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人做账号都卡在涨粉这一步 —— 发了一两个月内容,粉丝还是停留在两位数。不是内容不够好,是一开始就没搞明白:你到底想让谁关注你?2025 年平台算法更看重 “垂直标签”,没有清晰定位,内容就像散弹枪打鸟,看着热闹却打不中核心用户。
🧭 定位不清的账号,涨粉就是在做 “无效努力”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账号?今天发早餐食谱,明天转情感鸡汤,后天又晒宠物日常。看起来内容挺丰富,但打开主页的人根本记不住 “这号到底是干嘛的”。用户刷到你的内容时,哪怕觉得 “有点意思”,也不会点关注 —— 因为他们不确定下次还能不能刷到自己想看的。
这就是定位模糊最致命的问题:留不住 “潜在粉丝”。平台给你推流时,会根据内容标签匹配用户,但你内容杂乱,标签就乱了。今天推给喜欢美食的人,明天推给喜欢宠物的人,这两拨人需求完全不一样,自然没人持续关注。
还有人觉得 “定位太窄会限制内容”,其实恰恰相反。我去年见过一个账号,一开始发 “家庭美食”,半年才涨 100 多粉。后来改成 “30 分钟搞定的上班族晚餐”,明确针对没时间做饭的打工人,3 个月就涨到 600 粉。因为定位一清晰,用户一看就知道 “这号能解决我的问题”,关注意愿直接提升。
🔍 精准定位的核心:找到 “你能提供的” 和 “用户需要的” 交集
定位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得用 “双向匹配法”。先列一张表:左边写 “你擅长的 / 能持续输出的”(比如 “会做家常菜”“考过 3 次教资”“租房 3 年踩过 10 个坑”),右边写 “目标人群的高频需求”(比如 “上班族想快速做饭”“考教资的人怕踩坑”“租房党想省钱改造”)。两个列表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定位方向。
举个例子:一个宝妈擅长做儿童餐,目标用户是 “3-6 岁孩子的妈妈”。妈妈们的需求里,“孩子不爱吃饭”“营养搭配” 是高频问题。那定位就可以是 “解决 3-6 岁宝宝吃饭难题的宝妈”—— 既用了自己的优势,又戳中了用户痛点。
别担心 “我擅长的东西太小众”。2025 年平台更鼓励 “细分领域”,小众反而容易成 “头部”。比如有人专门分享 “小户型阳台种植”,看起来受众窄,但喜欢养花又住小户型的人刷到,几乎都会关注 —— 因为很少有账号专门讲这个。
📌 定位要 “窄到能被记住,宽到能持续更新”
很多人定位失败,是没把握好 “宽窄度”。要么太宽,比如 “分享生活”,等于没定位;要么太窄,比如 “只教煮泡面”,一个星期就把内容更完了。
怎么把握这个度?记住一个公式:人群 + 场景 + 价值。比如 “95 后女生”(人群)+“租房改造”(场景)+“500 元以内搞定”(价值)。这个定位够窄 —— 不是所有租房党,是预算有限的年轻女生;但又够宽 —— 可以讲收纳、软装、旧物改造,内容能一直更。
测试定位是否合适的方法很简单:你跟朋友描述账号时,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如果需要解释三分钟,说明定位太模糊。比如 “我分享职场内容” 就不如 “我帮刚入职的应届生避坑,比如怎么跟领导汇报工作”—— 后者一听就知道 “哦,这号对我有用”。
👤 用 “人设 + 内容” 让定位落地,用户才会 “认你”
定位不是写在简介里的一句话,得让用户从内容里 “看” 出来。比如定位是 “职场新人干货”,光说没用,得让用户觉得 “这个人真的懂我”。
人设要 “真实可感”。别学大 V 搞 “完美人设”,普通账号的优势是 “接地气”。你可以说 “我是刚工作 1 年的运营,上周才因为汇报没重点被领导怼,今天就来分享怎么改汇报 PPT”—— 这种带着 “小缺点” 的人设,比 “十年职场导师” 更让人有信任感。
内容要 “贴着定位走”。每次发内容前问自己:“这个内容能不能让目标用户觉得‘这就是给我发的’?” 比如定位 “宝妈育儿”,发 “宝宝辅食怎么做” 就对,但发 “我新买的口红” 就偏离了 —— 除非你能绕回 “宝妈带娃也能精致,这支口红不沾娃衣服”。
📊 定位不是 “定死位”,跟着数据微调才能越走越顺
定好位不代表不能改。2025 年用户喜好变得快,死守一个定位可能错过机会。关键是 “用数据找调整方向”,而不是凭感觉乱改。
看两个数据:互动率高的内容类型和用户评论里的高频问题。比如你定位 “大学生学习方法”,发现 “期末速成复习” 的内容点赞是其他内容的 3 倍,说明用户更需要这个;评论里总有人问 “怎么平衡社团和学习”,就可以加这类内容。
调整要 “小步试错”。别今天做学习干货,明天突然转美妆 —— 用户会觉得 “你变了”,容易取关。可以在原有定位基础上延伸,比如 “大学生学习方法” 慢慢加入 “实习干货”,因为目标用户迟早要实习,这样过渡很自然。
其实 500 粉丝不算难。只要定位清晰,让用户知道 “关注你能得到什么”,每发一条内容都在 “加固” 这个印象,粉丝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涨起来。记住:2025 年做账号,“让 100 个人觉得‘非你不可’”,比让 1000 个人觉得 “还行” 更重要。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