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成的内容版权归谁?使用 AI 创作前需了解的法律知识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此有不同规定,用户在使用 AI 创作时需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避免侵权风险。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状
- 中国:北京互联网法院在 2023 年末的案例中明确,若用户在 AI 生成内容过程中有足够的智力投入,如设计提示词、调整参数等,生成的内容可被认定为作品,版权归用户所有。例如,原告李某使用开源软件生成图片,因进行了大量智力投入,法院认定其享有著作权。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要求提供者对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
- 美国:2023 年 3 月,美国版权局发布新规,明确完全由 AI 生成的作品不受版权法保护,只有在人类有足够原创性参与的情况下,作品才可能获得保护。例如,Thaler v. Perlmutter 案中,法院认为 AI 生成的作品不具备版权资格。
- 欧盟:欧盟法律体系要求作品体现作者自身的智力创造,完全由 AI 独立生成且无人类创意投入的内容难以被认定为作品。2020 年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强调不应给予 AI 实体法律上的作者地位。2025 年 7 月公布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进一步要求大模型提供商提供训练数据来源等信息,明确版权保护。
📜 使用 AI 创作的潜在法律风险
- 版权归属不明确:如果用户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未明确版权归属,可能导致纠纷。例如,某网络公司未经授权使用 AI 生成《庆余年》短视频片段,法院判决其赔偿 80 万元。
- 侵权风险: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若涉及模仿他人作品的风格、构图等,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模仿宫崎骏动画片段生成短视频用于商业用途,可能侵犯著作权。
- 责任划分问题:如果 AI 生成的内容侵犯了他人版权,责任可能在用户、AI 工具提供者或数据提供者之间划分。例如,若 AI 工具的训练数据包含侵权内容,提供者可能需承担责任。
💡 如何合法使用 AI 生成内容
- 选择合规的 AI 工具:选择有明确版权条款的 AI 工具,例如 DeepSeek 和 Make Best Music,其平台明确版权归提示词设计者或订阅用户所有。
- 设计有效的提示词:在提示词中融入具体的视觉、叙事或结构要素,体现独创性。例如,输入 “中国风,古装男子身穿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握书卷,神情专注” 等详细描述,可增加生成内容的版权可能性。
- 保存创作过程证据:保存提示词内容、参数设置、调整修改记录等,最好有时间戳。例如,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原创作品登记上链存证,如 “人民版权” 平台。
- 签订明确的合同条款:在使用 AI 工具时,仔细阅读用户协议,明确版权归属。例如,腾讯电子签的 AI 起草合同功能可生成标准合同,确保版权条款合法有效。
- 正确标识 AI 生成内容: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提醒公众该内容为 AI 生成。例如,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提示标识。
🚀 行业趋势与前瞻
- 技术嵌入治理: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可能向动态演化、技术嵌入的方向发展,如模型指纹技术和水印溯源系统,实现模型原创性的技术确认和权属证明。
- 全链条治理:从生成到传播的全链条治理将成为趋势,要求 AI 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共同承担责任,确保内容合法合规。
- 国际协同治理:各国在 AI 治理方面的合作将加强,例如欧盟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为全球 AI 治理提供参考,推动国际标准协调与治理协同。
总之,使用 AI 创作时,用户需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选择合规工具,保存证据,签订明确合同,正确标识内容,以确保合法使用 AI 生成内容,避免侵权风险。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将不断完善,用户需持续关注最新动态,以适应变化。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