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后台总有人问,AI 写的文章到底能不能开通流量主?说真的,我前阵子刚踩过这个坑,今天就把亲身经历扒开来讲,顺便给你们支几招提高成功率的法子。
📊 AI 写文开通流量主:我踩过的 3 个大坑
第一次用 AI 写文冲流量主的时候,我心里还挺得意。当时想着 AI 效率高啊,一天能出 5 篇,不到一周就凑够了原创文章数量。结果提交申请那天,系统直接给打回来了,理由就四个字:内容质量不达标。
点开驳回详情一看,好家伙,平台把我那几篇 AI 文标得明明白白。有一篇讲 “职场沟通技巧” 的,AI 写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从理论到方法条条是道,但就是没一点 “人味儿”。全是 “首先应该”“其次要注意” 这种模板化句子,连案例都是编的假故事,一眼就能看出是机器批量生产的。
后来我又试了一次,这次学乖了,让 AI 写完后自己改了改。结果还是没通过,客服说我的文章 “同质化严重”。我去查重平台一查才发现,AI 生成的内容虽然语句不一样,但核心观点和结构跟网上一堆文章撞车了。就像做番茄炒蛋,大家都用那几个步骤,味道能差到哪去?平台早就看腻了这种东西。
最坑的一次是我用 AI 写情感领域的文章,本来以为这种题材好糊弄。结果审核员直接批注:“缺乏真实情感表达,疑似机器创作”。现在想想也正常,AI 哪懂什么失恋的痛苦、升职的喜悦?它写出来的情绪都是模拟的,就像塑料花,看着像那么回事,凑近一闻全是工业味儿。
✍️ 想让 AI 文过审?这 3 个修改技巧必须掌握
不是说 AI 写的文章一定不行,关键是怎么改。我第三次尝试的时候,用对了方法,3 篇文章过了 2 篇,今天就把秘诀掏出来。
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真实案例。AI 写 “副业赚钱”,只会说 “可以做自媒体、摆地摊”,你得在后面加一句 “我去年试过在小区摆地摊卖袜子,每天晚上赚 80 块,就是冬天冻得脚疼”。这种带细节的个人经历,机器编不出来,平台也认这个。我上次改一篇 AI 写的 “旅行攻略”,加了自己在大理被坑的经历,审核的时候直接标了 “优质内容”。
把 AI 的长句拆成短句,再塞点口头禅。机器写东西总爱用复杂句子,比如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采取…… 的措施”,你改成 “碰到这种事,我一般这么办 ——”。我还会故意加一些 “说实话啊”“你猜怎么着” 这种口语化的词,读起来就像聊天,平台检测的时候会觉得更像真人创作。
每篇文章至少有一个原创观点。AI 生成的内容都是整合现有信息,你得在这个基础上拔高一点。比如 AI 说 “早起好处多”,你可以加一句 “但我试过凌晨 4 点起,反而一整天没精神,后来发现关键是睡眠周期,不是起得早不早”。这种带个人思考的观点,能大大提高通过率。我那篇过审的 “职场文”,就是在 AI 内容里加了 “新人别总想着表现,先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更重要” 这个自己总结的观点。
📈 内容质量之外,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人以为只要文章写得好就行,其实不是。平台看的是整体账号质量,这些细节没做好,照样卡你。
账号垂直度要够。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今天发美食,明天发科技,后天发情感,AI 写起来倒是方便,换个领域就行,但平台会觉得你不专业。后来我专攻 “职场” 领域,所有 AI 文章都围绕这个主题,审核的时候明显顺利多了。记住,AI 能写 100 个领域,不如你深耕 1 个领域。
字数和排版有讲究。AI 很容易写长篇大论,有时候一篇能到 3000 字,但平台更喜欢 1000-1500 字的文章。我现在都让 AI 写 2000 字,自己删到 1200 字左右,每段别超过 3 行,多分段。上次有篇文章就因为排版太密,被打回来让重新调整,改完格式后直接过了。
标题别用 AI 生成的。机器写的标题要么太夸张,“震惊!……”“必看!……”,要么太普通,“关于…… 的几点建议”。我现在都是自己起标题,用 “我用 XX 方法,把……”“3 个月亲测,XX 其实……” 这种带个人体验的句式。有数据显示,这种标题的打开率比 AI 生成的高 40%,平台也更认可。
🚫 这些红线绝对不能碰,我已经替你们试过了
有些坑,踩一次就够了,千万别学我当初的傻样。
绝对不能直接用 AI 生成的内容提交。我见过有人图省事,AI 写完直接发,结果账号被标记 “低质内容创作者”,后面再发什么都没流量。平台现在的 AI 检测技术很厉害,别说全文,就是大段抄 AI 的都能查出来。我有次偷懒,一段没改就用了,直接收到警告信。
别蹭敏感话题。AI 对敏感词的识别没那么准,有时候会写出擦边内容。我之前让 AI 写 “教育内卷”,它居然提到了一些不该说的政策,还好我自己检查出来删了,不然账号可能都没了。发布前一定要自己通读一遍,用平台的敏感词检测工具再过一遍。
别批量发布 AI 文章。有些人为了凑数量,一天发 5 篇 AI 写的文章,这是大忌。平台会认为你在薅羊毛,直接限制你的账号。我现在保持每周 3 篇的频率,而且每篇都改得面目全非,基本看不出是 AI 写的,流量反而比以前高。
🎯 最后总结:AI 是工具,不是 “万能钥匙”
说到底,AI 只是个写初稿的工具,想靠它躺平开通流量主,趁早放弃。我这三次尝试总结出一个道理:平台要的是 “有价值的原创内容”,不管你用不用 AI,只要能提供这个,就能过。
我现在的流程是:让 AI 写框架,自己填肉,加案例,改语气,每篇文章至少花 1 小时修改。这样下来,通过率从 10% 提到了 60%,上个月终于开通了流量主,虽然钱不多,但至少走通了这条路。
给你们一个小提醒,开通流量主后也别松懈。平台会定期复查,我有个朋友开通后又发了两篇没改的 AI 文,直接被取消资格了。所以啊,踏踏实实做内容,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