忘了外部环境数据,它可能悄悄影响分享率
公众号不是孤立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分享率的影响也不小。这些数据容易被忽略,但分析起来很有必要。
当下的热点话题得关注。如果你的文章刚好蹭上了热点,而且观点独到,分享率很可能会飙升。反过来,如果文章内容和当下的热点完全不搭边,甚至有点 “不合时宜”,用户可能就不太愿意分享。可以看看高分享率的文章发布时,是不是有相关的热点事件。
节假日和特殊节点也是一个因素。比如春节、中秋这些节日,用户更愿意分享温馨、祝福类的内容;高考期间,教育类、励志类的文章更容易被转发。把文章发布时间和这些节点做对比,可能会发现一些规律。
还有同行的情况。如果同一时间段,有很多同行都在推送类似的内容,你的文章可能会被淹没,分享率自然就上不去。这时候就得想办法做出差异化,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
🔍 用数据交叉分析,锁定关键因素
单一数据看问题,很容易片面。把不同的数据放在一起交叉分析,才能更准确地找到关键因素。
比如,把 “用户年龄” 和 “文章类型”“分享率” 放在一起分析。可能会发现,25-30 岁的用户中,喜欢分享 “职场干货” 类文章的比例特别高,而且这类文章在这个年龄段用户中的分享率,比其他年龄段高出不少。这就说明,针对 25-30 岁的用户,多推送职场干货,可能会提高整体分享率。
再比如,把 “发布时间段” 和 “分享率”“用户活跃时间段” 交叉看。如果你的用户主要在晚上 8-10 点活跃,而你偏偏在早上 9 点推送文章,这时候即使文章内容再好,看到的人少,分享率也高不了。但如果在用户活跃的时间段推送,而且这个时间段的分享率也确实高,那以后就尽量固定在这个时间发。
还可以分析 “标题关键词” 和 “分享率” 的关系。看看哪些关键词出现在标题中时,分享率普遍较高。比如 “免费”“秘诀”“真相” 这些词,可能对用户有天然的吸引力,从而带动分享。
📈 建立数据模型,预测和验证关键因素
找到一些可能的关键因素后,不能就这么算了,得验证一下这些因素是不是真的起作用。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模型,来预测分享率,然后和实际情况对比。
比如,假设标题中包含 “干货” 关键词、发布时间在晚上 8 点、文章类型是故事类,这三个因素会提高分享率。那就按照这三个条件,发布几篇文章,看看实际的分享率是不是比之前高。如果确实高了,说明这三个因素可能就是关键因素;如果没什么变化,可能就得重新找原因。
也可以做 A/B 测试。同一篇文章,准备两个不同的标题,一个包含你认为的关键关键词,一个不包含,在同一时间段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体(但这两个群体的特征要尽量相似),看看哪个标题的分享率高。通过这种方式,能更直观地验证某个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模型,加入新的因素,剔除那些被证明没什么用的因素。慢慢的,你就会越来越清楚,到底哪些因素在真正影响你公众号的分享率。
其实做数据分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要有耐心,愿意花时间去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而不是只看表面的数字。而且数据分析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得长期做,不断积累经验。毕竟用户的喜好在变,影响分享率的因素也可能跟着变。只有持续分析,才能跟上变化,让公众号的分享率越来越高。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