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公众号侵权治理大变局: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全民皆可举槌」
这几年做公众号的朋友都有明显感觉,平台审核越来越严了。以前随便搬点内容、改改标题就能发,现在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收到侵权投诉。特别是 2025 年以来,从微信平台的治理数据到法院的判决案例,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公众号侵权,真的不再是「民不举官不究」的灰色地带了。
咱们先看看平台的动作。2025 年 5 月,微信公众平台一共处理了 64231 篇违规使用原创标识的内容,删除抄袭洗稿文章 1229 篇,封禁了 1065 个涉及侵权的账号。这数据背后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有超过 2000 篇问题文章被处理,平均每小时就有 80 多个账号因为侵权被封。而且平台的处罚是阶梯式的,第一次可能只是删文警告,第二次就直接限制功能,第三次就永久封禁了。
再说说法律层面的变化。以前很多运营者觉得,侵权就是赔点钱的事儿,现在可不一样了。2025 年 3 月,某新媒体公众号因为使用了一张未经授权的摄影作品,被法院判决赔偿 600 元。有人可能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但要知道,这只是单篇文章的赔偿。如果是长期侵权,累积起来的金额可就吓人了。更关键的是,现在法院在判决时,不仅会考虑经济损失,还会把维权成本也算进去。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原告为了取证做了公证,这些费用都由被告承担。
🚫 这些侵权雷区,你踩过几个?
很多公众号运营者其实不是故意侵权,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这里给大家总结几个常见的雷区:
1. 图片使用不当
很多人觉得网上的图片随便用,大不了注明来源。但根据《著作权法》,即使你注明了出处,只要没有获得授权,仍然构成侵权。2025 年 4 月,达州市某幼稚园就因为在公众号文章中使用了一张未授权的美术作品,最后不得不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费用。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正版图库的图片,或者自己创作。如果实在要用网络图片,一定要先确认版权归属,最好能拿到书面授权。
很多人觉得网上的图片随便用,大不了注明来源。但根据《著作权法》,即使你注明了出处,只要没有获得授权,仍然构成侵权。2025 年 4 月,达州市某幼稚园就因为在公众号文章中使用了一张未授权的美术作品,最后不得不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费用。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正版图库的图片,或者自己创作。如果实在要用网络图片,一定要先确认版权归属,最好能拿到书面授权。
2. 搬运洗稿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直接把别人的文章复制过来,改改标题和开头结尾就当成自己的。这种行为在 2025 年可行不通了。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罗某的 37 篇原创文章被何某全文搬运到小红书,尽管何某声称文章没有独创性且未盈利,但法院还是判决其赔偿 7000 元。现在平台的查重技术越来越先进,搬运洗稿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直接把别人的文章复制过来,改改标题和开头结尾就当成自己的。这种行为在 2025 年可行不通了。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罗某的 37 篇原创文章被何某全文搬运到小红书,尽管何某声称文章没有独创性且未盈利,但法院还是判决其赔偿 7000 元。现在平台的查重技术越来越先进,搬运洗稿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3. 恶意抹黑企业
2025 年 7 月,国家网信办通报了一批涉企网络侵权案例,其中「柴怼怼」等账号因为恶意抹黑胖东来,被依法关闭。这些账号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恶意拼接视频等手段,损害企业商誉,最终都付出了代价。现在企业对网络侵权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一旦发现侵权行为,会立即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2025 年 7 月,国家网信办通报了一批涉企网络侵权案例,其中「柴怼怼」等账号因为恶意抹黑胖东来,被依法关闭。这些账号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恶意拼接视频等手段,损害企业商誉,最终都付出了代价。现在企业对网络侵权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一旦发现侵权行为,会立即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 平台与法律双剑合璧,侵权成本大幅提高
以前侵权被发现后,很多人抱着「大不了删文」的心态,但现在这种想法可要不得。微信平台现在建立了信用等级管理体系,一旦账号因为侵权被处罚,信用等级就会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账号的流量推荐和商业合作。比如一个 10 万粉丝的公众号,如果因为侵权被降权,可能阅读量会暴跌一半以上。
法律层面的变化更大。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平台现在要对账号注册信息进行严格核验,对同一主体注册的账号数量也有限制。这意味着,想用多个小号分散侵权风险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现在行政机关也开始主动介入公众号侵权治理。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就是专门针对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的。
🛠️ 如何构建公众号侵权防护体系?
说了这么多风险,咱们还是得聊聊怎么解决问题。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建议:
1. 建立内容审核机制
在文章发布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可以使用专业的查重工具,检查文章的原创度。对于图片、视频等素材,要建立专门的素材库,确保所有素材都有合法授权。有条件的团队,可以设立专职的内容审核岗位,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把关。
在文章发布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可以使用专业的查重工具,检查文章的原创度。对于图片、视频等素材,要建立专门的素材库,确保所有素材都有合法授权。有条件的团队,可以设立专职的内容审核岗位,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把关。
2. 加强法律培训
很多侵权行为其实是因为运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定期组织团队进行法律培训,了解最新的侵权案例和法律条款,能有效降低侵权风险。比如,可以邀请律师来做讲座,重点讲解《著作权法》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的相关内容。
很多侵权行为其实是因为运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定期组织团队进行法律培训,了解最新的侵权案例和法律条款,能有效降低侵权风险。比如,可以邀请律师来做讲座,重点讲解《著作权法》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的相关内容。
3. 与版权方合作
如果经常需要使用特定类型的素材,比如图片、音乐等,可以与版权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很多版权方都提供授权服务,费用并不高。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授权,既能保证素材的质量,又能避免侵权风险。
如果经常需要使用特定类型的素材,比如图片、音乐等,可以与版权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很多版权方都提供授权服务,费用并不高。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授权,既能保证素材的质量,又能避免侵权风险。
4. 做好侵权应对预案
万一真的发生了侵权纠纷,也不要慌。首先要立即删除侵权内容,避免损失扩大。然后要积极与版权方沟通,争取达成和解。如果对方坚持走法律程序,要及时收集证据,包括文章发布时间、侵权内容截图、维权成本凭证等。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有专业的律师介入,帮助制定应对策略。
万一真的发生了侵权纠纷,也不要慌。首先要立即删除侵权内容,避免损失扩大。然后要积极与版权方沟通,争取达成和解。如果对方坚持走法律程序,要及时收集证据,包括文章发布时间、侵权内容截图、维权成本凭证等。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有专业的律师介入,帮助制定应对策略。
🌟 结语:从「野蛮生长」到「合规运营」
2025 年,公众号侵权治理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平台的严格监管、法律的严厉制裁,都在告诉我们:靠侵权博眼球、赚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坚持原创、合规运营,才能在这个行业长久立足。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还在为如何避免侵权、如何提高文章原创度发愁,不妨试试第五 AI 的工具箱。它不仅能帮助你降低文章的 AI 痕迹,还能提供全网热搜爆文库,让你的文章更具吸引力。现在注册还能享受免费体验,点击链接立即开始吧!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