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看着简单,真要上手会发现要准备的事儿不少。从一开始的账号定位到后面的内容输出,每一步都得想清楚。我这几年带过不少新手,发现很多人栽在 “准备不足” 上,要么定位摇摆不定,要么内容写着写着就断了思路。今天就把整套准备清单理出来,照着做能少走不少弯路。
🎯 账号定位:决定公众号生死的第一步
账号定位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结合三个维度:自身优势、市场需求、竞争程度。自身优势好理解,你擅长什么?是会写文案、懂职场技巧,还是对美妆护肤有研究?千万别选自己一窍不通的领域,硬撑下去只会越来越累。我见过有人跟风做科技评测,自己连参数都看不懂,写的内容全是网上抄的,半年就停更了。
市场需求得用数据说话。打开微信指数、新榜这些工具,搜搜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看看热度怎么样。比如 “亲子教育” 和 “青少年编程”,前者需求大但竞争也激烈,后者需求在增长,竞争相对小些,新手可以考虑这类细分领域。还有个小技巧,去看同类公众号的留言区,用户在问什么、抱怨什么,这些就是你的机会。
竞争程度怎么判断?搜关键词看排名靠前的公众号,粉丝量多少?头条阅读量稳定在什么水平?如果头部账号都是百万粉丝,你一个新手很难突围。不如找细分赛道,比如同样是健身,别人做全身减脂,你可以专注产后修复;别人写职场干货,你专门帮 95 后解决职场人际关系。越细分,越容易被记住。
定位确定后,得写一句 “slogan”(口号),一句话说清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比如 “每天 3 分钟,教你搞定家常菜” 比 “美食分享” 更具体。用户刷到你的时候,3 秒内看不懂你是干嘛的,就会划走。
📝 内容规划:避免 “今天写啥” 的焦虑
内容规划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多久写一篇。先列一个内容池,把能想到的选题都放进去,分类整理。比如职场号可以分 “面试技巧”“薪资谈判”“同事相处”“晋升攻略” 等板块,每个板块至少储备 5 个选题。
选题来源有很多,除了前面说的用户留言,还可以看知乎热榜、微博话题、同行的爆款文章(但别抄袭,换个角度写)。比如看到 “35 岁被裁员” 上热搜,职场号可以写 “35 岁前,要攒下这 3 种底气”。蹭热点要快,但别什么热点都蹭,得和你的定位相关。
内容形式别太单一,图文是基础,偶尔可以插点短视频(比如步骤拆解类的内容)、思维导图(比如干货总结)。现在公众号支持插入音频,播客类内容也能吸引一部分用户。我有个朋友做情感号,每周三发一篇 “读者故事”,配上她自己的朗读音频,粉丝粘性特别高。
更新频率要量力而行。新手别一开始就承诺 “日更”,很容易断更。先从 “每周 2 篇” 开始,固定更新时间,比如每周一和周四晚上 8 点,让用户养成阅读习惯。固定时间比频繁更新更重要,用户会知道 “到点该去看你的文章了”。
写内容的时候,开头一定要抓眼球。可以用提问(“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讲故事(“上周我同事遇到个事……”)、说痛点(“工资 3 千,想买房是不是做梦?”)。中间部分逻辑要清晰,多用小标题、 bullet 点,别堆大段文字。结尾要引导互动,比如 “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下期想聊什么,告诉我”。
🔧 账号搭建:别让细节影响用户第一印象
注册公众号很简单,去微信公众平台(mp.weixin.qq.com)用邮箱注册就行,个人选 “订阅号”,企业或组织可以选 “服务号”(服务号每月只能发 4 次,但能开通更多功能)。注册后要完善头像、名称、简介。
头像别用风景照、卡通画(除非你的定位是二次元),最好和你的领域相关。比如美食号用筷子、餐盘元素,职场号用公文包、笔记本图案。名称要容易记,别用生僻字,最好包含关键词,比如 “职场学姐 Lisa” 比 “Lisa 的日常” 更容易被搜索到。
简介就是把 slogan 再扩展一点,加上更新时间、福利等信息。比如 “职场 8 年,每周一 / 四分享真实经历,关注送《简历模板 100 套》”。用户一看就知道能得到什么,还能引导关注。
自定义菜单很重要,相当于公众号的 “导航栏”。一般分 3 个一级菜单,每个下面可以设 3-5 个子菜单。比如 “干货库” 下面放 “新手必看”“历史文章分类”“免费资料”;“关于我” 下面放 “我的故事”“合作联系方式”“读者群入口”。别让用户在你的公众号里迷路。
自动回复要设置好。被关注时的回复,可以是一句欢迎语 + 福利领取方式 + 近期爆款文章链接。关键词回复可以针对常见问题,比如用户回复 “模板”,就自动发送简历模板的下载链接。细节做得越到位,用户越觉得你专业。
🛠️ 运营工具:提高效率的 “外挂”
做公众号不用什么高大上的工具,几个实用的就够了。排版工具首推 135 编辑器、秀米,里面有现成的模板,新手也能排出干净的版面。记住排版别太花哨,字体用微软雅黑或思源黑体,字号 14-16px,行间距 1.5-1.75 倍,段间距 20-30px,看着舒服最重要。
图片处理用 Canva(可画),里面有公众号封面图模板,尺寸选 900500px(头图)和 200200px(次图)。免费素材够新手用了,实在不行就去 “包图网”“千图网” 买会员,几十块钱能用一年。封面图要突出重点,标题字要大,一眼能看清。
选题和热点监测用 “新榜”“清博指数”,能看到各领域的爆款文章,分析它们的标题、结构、留言。还可以用 “壹伴” 插件(浏览器扩展),直接在公众号后台看到文章的阅读量、在看数趋势,方便分析数据。
数据统计主要看公众号后台的 “数据中心”,重点看 “用户增长”(哪些渠道带来的粉丝多)、“图文分析”(哪篇文章阅读量高,为什么)、“菜单分析”(用户常点哪个菜单)。每周花 1 小时复盘数据,能帮你调整内容方向。
如果需要做问卷调查,用 “问卷星”;需要做投票,公众号后台自带投票功能;需要生成海报,用 “创客贴”。这些工具都不难,花半小时就能学会基本操作。
📣 冷启动:从 0 到 1000 粉的实战技巧
新号没粉丝,别指望 “写得好自然有人看”,得主动推广。第一批粉丝最好从身边人入手,告诉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让他们关注并帮忙转发第一篇文章。但别硬求,说清楚 “我刚开始做,需要点支持,觉得内容有用再转”。
去垂直社群引流。比如你做育儿号,就加入妈妈群;做考研号,就去考研 QQ 群。别一进去就发广告,先潜水几天,帮别人解答问题,混个脸熟。然后说 “我整理了一份资料,放在公众号里,需要的可以去看看”。硬广会被踢,软推才有效。
和同量级的号互推。找粉丝数差不多(比如都是几百粉)、定位相关的公众号,互相在对方的文章里推荐一下。比如 “给大家推荐一个我很喜欢的职场号,作者是 500 强 HR,经常分享面试干货……” 互推最好写一段真诚的推荐语,别敷衍。
利用好公众号的 “在看” 和 “分享” 功能。文章末尾引导用户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在看数高了,可能会被推荐到 “看一看”。分享到朋友圈时,配上一句自己的话,比如 “这篇是我熬夜写的,希望能帮到刚入职的朋友”,比直接发链接效果好。
初期可以搞点小福利,比如关注送资料包、抽奖送小礼物(成本控制在 20 元以内,比如书籍、文具)。福利要和定位相关,育儿号送绘本电子版,职场号送 PPT 模板,别送些无关的东西。
📈 长期运营:避免半途而废的关键
做公众号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火,大部分人要经历 “粉丝涨得慢”“阅读量上不去” 的阶段。这时候别焦虑,坚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比什么都重要。我认识一个博主,坚持写本地美食测评,一年后才开始有商家主动合作,现在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KOL。
用户互动要及时。每条留言都尽量回复,哪怕只是个表情。用户提的问题,能解决的就写篇文章专门回答。比如很多人问 “应届生怎么写简历”,你就整理一篇《应届生简历避坑指南》,用户会觉得你很重视他们。
定期优化内容。如果发现某个板块的文章阅读量总是很低,比如你写的 “职场穿搭” 没人看,但 “薪资谈判” 每次都爆,就多写后者,少写前者。别死守着自己的 “计划”,要跟着用户的反馈调整。
保持学习。关注几个做得好的同行,分析他们的优点;看看公众号的官方公告,了解功能更新(比如最近的 “图片消息”“短视频” 功能);偶尔读点写作、运营相关的书,比如《爆款文案》《运营之光》,能帮你打开思路。
别把盈利看得太重。刚开始先想着怎么把内容做好,粉丝多了,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以接广告、开流量主(粉丝满 500 就能开通)、卖自己的产品(课程、资料),但别为了赚钱乱接广告,伤害粉丝信任。
做公众号就像养孩子,前期要花很多心思,慢慢才能看到它长大。从定位到内容,从工具到推广,每一步都踏实做好,就算不能成 “大 V”,至少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阵地,积累一批认可你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