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的文章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 AI 生成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分辨出这些内容,不管是为了获取更真实的信息,还是避免被误导。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就能练就火眼金睛,轻松识别 AI 生成的文章。
📝 语言流畅得 “不真实”,缺少自然瑕疵
正常情况下,人写文章难免会有不那么流畅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词用得有点别扭,可能是一句话稍微有点啰嗦,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重复表达的情况。这些小瑕疵反而让文章显得更真实,因为这符合人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但 AI 生成的文章不一样,它往往流畅得过分。从头到尾读下来,几乎找不到一句不通顺的话,每个词的搭配都显得 “恰到好处”。这种流畅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工整却缺少灵气。比如一段描述风景的文字,人可能会先写 “远处的山雾蒙蒙的”,接着想了想又补充 “看着有点像水墨画”,中间可能还有点衔接上的小卡顿。AI 写出来可能就是 “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意境悠远”,流畅是流畅,可总觉得少了点人思考的痕迹。
而且人写文章时,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表达重点调整语气。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个观点,会故意放慢节奏,用一些口语化的词;有时候思路跳跃,句子之间的连接可能没那么紧密。AI 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它的语气往往很平稳,像一条直线,没有起伏和变化。读起来就像听机器人念稿子,准确却没有感情温度。
📚 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独特观点
人写文章通常会有自己的核心观点,并且会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用各种论据来支撑。哪怕是写一篇说明文,也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让内容有血有肉。比如写一篇关于某部电影的影评,人会结合自己的观影感受,分析剧情的亮点和不足,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AI 生成的文章却常常是内容空洞的。它可能会堆砌很多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更像是把各种资料简单拼凑在一起。比如写一篇关于读书好处的文章,AI 可能会列举 “读书能增长知识”“读书能开阔视野”“读书能提升修养” 这些常见的点,每个点下面再抄录一些别人说过的话,却没有自己对这些好处的深入解读,也没有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更重要的是,AI 很难提出真正独特的观点。它的观点往往是大众普遍认同的,或者是从已有资料中总结出来的,不会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讨论一个社会现象,人可能会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分析,而 AI 只会重复大家已经说烂了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句式结构单一,缺乏变化
人在写作时,句式会根据表达的需要不断变化。有时候用长句来详细描述一个复杂的场景,有时候用短句来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有时候会用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有时候会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这种句式的变化让文章读起来更有节奏感,也更有吸引力。
AI 生成的文章在句式上就显得比较单一。它可能总是用类似的句型,比如 “因为…… 所以……”“虽然…… 但是……” 这样的结构反复出现。读上几段就会发现,句子的长度和结构都差不多,没有那种自然的起伏。比如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人可能会写 “站在山顶,风一吹,特别舒服。远处的风景,看得一清二楚,真让人难忘。” 而 AI 可能会写 “站在山顶,微风拂过,使人感到十分舒适。远处的风景清晰可见,令人难以忘怀。” 句式结构几乎一致,显得很呆板。
而且 AI 在使用连接词的时候也很 “规律”,总是在固定的位置用固定的连接词,不像人那样会根据语境灵活调整。有时候为了让句子衔接更自然,人可能会省略一些连接词,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AI 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 事实性错误频出,细节经不起推敲
人写文章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实,通常会去查证一番,尽量避免出错。就算偶尔有错误,也大多是一些小细节,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且在描述细节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让内容更具体、更可信。
AI 生成文章时,虽然会调用大量的数据,但它并不会真正去 “理解” 这些数据。有时候为了让内容看起来更丰富,它会把不同来源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事实性错误。比如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AI 可能会把事件的时间、地点或者人物弄混,甚至编造一些不存在的细节。
另外,在描述一些具体场景或者过程时,AI 往往会显得很模糊。比如写一道菜的做法,人会详细说明食材的用量、火候的大小、烹饪的步骤,甚至会提醒一些注意事项。AI 可能只会说 “把食材放进锅里煮一下就好了”,没有任何细节可言,经不起仔细推敲。
如果发现一篇文章里有很多与常识不符的内容,或者细节描述含糊不清,那很有可能就是 AI 生成的。
😐 情感表达生硬,缺乏真情实感
人写文章时,情感是自然流露的。开心的时候,文字会带着轻松愉悦的感觉;难过的时候,字里行间会透出悲伤;愤怒的时候,语言会充满力量。这些情感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是和作者的经历、感受紧密相连的。
AI 虽然可以模仿各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但它并不能真正 “体会” 这些情感。所以 AI 生成的文章,情感表达往往很生硬。比如写一篇怀念亲人的文章,AI 可能会用很多悲伤的词汇,但读起来却让人感觉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思念,更像是在完成一个任务。
而且 AI 在情感的转换上也很不自然。人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情感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文章中会体现得很流畅。AI 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它的情感转换往往很突然,让人觉得很突兀。
当一篇文章的情感看起来很虚假,没有打动人的力量时,就要怀疑它是不是 AI 生成的了。
🤔 观点重复啰嗦,缺乏深度和新意
人写文章时,会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不断深入挖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哪怕是讨论一个常见的话题,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AI 生成的文章,观点往往很肤浅,而且容易重复啰嗦。它可能会翻来覆去地说同一个意思,只是换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AI 可能会一直强调 “教育很重要”,却不会去分析教育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没有任何深度和新意。
另外,AI 很难提出反驳性的观点,或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它更倾向于附和大众的普遍看法,避免出现争议。所以如果一篇文章看起来总是在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那很可能就是 AI 生成的。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一篇文章是不是 AI 生成的。其实不管是 AI 生成的还是人写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不盲目相信任何内容,这样才能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