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讨论 AI 伪原创工具还能不能用,尤其是 2025 年头条号平台审核新规出来之后。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有个自媒体账号 “正直梦想 umz”,用 AIGC 技术发布了好多关于巴以冲突的虚假内容,结果直接被头条号封禁了。还有个账号 “非凡小鱼 4x3”,发布低俗负面内容,也被处理了。这说明啥?平台对用 AI 搞违规内容的打击力度可不小。
咱再来说说 2025 年头条号的审核新规。平台对认证账号的要求更严了,像兴趣认证和职业认证的账号,要是近 90 天没发文,或者发的内容质量不高、原创性不够,认证就可能被取消。而且,平台还开展了 “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2025 年 7 月 19 日到 25 日,就处理了 16311 条违规内容,44 个账号被禁言或封禁。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大家得小心啊。
那 AI 伪原创工具现在到底啥情况呢?市面上确实还有一些工具,比如 iThinkScene,能一键复刻爆文、生成伪原创文案。智媒 AI 伪原创工具也说能通过智能转换模式和降 AIGC 改写功能去除 AI 味,生成原创文章。但大家要明白,平台的检测技术也在升级。头条号的算法不仅看内容,还会分析行为特征,像凌晨发稿、系统自动配图、不跟读者互动这些,都可能被盯上。而且,算法还能检测出工整的废话结构、书面语用词,还有情感曲线是不是太平稳。
给大家举个测试例子。直接用 AI 生成的内容,被限流的概率超过 70%;人工修改 30% 内容,通过率能提升到 92%,但高热词重复还是会触发二次审核。还有 MCN 机构,通过改开头结尾、插入热点、添加错别字这些办法,把存活率提高到 89%,但这种方法不稳定,风险也大。
那是不是说 AI 伪原创工具就完全不能用了呢?也不是,但得讲究方法。首先,别直接照搬 AI 生成的内容,一定要人工修改,至少改 30% 以上,最好加入自己的经历、观点,让内容有 “人味儿”。其次,注意避开敏感领域,像医疗、财经这些,平台审核特别严。另外,发布时间也有讲究,别在凌晨集中发稿,最好分散在不同时间段。
其实,现在有不少合规的 AI 工具可以用。比如快手可灵 AI,能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和图片,用户得对内容负责,符合平台鼓励的方向。还有宜人智科的宜享花 AI,算法通过了备案,强调合法合规。这些工具能辅助创作,但不能替代人的思考和判断。
再给大家提个醒,2025 年 9 月 1 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就要实施了。以后用 AI 生成内容,不管是文本、图片还是视频,都得加上显式或隐式标识。文本要在开头、结尾或者中间加标识,视频得在起始画面加提示。要是不这么做,可能会面临处罚。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2025 年头条号平台对 AI 伪原创工具的监管更严了,直接使用风险很大。但要是掌握正确方法,比如深度修改内容、选择合规工具、遵守标识规定,还是能在平台上好好发展的。大家记住,内容质量才是王道,AI 只是辅助工具,别想着走捷径。只有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在自媒体这条路上走得长远。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